本刊记者/韩永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12月3日,广西纪委微博发布消息:柳州钢铁集团董事长梁景理因严重违纪,被自治区纪委立案调查。上个月,他刚过了自己的59岁生日。
这是3天内宣布的第二起国企腐败案——12月1日,中纪委网站发布消息: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副总经理戴春宁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组织调查。
进入11月份,中国的反腐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方面,针对官员的反腐行动继续发力,3位副省级官员相继调查;另一方面,国企高管也频繁事发。除了上述二人外,中远集团副总经理徐敏杰、中国铝业副总裁李东光和中海油运前总经理茅士家在此间被查。
据《中国新闻周刊》统计,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已有17位副厅级以上国企高管(含副厅级)落马。
“擒贼先擒王”
与同期被查的官员相比,国企高管无论在职位上还是数量上都相差较大:十八大以后被查的副厅级以上官员有100人左右,其中省部级官员14位;而在17位被查的副厅级以上国企高管中,省部级只有中石油的3位副总。
而针对国企的反腐态势也较为平缓,无论是数量上还是级别上均看不出明显的变化。以近些年在国企反腐上表现突出的河南省为例,2013年副厅级以上国企高管落马1人,2012年有2人,2011年2人,2010年2人。
分析人士认为,这反映出新一届中纪委注重反腐效益的思路:对官员的反腐,尤其是针对高级官员的反腐,无论是从公众的反应,还是对官员的威慑力来说,都具有更大的效力。有人将这种策略总结为“打虎效应”。
从17位国企高管的行业分布看,其具有明显的窝案加全面开花的特点。窝案主要发生在两个公司:一个是中石油,一个是中国移动。这再次印证了新一届中纪委反腐的特点,即抓“典型”——前者是国企的“老大”,具有“擒贼先擒王”的示范效应,后者则因腐败问题频出而被外界瞩目。
对这两家企业,反腐都做到了伤筋动骨:对中石油的反腐,牵涉到两位集团副总、一位股份公司副总、一位总地质师和一位海外分公司总经理,并追溯到已经离任的原集团总经理。这种史无前例的反腐力度,不仅震撼了中石油,也对其它的国企形成震慑。
而中国移动则在此前已有十多位高管落马的背景下,今年又有广东、天津两家分公司一把手被查。其中,有多位管理人员落马的广东分公司,多年在中国移动业绩排名中独占鳌头。
这是中国移动在前两年整顿过后的新一轮反腐。2009至2011年,中国移动连续爆发腐败案,共有七八位高管落马。2011年11月,中央就中国移动窝案做出批示,要求中国移动认真吸取教训,并进行全方位整顿。
随后的一年多,中移动开展了涉及面甚广的整顿,重点瞄准物资采购、增值业务、信息安全和干部管理等方面。具体包括优化制度流程,降低招投标风险;加强集中采购力度;加强内部监督制约;严禁相关人员在评标前后接触当事人。与此同时,严格执行轮岗交流制度,多个总公司部门负责人和分公司负责人被调整。
但十八大后爆出新的腐败案,让人看到了这一轮整顿的局限性。权明富被查时,刚刚履任天津中国移动董事长1年多;而徐龙被查时,已在广东中国移动董事长位置上待了8年多。
中石油和中国移动腐败案,还让人看到了国企腐败的一个特点:集体腐败。在国企的制度设计中,通常会努力避免1人做出重大决策的情况,比如一项重大的采购项目,通常需要采购部门负责人、财务部门和企业负责人签字。但若三者联起手来,就能轻易地化解这个制度阻碍。在广东中国移动腐败案中,其董事长徐龙、计划规划部总经理孙炼和总经理李欣泽,被称为广东移动的“金三角”。
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律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律师王荣利对2012年被公开报道的107例国企高管腐败案进行研究后发现,其中有24例是共同犯罪,平均每起案件涉及6.25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