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接听南都“两会”热线。南都记者 冯宙锋 摄](https://photocdn.sohu.com/20140112/Img393357597.jpg)
南都热线
“社会抚养费到底花到哪里去了?”“社会抚养费的收支公开应该给我们一个日程表!”昨日,南方都市报启动2014广东省“两会”南都热线,邀请2位广东省人大代表和2位广东省政协委员到本报接听热线,收集社情民意。在众多的热线来电中,社会抚养费成为一个热门关键词。
省人大代表、广州市黄埔区文冲社区居委办公室主任陆翠芬曾做过8年基层计生工作,她提出了对社会抚养费的诸多质疑:3到6倍的征收弹性导致隐性的不公平,计生干部自由裁量权过大,可能存在腐败的漏洞……陆翠芬认为根源在于目前只有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没有具体的使用细则,在资金分配和使用上没有具体的标准,也缺乏独立的核算和审计系统,建议给社会抚养费制定使用细则。
投诉
“征收社会抚养费三年涨了一万元”
“征收社会抚养费怎么还能涨价?”在广州打工多年的韶关人张先生来电提出疑问。他介绍,2007年他与女友生下一孩,3年后回韶关领结婚证,随后给孩子上户口,被告知孩子属于非婚生育的政策外孩子,要办户口得先交3万元社会抚养费。由于夫妻俩每月仅有4000元工资,当时他只交了1万元。
眼看着孩子6岁要读书了,去年11月,他凑够了2万元想给孩子交完社会抚养费后上户口,计生办说一共要征收4万元,还有3万元没有交。问及如何计算的,对方只回答按国家要求。“没有给我发征收决定书。征收随意性大,感觉是干部们说了算。”张先生觉得这钱交得不清不楚。
“口头传达,征收的随意性,我调研了解到某些偏远山区存在类似的情况。”陆翠芬认为,若事实真如张先生所言,没有下征收决定书,仅是口头通知不规范,执法不规范。其次,在实际工作中,前后数额的变化可能是之前按照孩子出生年份的水平征收,后来一次是按照被发现年征收,因此出现了“涨”了1万块的现象。
焦点
1
倍数之问:3至6倍自由裁量权过大
按照国务院第357号令《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社会抚养费的具体征收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各省制定的标准不同,大多设置了弹性倍数。陆翠芬认为现行的“3到6倍”征收标准容易造成隐性的不公平。根据《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53条的规定,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标准是当地上年人均收入额的3到6倍。
“实际上在现实中,往往出现一个区的不同街道,选择不同的倍数,就有不同的征收标准。”她举例,某市一个区上年人均收入1万来算,同样超生一个小孩,大家收入差不多,有的街道要征收3万元的社会抚养费,有的街道则征收6万元,两者相差两倍之多,原因就是选择的是3倍还是6倍。
弹性的“3到6倍”的规定还创造了“讨价还价”的空间。陆翠芬介绍,不少地方在下征收决定书时按照最高的6倍来算,但是往往当事人会讨价还价,例如以“一次性缴纳清”等理由进行谈判,就可以少交钱。
陆翠芬还担心,由于“讨价还价”空间的存在,创造了计生干部手中过大的自由裁量权,他们往往容易受到各种引诱,从而引发腐败。她建议一个区可以确定一个相对稳定的标准,从而除去这种“隐性不公平”滋生土壤。而且“3-6倍”的幅度,谁来确定倍数,哪个倍数合适也值得研究讨论。
2
去向之问:应制定使用细则和专项审计
根据《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第十条的相关规定,社会抚养费及滞纳金应当全部上缴国库,全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但是到底花到哪里并没有说明。
去年的7月11日,“世界人口日”当天,浙江律师吴有水向全国31省(市、区)财政、卫计部门申请公开当地上一年度社会抚养费收支及审计情况。截至今年1月共有24省份公开了2012年社会抚养费征收额,超过200亿元。然而,尚无一省份公开社会抚养费的具体支出情况。
陆翠芬认为,社会抚养费依规定应当用于公共事业的投入,但是实际有一些地区是存在返还现象的。返还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激励机制。
陆翠芬提出应该专项审计。目前只有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没有具体的使用细则,在资金分配和使用上没有具体的标准,也缺乏独立的核算和审计系统,建议给社会抚养费制定使用细则。
到底何时才能有对社会抚养费的审计?近日,省审计厅有关人士接受南都采访时,“省审计厅正在研究,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对包括社会抚养费在内的民生资金的审计力度。”问及“今后”是哪一年,该人士回应,等确定后会告知。
热线·热点
生态“红线”被越线,居民希望还生态于民;补课补得猛,学子跳脚来求救……昨日,南方都市报热线此起彼伏,代表委员接热线忙不停,环保、教育、就业等热点一一呈现。短短1个半小时,就有24名读者成功打通电话与代表委员连线。
环保:居民请环保专家盯环评
占地10多万平方米的某基因中心项目选址与上游水厂、下游酒店直线距离短,废水污染环境怎么办?昨日,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山大学教授、环保专家杨中艺接的最长的一个热线花了30分钟,来自于深圳某社区已退休的曹女士。
曹女士说,这10万多平米中,1万多平米是在生态“红线”范围内,但不知道怎么了,前年“红线变了色”,环评过程中社区居民也“被代表”。"红线’不能随便碰!”杨中艺边听边插话。
上个月,曹女士所在街道办也举行了座谈会,一些与会居民代表极力反对,建议项目另寻他址,希望还生态于民。对此,深圳市人居委环评处、市环科院等部门现场回应,座谈会所听取的公众意见,将收集到环评报告中。曹女士说,来电就是希望杨中艺也能出出力。“不管项目对不对,但是程序要公正,要确保这个项目无害且和区域发展相吻合。”杨中艺给曹女士“出招”,“我也建议你多找深圳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当然,我也会尽力而为。”
就业:政府司机担心公车改革丢饭碗
41岁的杨师傅在广州一政府机关单位里当司机已经11年了,最近公车改革让他忧心忡忡。此前有关部门称,目前,根据中央对一般公务用车的改革意见,正在抓紧研究广东省的公车改革问题。
杨师傅现在上有老下有小,很担心在公车改革中丢了工作。“希望委员可以在政协会议上为低收入群体说句话,希望政府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解决就业问题。”接听杨师傅电话的省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余庆安告诉杨师傅不用担心。并非只有杨师傅面临这种情况,他代表着一个巨大的群体,“政府一定会作出妥善安置,不会不管。”
教育:高中学生喊补课苦
“我们补课已经补成‘人间地狱’了,请您一定要和省领导说,让教育部门管管吧!”昨日,来自高州的陈同学打进电话向余庆安“求救”。
陈同学目前是高二的一名学生,他反映自己学校每学期会收取400到500元的补课费,然后在双休日和节假期“强迫”同学们补课。
“一方面家长望子成龙,另一方面学校追求升学率,两方面造成当前的情况。”余庆安说,他在电话里告诉陈同学一定会在省“两会”议上反映情况,转达给主管的教育部门督查处理。
本版采写:南都记者 薛冰妮 郑焕坚 阳广霞 霍瑶 黄怡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