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未来的孩子,曾经只追求纯爱的杨魏铁了心要找京籍女。 摄影 中国周刊记者/樊竟成 |
没有户口就只能暂住,孩子、房子、车子,都成了问题。供图/IC |
胖子杨魏,1982年出生在保定,父母都是当地铁路局的工人。16岁那年,他来到北京独自打拼,如今已是有房一族。无论生活的现实还是家庭的历史,他都希望通过婚姻改变将来的孩子的身份“外地人”。“没有北京户口,条件再好我都不会接受”。
为了孩子
杨魏执意要找京籍女的原因源于他的好哥们铁蛋。
2012年6月,曾与杨魏一道在前门打拼的铁蛋,来和他告别。此时,铁蛋一家已经在北京打拼十年,妻子在一家超市做收银员,铁蛋在前门干旅游,他们的孩子就出生在北京,离开时孩子正要升中学。
铁蛋的决定令杨魏很意外,当年一起打拼的艰辛还历历在目,他想不通铁蛋为什么要回到已经陌生的黑龙江老家。
“不回不行啊,小子想上崇文区的一所重点中学,借读费就要20万,我和你嫂子就攒了那些钱。上了初中,还有高中,一样要花借读费。真到高考那一天,也不能在北京考,不如就现在走”。杨魏知道铁蛋的儿子是个争气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好。铁蛋回去后,曾给杨魏打过电话,说是过得还行,在给别人开车,就是孩子还没有完全适应老家的学校。
正是铁蛋的事情,刺激了杨魏要找京籍媳妇。“与其未来因为孩子回保定,不如在结婚的时候就彻底解决掉这个问题”。
1998年,杨魏开始了自己的北漂生涯。当时他16岁,没有告诉家里任何人,就离开了学校,站在了保定火车站的月台上。
往南的车去省会石家庄,往北的车去首都北京,“哪个先来我就去哪里”。不知道为什么,杨魏对自己生活了16年的保定全无好感,“简直是烦死了”。结果,去北京的车先到,汽笛一声拉开了他的新生活。
初来北京时,杨魏谋生的手段就是摆摊卖冰棍和矿泉水,一卖就是两年。夏天的时候从来不租房子,晚上睡在公园里或者路边的椅子上,这样才能在冬天有钱租房子。睡路边的时候,有很多次无良的行人看他在睡觉,就往他身上泼水,或者把他的鞋子扔到房顶上,第二天就只能光着脚卖冰棍。
直到两年后他才有了一份比较正式的工作,在前门一家饭店做“喊门的”。他也曾离开北京,闯荡过深圳和三亚,给别人搞家装。最后,却又回到北京,去医院做广告投放,直到2007年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包子店。开店的时候,杨魏每天早上5点起床,6点到店里和面,一天差不多要和35斤面粉,蒸40锅花卷、300屉包子,直到晚上七点多才离开包子铺。
2009年的时候,因为与一个姑娘相恋,杨魏倾尽所有在定福庄买了一套小平米的房子。但没想到,女方最后因为彩礼离开了他。唯一幸运的是,他在北京有了自己的窝。现在的杨魏,已经盘出当年的包子铺,在一家网络公司做活动策划。
“好大的风啊,回想起很多年前一个人路宿街头的时候,无数个这样的天气都是在马路上、公园里和医院候诊室渡过的……如今好了,有自己的家,天冷的时候可以躲在被窝里。”在北京的一次大风降温时,杨魏发了一条这样的微博。不仅如此,现在他还可以刷卡在香港购买奢侈品,在烟花三月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扬州行。所以,他坚决不允许自己找一个外地女孩,再为了孩子回到自己“烦死了”的小城保定。
14年前,杨魏没那么现实。
外地人没有爱
2000年,杨魏是个“喊门的”,“嗨,您来了,里边请”,一手掀开门帘儿,一手做欢迎状,就是他的工作。
那年11月13日凌晨3点1分1秒,“门童”杨魏的生活突然就照进了一道光。当时,他回保定探望父母,晚上跑到网吧通宵上网。
“滴滴滴滴”,最老款的OICQ里有一只hellokitty的头像在不停闪动。互致“你好”后,最老套的查户口似的的对话开始你来我往。电脑对面是个正在中华女子学院在读的女大学生,也是杨魏的初恋,“慢慢地,就喜欢上了她,似乎没有什么理由”。
几天后,杨魏跑回到北京,他想看到女孩儿,却不敢生硬地闯上门。当时的北京上网很贵,网吧是均价10块钱1小时。杨魏找了很多地方,终于在陶然亭附近的地下室找到一家上网仅需要4块钱的网吧。于是,每天换班后,他就从前门步行到陶然亭,不吃晚饭,省下钱去上网。
11月30号,他们决定第二天一早就见面。从网吧出来,杨魏却不愿意回去睡觉,他想快点见到女孩儿。于是,走过前门、走过雅宝路、走过东大桥、走过三里屯……直到早上七点多,终于站到了育慧东路1号中华女子学院的大门前。在学校的一家小卖部里,给初恋打了电话。等她的过程中,杨魏一直低着头,门帘被挑开,一双漂亮的红皮鞋定到了他眼睛下边。“太好看的女孩儿了”,抬头瞬间,一个杏核眼、双眼皮、荷叶头,穿着浅蓝色牛仔裤、灰色毛衫,背着红书包的姑娘立在跟前,而杨魏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走出小卖部,被冷空气一激,杨魏才缓过劲儿,恢复了网络上的幽默和贴心。然而,还没到一个小时,初恋的两个“闺蜜”在恰好经过此地看到他时,就急匆匆地把女孩儿拉走了。约摸一刻钟后,姑娘像完全变了一个人,告诉杨魏“还是别处了,我们不合适。”
为什么不合适?“因为,因为你是外地人……”姑娘吞吞吐吐,后来杨魏才搞清楚原来是那两个闺蜜吹了“耳边风”:他长得那么丑,又是外地人,追你的北京小男孩多了去了,你可千万别犯傻……
晴天霹雳就这样落在了杨魏头顶,此时距离他夜行到中华女子学院也才过去一个多小时,他哭着走回到前门的饭店里,在初恋的怦然心动和轰然碎裂中,第一次知道了北京女孩的难以企及。
成为北京人的唯一办法
只见过一面的初恋影响了杨魏整整八年,之后他闯深圳、去海南,再回北京,却一直没有再恋爱。直到2008年,才偶遇了另一个让他眼前一亮的女孩儿,性格和神态像极初恋。杨魏很激动,他暗暗感激上天,“虽然不是初恋,我却起码找到了一个相像的人”。他很努力地把握着这次机会,拼命地对她好,每天早上,都会在姑娘家楼下等她,送她上班,晚上再接她下班,有时会一起踅摸老北京的各种小吃,有时会傻兮兮地拍大头贴,幸福得一塌糊涂。即便后来知道她有过一段婚史,都觉得没有关系。
日渐情浓,姑娘想把杨魏带回家。没想到,“外地人”三个字一出口,家中父母便勃然大怒。原来,姑娘的前夫就是外地人,在结婚前也是对她百般呵护,但结婚23天后便提出离婚。因为婚姻,那个男人在北京顺利转业,获得北京集体户口,然后离开家庭。“她的父母告诉她,绝对不能再找外地人”,姑娘无法说服父母,心中曾留下的阴影也开始暗暗作祟,她向杨魏提出了分手。“如果你有户口,我们就能在一起。”又是一次晴天霹雳般的诀别,身份像魔咒一样困住了他。
但其实,如果没有当年那场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杨魏本该是个北京人。
他的爷爷和父亲都在北京出生、长大,1972年在杨魏父亲18岁时,才因为要响应国家政策支援偏远地区,一家老小去了吉林一个农村。能够返城时,他们一家的选择只有天津大港和河北保定。当时,天津大港还是一片沼泽,而去保定可以分配到铁路上,一家人便选择了后者。之后,杨魏父母在保定相遇、结婚,杨魏也成了一个祖籍在北京的河北人。
但家里的氛围一直都很“北京”,爷爷和父亲是一口纯正的京腔,谈话间也多是对北京大街小巷、文化风俗的描绘,杨魏的童年就生活在对“老正兴”肉米糕的向往里。他从未觉得北京陌生,那里曾是爷爷和父亲的家,自然也与他有着天然的联系。杨魏所缺乏的,不过是一张北京户口。
对杨魏父母来说,儿子的北漂似乎也是一场宿命,在杨魏初来北京时老两口也曾百般劝说,让儿子回到保定安稳生活。但见他执意不从,态度坚决地要留在北京,也就放弃了最初的想法,“其实,我要是能真的变成北京人,我爸一定很高兴”。
2010年开始,他通过百合网也接触了一些有北京户口的姑娘,只是,如初恋般那种砰然心动的感觉却再未出现。但杨魏还是坚持着要找京户女的要求,“别太事儿事儿的就行”。
尽管还没有女友,杨魏却已经给父母传授起了如何与北京媳妇相处的“诀窍”:无论任何时候,如果女方和自己起了争执,公婆一定要向着儿媳妇,必要的时候还要帮儿媳妇递棍子。他甚至还想好了,如何分配自己和家里的财物,因为杨魏没有北京户口,定福庄的房子还想留给父母住,所以如果找到一个有房子的北京媳妇,就打算把家里拆迁得到的赔偿款给女方,“我得告诉她,现在北京房子真的买不起,我给了你彩礼,就别太给我脸色看。”
对于杨魏的这些想法,他的父母都没有意见,离开北京多年,如果可以跟随儿子回到故乡生活,看着未来的孙子成为彻底的北京人,他们愿意付出所有。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