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工作人员用手持无线视频数码设备对《功甫帖》进行放大扫描。
刘益谦藏品《功甫帖》(上图)与翁方纲勾摩本对比图(资料图片)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跨年这两个月,艺术收藏界最火的事要数苏轼名迹《功甫帖》的真伪之争了。上海藏家刘益谦花费5千多万元人民币,从纽约苏富比竞得这一拍品,孰料却遭到上海博物馆三位专家的质疑,称其为“双钩廓填”的赝品,一时之间真伪难辨。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
《功甫帖》全文两行九个字,是苏轼写给其亲密朋友郭功甫的告别信。郭功甫长苏轼一岁,二人政见不同,却常互赠诗画,唱和频繁。《功甫帖》是苏东坡流传于民间的惟一书法作品,清代书画名家翁方纲曾将其称之为“天赐的书法精品”,它流失海外多年,到目前已流传了900余年。去年9月《功甫帖》由上海藏家刘益谦从纽约苏富比以5千万竞得。
然而,三个月后,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三位研究员钟银兰、单国霖、凌利中认为刘益谦拍得的《功甫帖》为“清代双钩仿本”。他们通过与苏轼《功甫帖》拓本的对比,认为拓本书艺水平远远胜于苏富比的《功甫帖》拍品,并经过考证,认为此《功甫帖》伪本钩摹自晚清鲍漱芳辑刻的《安素轩石刻》,其制作时间,约在1820年至1871之间。
“清代双钩仿本”是什么意思呢?双钩是国家书法、技法的一个名称,它就是沿着字的笔迹两边利用线条把轮廓先给勾描出来,叫做双钩,勾勒好之后往里头填墨叫做双钩廓填。“双钩廓填”又称“双钩填墨”,在唐宋时主要用来保护原迹,临摹学习,到了晚清,它就成了坊间作伪、制造书法赝品、欺世牟利的主要手段之一。
近日,这起苏轼《功甫帖》真伪之争事件有了新的进展。为了回应质疑,前天下午,刘益谦夫妇以其创办的上海龙美术馆的名义,来京召开媒体见面会,现场展示《功甫帖》原件,并公布了《功甫帖》高清影像资料和技术鉴定结果。现场是如何鉴定的?专家们又有何看法?
此次引发争议的《功甫帖》原件被放置在展厅正前方,一进门就可以看到。
“他的自然笔的痕迹、笔墨化开的效果以及人眼无法辨识的这种铅丝的效果”
现场公布了《功甫帖》高清扫描图、高清背光图还有数码显微镜放大50倍效果图。刘益谦希望用现代技术手段来驳斥了上博“双钩廓填”之说。
刘益谦:我们今天主要展示的是一种高倍的放大,来让人家看到这是写的还是双钩的,因为双钩的它肯定是边上有线条的有边线的。
这是第一次采用多种现代技术对一件古代书画做出综合鉴定。书画收藏家朱绍良说作品不是模仿之作。
朱绍良:《功甫帖》完全符合北宋用纸,苏轼的书法风格符合黄庭坚所记载的。这个东西不是双勾廓填。
刘益谦这一次做法可以说是为了回击之前上博三位专家的质疑。但是对于这次刘益谦的这种做法,三位专家中的凌利中先生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的观点都已经在2014年1月1日《中国文物报收藏鉴赏周刊》表达清楚。
凌利中: 我们关于《功夫帖》的观点都在我们的文章里面已经都表达清楚了,相信有识之士都有判断。
有关《功甫帖》真伪之争仍在发酵,有网友感慨这好像是一部悬疑大片也许永远没有答案。真伪是收藏界永恒的话题,无论中国古代、近代、当代书画,都有真假问题。为什么大家会如此关注,真假又为何难以说清楚呢?
《人民日报》艺术收藏版高级编辑邵建武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借鉴当年成立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的方法,建立一个国家权威的中国书画鉴定体系,培养专业的鉴定人才。
邵建武:我建议国家文物局和教育部的下属的高等院校,他们今后一起能不能够建立一个开放性的流失文物和海外文物的资料库,把我们所知道的一切,逐条的都录入进去以后,重大的问题我们组织相关的专家,畅所欲言大家讨论,不要把过去的东西,现在糊涂今后还是一种糊涂,交给子孙后代一本糊涂帐。(记者李赢)
作者:李赢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