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前,导演冯小刚在参加全国政协文艺界委员会议时呼吁中国电影审查要“简政放权”,给导演们解放手脚。而昨天,已有媒体报道称,从今年4月起电影终审职责将全面下放至省级广电部门。这两者之间,只是巧合还是存在关联?
对此,广电总局方面昨日并未明确回应。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他们确实已听说这则规定。“新规”虽没能实现分级等本质性的改变,但能大大缩短审查时间,至少是一个非常好的苗头。而事实上,从2010年7月起,广东、浙江等五省省级广电部门已获准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影片进行终审。
记者 丹娜 综合报道
【有此一说】
电影终审权全面下放
最早曝光该消息的是重庆某媒体,报道称国家广电总局日前已下发了《关于试行国产电影属地审查的通知》,明确电影审查在实行“一备双审”的基础上,进一步下放审查职权,将影片终审职能下放到省级电影行政主管部门。
按规定,终审职责下放后,广电总局将主要负责全国电影管理和电影审查工作的指导、监管,并且只负责对中央和国家机关(军队)所属电影制片单位摄制的各类影片和进口影片进行审查。如果电影制片单位对影片审查决定存有异议,那么再由广电总局进行“复审”。
而各省级广电部门将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所属电影制片单位摄制的各类影片的终审工作(重大革命和重大历史题材影片、重大文献纪录影片、中外合作影片除外)。据业内人士介绍,如此一来,可以将原先的送审周期(大多一个月以上)缩短至一个星期左右,对观众而言是利好。
记者了解到,事实上从2010年7月起,电影“一备二审制”就已全面实行。据时光网报道称,当时吉林、广东、浙江、陕西、湖北的省级广电部门就已获准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影片进行终审的“特权”。
【业内反馈】
乐观派:至少是好的改变
虽然目前“新规”并未有明确细则出台,但该消息已在业内传开。有业内人士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对中国电影发展肯定有助推作用,“最直接的就是可以减少大家在审查方面的操作时间,提高电影制作的效率。”
在他看来,如果终审权全面下放,那么在风气相对开放的地方就有希望获得创作突破,会让其他有开发影视产业的地方具有了操作上的话语权。“可能会促使不少本土或者方言类电影的产生,让民间投资的小成本电影百花齐放,出现更多地域特色浓郁的电影。”
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剧本的影片《天注定》6日在台湾上映,但其中有血腥暴力场面的该片尚未在大陆公映。导演贾樟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只是上映受阻,不是被禁。”对于终审权下放的消息,他表示尚未看到细则,所以很难评估它对电影产业的影响。但他认为,至少是一个好的改变。
悲观派:仍旧换汤不换药
第四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的谢飞,曾发长文呼吁以分级制代替审查。对于终审权下放,他认为是换汤不换药,“(应)加大減政放权的步伐,让市场、业界和法律去管理。”
影评人“韩景峰看电影”也认为,电影终审权全面下放没有根本改变电影审查的性质,“但是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有变化总强于没有变化或者越来越紧。职责下放无法替代电影分级,因为还是没有标识来告诉观众,一些电影到底适合不适合我们的孩子进影院。同时,也是在束缚电影创作的脚步。”
与谢飞一样,不少业内人士都持悲观态度。“审批下放,可能会造成形松实紧。因为届时所有影片终审都需要地方担责,审查者可能会更在乎电影的政治层面和所谓社会负面影响力,更加缩手缩脚,而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电影前途更加阴霾。”
“审查下放只是针对那些多数见不到观众的本土电影,对于真正上电影院上映的电影来说毫无意义。”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电影目前最需要的是标本兼治,“究其根本在于审查的内容,所以圈内很多导演更期待分级制度。”
延伸阅读
冯小刚:别让导演每次都战战兢兢
就在电影终审职权全面下放的前两天,3月5日的全国政协文艺界委员会议中,冯小刚、成龙等政协委员就电影审查制度进行过激烈讨论。如此巧合,不禁让人联想两者是否有关联。
冯小刚认为,“创作最可贵的就是锋芒,但有时候最为金贵的东西在审查时会被要求修改”。他呼吁中国电影审查要“简政放权”,放开束缚,让中国电影可以和西方电影在同一个创作自由平台上竞争。
冯小刚以《集结号》为例,“当时差一点被枪毙,因为有人给它扣上了‘炮灰论’,说宣扬战争牺牲者就是宣扬炮灰主义。这一顶帽子扣上后,风险就大了。审查组中,只要有一个人找出一顶帽子,其他人都不敢承担风险了。”
“中国没有一部《电影审查法》,电影的生死大权就捏在这些审查者手中,难道这些审查者的爱国热情、政治判断力和艺术水平比我们这些导演高吗?总不见得。”
冯小刚强调“艺术上是文责自负”,“要相信中国电影导演绝大部分都非常有爱国情怀的,是有责任心的,要给他们更大的空间,不要让导演每次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认为,电影必须推向市场,在市场上经历风雨,完成自我造血的功能才能生存下来,如果国家把电影养起来,市场会全部被好莱坞占领。
宗禾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