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丽都大酒店二楼的家属等待区。有关航班的讯息依旧没有定论,焦躁和悲伤四处弥漫。
这里除了家属和马航工作人员,还有35名身披淡蓝色外衣的志愿者。他们来自由台湾证严法师在1966年创建的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早在08年汶川地震,他们就曾奔赴四川灾区,开展心理疏导工作。
志愿者们的主要工作是聆听失联航班家属的倾诉,安抚他们的心情,避免家属受到二次创伤。午饭时间,他们为15名家属准备了清真饭菜。
午饭过后,搜救方面仍然没有消息传来,一名女性家属靠在墙边,突然情绪崩溃,失声痛哭。一位女性志愿者立刻走到家属面前,单膝跪地。交流过程中,志愿者左右腿交替跪地,最后,甚至双膝跪地,和家属拥抱。
志愿者告诉记者,平日里,他们会定期接受各种培训,培训包括心理疏导的专业知识,比如交流之间的礼仪——男女之间不可拥抱,最多拍拍肩膀。
这一次,安慰这些焦虑悲伤的家属,每位志愿者在和坐着的家属交流前,总是先下蹲,甚至跪地。
已在基金会工作15年的基金会委员曾云姬,听过许多悲伤的故事。她会在安慰别人后,躲到一旁哭泣。“专业精神要求我们,不允许在安抚对象面前哭泣。”
专业性,成为慈济志愿者在志愿工作中的优势。家属等待区的志愿者,还有来自外航协会的五六位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主要做翻译工作,帮助家属和马航工作人员沟通。由于缺乏专业的心理疏导知识,他们很羡慕慈济会志愿者:“慈济会志愿者就可以很容易地让家属倾诉。”
除了心理疏导,志愿者们同样注重维护环境。在等待区座椅不够的情况下,他们主动回自己的驻地,搬来60个蓝色塑料板凳。在人群中,端着水壶和水杯的志愿者来回走动。走廊的烟头,也是志愿者一个个清理。
虽然名称带有“佛教”二字,但基金会并不是佛教组织,也不宣扬佛教。志愿者们来自各个国家地区,拥有不同的信仰。在慈济基金会内部,他们互称“师兄师姐”。
“虽然我们不宣扬佛教,但在内心遵循着佛教的行善精神”曾云姬双手合十,“行善,没有信仰之别。”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