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普洱市民在金孔雀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门前燃放鞭炮,庆祝沈培平被查处 |
推行"普洱式拆迁"被指为获30亿土地出让金
孟连事件中下令"调动警 力不要向省委汇报"
文科生获理学博士学位,5个月后即成教授
据腾冲本地知情人士透露,沈培平在腾冲任职期间,曾与当地一位段姓矿业老板交往密切。他称,沈培平随后的官场升迁,可能得到了该段姓老板的支持…… 沈培平赴思茅任职后,还曾邀请该段姓老板来到思茅发展。据介绍,该段姓老板今年春节前就已被调查。
从昆明长水机场登上飞机,大约40分钟后,绵延的绿色茶山和玉带子般的梅子湖便填满了视野。这时,机舱里的广播会跟你确认:您已经抵达普洱。
普洱旧名思茅,2007年1月改为普洱。这个旧名并未完全“销声匿迹”,办理机票的时候,机场人员总要和你确认几遍目的地:“普洱,就是要去思茅对吧?”拿到的飞往普洱的登机牌上,目的地一处也印着普洱/思茅。城区里的不少商店,还依旧挂着“思茅市某某百货”、“思茅市某某饭馆”的招牌。
这场名字上的困惑,缘起于刚刚落马的云南省副省长沈培平。在他任职普洱的8年间,思茅改名为普洱。
这个总人口259万的城市,一直以来因为普洱茶而久负盛名。今年3月,沈培平又让它登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获段姓老板的支持”
1月19日,段姓老板所兴建的腾冲翡翠博物馆在腾冲开幕。开馆当天的拍卖活动中,一小时成交金额便达860万。
纵观沈培平履历,他的官场生涯的起点并不在普洱,而是在他的出生地云南省保山地区。
沈培平赴职思茅前的15年工作时间中,保山就占去了14年。
1981年,沈从保山师专毕业后,成为云南省保山地区施甸中学的一名教师。8年后,他调入施甸县政府办公室,开始了其政治生涯。
在此后的25年从政生涯中,他历经施甸县委办主任、保山地委副秘书长等职务。
1998年起,沈培平赴保山地区腾冲县任县委书记,前后长达5年,并在后期担任了保山市委常委并继续兼任腾冲县委书记。
据腾冲本地知情人士透露,沈在腾冲任职期间,曾与当地一位段姓矿业老板交往密切。他称,沈培平随后的官场升迁,可能得到了该段姓老板的支持。
据该知情人士称,该段姓老板今年春节前就已被调查。
不过,这一信息并未获得段姓老板所在的矿业公司及其分公司确认。记者多次致电该公司,其工作人员表示“段老板正在出差,归期未知”。
段姓老板1996年开始在腾冲经营矿产业,企业规模与日俱增。除了采矿业务外,企业还经营房地产、旅游观光等业务。
另外,在腾冲当地的翡翠产业中,也有段老板的身影。
据云南本地媒体报道,今年1月19日,该段姓老板所兴建的腾冲翡翠博物馆在腾冲开幕。这间博物馆被媒体誉为“中国翡翠第一馆”。在开馆当天的拍卖活动中,一小时成交金额便达860万元。
沈培平赴思茅任职后,还曾邀请该段姓老板来到思茅发展。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思茅昆钢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曾在普洱挂牌营运。当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就是该段姓老板。
普洱市一位经贸委退休干部证实了此事。思茅昆钢矿业发展有限公司挂牌时,他正在思茅市经贸委任职。
这名知情者说,段姓老板是沈培平上任思茅后引进的第一个矿业大老板。其所经营的思茅昆钢矿业发展有限公司在2005年1月举行了挂牌仪式。
该公司主要的业务是在澜沧县开采铁矿。后因其产出铁矿中砷含量过高,产品质量不合格,公司经营不久后便停业。
据介绍,停业后,段姓老板曾向市政府申请补贴。
曾涉足企业改制
沈培平曾在市委常委会上指示公检法办案时说:“举报人抓了,给他们判刑,抓错的也要抓,判错的也要判。”
这两天普洱城内最热闹的地方,是普洱市的汽车总站门前。
3月13日早上9点还没到,原思茅汽车运输总站的职工们在总站(现普洱市金孔雀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大门前和对面的滇运社区门口早早地拉起了4条横幅,吸引了不少人驻足围观,举起手机拍个不停。
其中一条横幅上写着:“贪腐分子沈培平被查处,罪有应得,大快人心。”
横幅挂毕,鞭炮齐鸣。车站门前顿时硝烟弥漫,震耳欲聋,连站在街对面的看客,头发和衣服上都沾上了红色的鞭炮屑。这场庆祝一直持续到了晚上。夜幕降临,数十支礼花划过天空,情景犹如过年一般。
现场的民众们也议论纷纷:“听说沈培平被免职啦,接下来就还剩一步啦!”
“不止一步,还有好几步呢!”另一位市民回答道。
张正华是这场庆祝的组织者之一。他说,沈培平曾介入他所在云南思茅交通运输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交运集团”)的企业改制。
2003年10月,交运集团改制成为普洱市金孔雀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
根据当时的改制文件,公司改制后,国有资产、国有股权将从公司全部退出,公司的国有性质终止。同时,改制后要调整职工劳动关系,职工的“国有”身份也将终止。改制后的企业属于大型民营企业公司。
这份文件很快收到了当时思茅地区企业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批复(未盖章)。批复称,同意将原有公司合并后,整体转让给集团公司及总公司现任领导班子及职工。
另外,在职工安置方面,该文件规定,原公司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调整(解除、终止或变更)后,将对职工给予经济补偿。
2221名在职职工,将按职工本人的实际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工龄补给经济补偿金1500元;自谋职业的职工,每人发给一次性再就业启动金5000元。经济补偿金按“拿钱走人、不走人不拿钱,什么时候走人什么时候拿钱”的原则处置。收到经济补偿后,职工的国企员工身份自行消失。
事实上,交运集团的改制过程并不符合国有企业的改制规范。
早在2002年2月27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出售国有资产或国有股份,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产权界定、资产评估,通过公开拍卖,由市场决定价格。
另外,在交运集团改制期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其中规定:非上市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要进入产权交易市场,公开信息,竞价转让。
但这两份文件中提及的公开拍卖的过程,交运集团改制时并没有,取而代之的是批复上“整体转让”四个大字。
文件中承诺的经济补偿金也并未到达职工的手上。张正华说,交运集团的职工们曾经做过统计,2221名在职职工中,大约781名以开除、内退、病退为理由除名,有些还并未告知被处理人。这批除名的职工,不仅拿不到工龄补偿金,连在原公司时拥有的股权也一并消失。
“被除名的都是些基层工人,一般也都是些小股东。” 张正华介绍。
其时,沈培平已赴思茅任职并负责改制小组,但交运集团的改制争端仍没有解决。
因质疑改制非法和沈培平“暗中保护”既得利益者,从2008年开始,陆续有职工带着材料上京举报,后被带回。
张正华告诉记者,2010年,他和李美荣等38名职工进京举报,后被北京安元鼎保安公司移交思茅市公安带回普洱。
对于此事的详细情形,普洱市公安局纪委副书记杨永华以“没有权限回答这个问题”为由,拒绝回应记者提问。
记者再次向普洱市公安局政治部宣传科询问此事,李姓工作人员称她对此事并不清楚,拒绝回应提问。
2010年1月,张正华因非法拘禁罪、非法游行罪入狱两年。
据法制晚报报道,沈培平曾在思茅市委常委会上指示公检法办案时说:“举报人抓了,给他们判刑,抓错的也要抓,判错的也要判。”
“普洱式拆迁”
拆迁动员大会上,沈培平发表了讲话,他说:“同意搬迁的大大地好,不同意拆迁的大大地坏。”
3月12日这天,退休老干部陈斌(化名)结束了忙碌的一天,和老伴回到了位于振兴南路的家中。
这时候已经是晚上10点多,只剩下两栋居民楼的小区还是黑乎乎的。穿过一片高低不平的石子路,他走到早已废弃的值班室,拉开布满了灰尘的窗子,按下了窗子旁边的开关,小区门口唯一的路灯应声亮了。
“我们都自主管理好多年了,每天都要自己开路灯回家。” 陈斌说。
路灯照亮了回陈斌家的小道,也照亮了居民楼周围的一大片荒地。荒地上满是高高低低的土块,一些土块上的杂草也已经长到半人多高。
陈斌所住的科技局宿舍楼,是他花了毕生积蓄买下,准备拿来安度晚年。但这儿也是4年前沈培平推出的“旧城改造”计划的拆迁范围之一。
2010年4月28日,云南普洱市旧城改造领导小组召开了动员大会,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及部分离退休干部悉数参加。
这场大会,正式拉开了一场“高压”拆迁的序幕。
大会宣布,普洱市中心共500多亩土地上的建筑需要改造,涉及1812户,所有住户必须在2010年7月30日前签订完搬迁协议。
大会还提出了要求:市里要成立督察组,对工作迟缓的单位将通报批评;对不落实、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的单位将行政问责,相关领导等将被追责;不配合搬迁的行政企事业工作人员,将由纪检监察部门查处。
不仅如此,搬迁工作还将列入干部年度考核,如果完不成拆迁任务,将被一票否决。
在这场会上,沈培平发表了讲话,他说:“同意搬迁的大大地好,不同意拆迁的大大地坏。”
这一句话,让许多与会者都印象深刻。
2010年4月初普洱市政府在相继出台的两份文件中宣称,旧城拆迁是为了“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居住条件”。而在多位拆迁户的眼中,这项政府为了“提升城市品质”的改造,却存在许多问题。
多位拆迁户称,政府的拆迁补偿太低,而且房子越搬越小,居住条件没有变好反而在走下坡路。住户们还不得不面对随着拆迁而上涨的房价,这中间的差价损失,也得住户自己承担。
时任普洱建设局局长胡剑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证实,旧城改造的区块都属于商业开发,是为了让城市更有活力。住户们认为,这样做根本不符合公共利益。
央视曾在节目中表示,与此次拆迁地块位置邻近、价位相当的地段,已经交易的土地出让价为每亩600多万元。按此计算,这500亩土地拍卖后,政府可从开发商那里获得30多亿元土地出让金。
另一个问题写在2010年6月28日的一张诉状上。当天,142户拆迁户向普洱市中院递交诉状,起诉的原因是认为拆迁程序违法。
起诉状称,这场拆迁并未依照法律征求拆迁户意见,也并未按照相关条例规定提交证件,程序并不合法。而且,这次拆迁还面向很多房龄不到10年的房屋,根本没达到拆迁的条件。
普洱市中级人民法院与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此的裁定是普洱市中心城区旧城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拆迁文件是要约性的指导性文件,不具有强制力,不具有可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因此不予受理。住户们不服,再次上诉,依旧被驳回。
陈斌是参加诉讼的拆迁户之一。谈起沈培平和这次拆迁,他说:“这场拆迁,把人心都拆光了。”
这两年,陈斌还不得不跟拆迁队“一直做抗争”。
他居住的1号楼现在还没有停水停电,但不时会有一两个人来“骚扰”:“有时候是扯我们值班室的大门,有时候是挖院子里的树,我们每次都要把他们赶走。”
宣布拆迁后,已近古稀之年的陈斌自学电脑,用写字板把诉状上的每一个字输入电脑。2012年3月,他和其他64名拆迁户又向普洱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上了第三张诉状,要求:一、撤销违法的普洱市中心城区旧城改造,二、停止对符合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标准,在合理使用寿命内的建筑物的拆迁。
收到普洱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材料接收证明已经快两年,陈斌还在焦急地等待着回音。
“孟连事件”与“孟连经验”
据透露,在孟连事件中,正是因沈培平作出“调动警力且不要向省委汇报”的决定,才造成了事件升级。事后,普洱市市长沈培平等人作了检查。
沈培平落马后,在其任内发生的“孟连事件”又重新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2008年7月19日,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发生了一起群体性突发事件。这场事件缘起于当地胶农与橡胶公司的利益纠纷。公安民警介入后,升级成为流血事件。冲突造成两名胶农死亡。
据陈斌透露,在孟连事件中,正是因沈培平作出“调动警力且不要向省委汇报”的决定,才造成了事件升级。
2008年9月4日,中共云南省委决定,普洱市委书记高旭升和普洱市市长沈培平作书面检查。
《半月谈》2010年3月3日的报道称,“7·19”孟连事件印证了“群体性事件背后往往藏匿着腐败”。孟连事件后,云南省纪委成立了专案组深入调查,挖出了一系列串案窝案。事件中,共有33人涉案,其中厅级干部3人,处级干部11人,科级以下19人,涉及违纪违法资金近1亿元。
在一系列对于孟连事件的集中报道后,2011年10月20日,沈培平在《普洱日报》上发表长篇文章,标题为《从“孟连事件”到“孟连经验”的巨变》。
在这篇文章中,沈培平写道:我们认识到孟连事件的沉痛教训,就是执政为民理念出现了偏差,党群关系出现了漏洞,群众路线发生了偏离。他提出“三五”群众工作法,成为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路子”的“孟连经验”。
在“孟连经验”提出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沈培平顺利地从普洱市委书记升任云南省副省长。
茶博士
从保山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毕业的文科生沈培平,跨学科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而他从博士毕业到获得教授职称,只用了5个月。
在普洱城内,只要谈起沈培平,这场对话就会变得非常热烈。
从机场一路开往市区,司机师傅会告诉你,这片儿的店面,是沈培平搞的“穿衣戴帽”;那片儿脚手架,是还在建的第一百货,那儿原来是农业局、畜牧局、文工团的集体宿舍,叫沈培平给拆了…… 老百姓们还会告诉你沈的各种外号:茶市长、沈矿长、沈大炮、拆迁大佐……
在沈培平的简历中,还有这样一条:2007年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自然地理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理学博士学位。
从保山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毕业的文科生沈培平,跨学科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这一学历引发外界强烈质疑。
据人民网报道,2007年7月,沈培平从资源学院自然地理学专业在职研究生毕业获得博士学位。他的主攻方向是普洱茶产业,博士论文题为《云南省普洱茶产业发展研究》。
同年12月,沈培平被聘为北师大资源学院兼职教授。从博士毕业到获得教授职称,只花费了5个月。比起大多数学术研究者职称评选过程,这个时间要短得多。
刘学敏是沈培平的论文导师之一,也与沈培平一起担任多个关于茶产业研究课题组的组长。与此同时,他还身兼资源学院非实体性科学研究机构副院长一职。这家机构主要进行普洱茶高端顶层设计。
针对沈培平教授职称的质疑,刘学敏回应,沈培平是聘请的外专,并不是按学校的正常程序来走的。
在2013年1月被任命为副省长之后,云南省政府网站显示,沈培平主要负责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生物资源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重大动物疫情防控、防汛抗旱、护林防火等工作。
3月9日早晨,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云南省副省长沈培平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3天后,中央决定免去其领导职务,现正在按程序办理。
沈落马的真正原因依然神秘。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