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暴力恐怖事件一出,同学立即发来微信:“新疆人又闹事了。”接着刷朋友圈、人人网,发现状态形形色色,但大致分三种:以新疆人为主的“我们新疆好地方,新疆人民淳朴善良”;群情激奋的“新疆人可怕又可憎”;以及相对理智的“暴恐分子与新疆人民无关”。学校的一些公共主页上也掀起了对此次事件的讨论,我不由回想起五年前发生在新疆的打砸抢烧事件。正是在这次事件之后,我和父母搬离了新疆,搬离生活了10年的地方。
来北京后不久,放学回家的路上,无意中听见同学对母亲说班里来了一个新疆姑娘,她母亲惶恐的反应至今还记忆犹新。我感觉自己在同学眼里,就像一枚滴滴答答,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同桌一遍遍和我确认:
“你不是维吾尔族人吧?”
“不是。”
“那你不是暴徒对吧?”
“对。”
类似的对白大概持续了一个学期,并不间断地出现在三年的高中生活里。
骄傲地说出“我是新疆人”越来越变成一件需要很多勇气的事。因为直至今日,每当问题出现之时,新疆、新疆人都会成为众矢之的,猜度和畏惧四处蔓延。在一些人模糊的概念中,维吾尔族可以与凶残、暴力划等号,不管他们如何做,如何解释,都很难树立自己的形象。时间并没有给所有人以理性,没有改变他们看问题的眼光,更没有弥合鸿沟。
五岁时,我随着父母援疆建设来到乌鲁木齐,10年里与新疆产生了难解难分的感情。此间所认识了解的新疆,是有着千里牧场、雪山大漠、高原湖泊的新疆;是瓜果飘香,民风淳朴的地方。小学、初中都就读于汉校,但班里总会有几个少数民族同学。小学最好的闺蜜是同班的维吾尔族女孩,除了饮食上的习惯有所差别外,她和汉族姑娘相差无二。每逢古尔邦节,她便从家带给我馓子、杏干还有糕点。“七五”暴乱时,妈妈单位的维吾尔族叔叔为保护那些来不及逃跑的汉族人,便把他们拉到家中,藏在身后……他们才是我印象中维吾尔族人的代表,他们才是维吾尔族人的缩影。
然而“七五”过后,很多的恶都冠之以 “维族人”的名号,从小偷,到切糕,再到如今的昆明之殇。而新疆人,既承受着内心的愤怒与憎恨,又承受着不分青红皂白的辱骂,其处境之难,非常人所能想象。我作为与他们共同生活的亲历者,作为他们善良可爱的见证者,每遇其被推至风口浪尖,成为众矢之的时,便难以抑制内心冲动为之打抱不平。
改变观念实并不易,人们心中伤口的弥合也需过程。网上流传的这句让让我很感动:不要把对恐怖分子的愤怒扭曲成对一个民族的恐惧和隔膜;也不要把对暴力的还击扭曲成对一个地方人民的歧视和敌意。新疆,是兵团人,是西部大开发者离开家奉献青春的地方;是儿子、丫头们成长的地方;也是他们所挚爱的家乡。愿人心的隔阂早日弥合。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