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十年之前,北京“沙尘暴”肆虐,流行的说法称,风暴起源于内蒙古的沙地;十年之后,沙尘暴凶焰稍歇,但雾霾天接踵而至,少为人知的是,雾霾中的“黑尘暴”依旧来自内蒙草原。
近年来,山西能源结构转型,其煤炭霸主地位已被内蒙古取代。这个地下埋藏着广袤黑金的省份,满布着煤炭集装站。其中多数还保留着原始技术——煤炭露天存放,由铲车运送到火车上。一处处粉尘污染,聚沙成塔,汇成黑尘暴,借季风扑向华北平原。
在距离北京700余公里的内蒙古鄂尔多斯,今年3月,当地开展了煤炭扬尘整治。然而,记者在当地多家老式煤炭集装站暗访时发现,污染情况依旧严重——集装站内部人士透露,每运输一吨煤炭,大约有5%左右的煤粉流失到空气中。按该比例计算,该市每年煤炭扬尘超过千万吨。
西风来时,煤炭粉尘便呼啸而起,扑向蓝天。谁应为煤尘污染买单,谁又是“开往天空煤车”的幕后元凶?
“开往天空的煤车”
轰隆一声巨响后,小型蘑菇云从煤炭堆上腾空而起,黑色的煤粉如流水般从传送带上倾泻而下。煤场之中,黑色尘雾笼罩了一切。
烟尘中,有工人跑向同事,他拉起衣领紧紧掩住口鼻,犹如奔跑在硝烟弥漫的战场。
这里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一家名叫巴图塔的煤炭集装站。每日,川流不息的卡车将煤炭从矿场运至此地,在此粗选之后,煤炭被装上货运列车,输送到全国各地。
作为历史悠久的老牌装卸点,巴图塔集装站保持着最传统和简陋的装运方式——露天的传输带筛选煤块,工人操作铲机运煤上车。集装站工人透露,在繁忙时间,集装站24小时运转不歇。
知情人告诉记者,集装站平均一天能装满3至4列货运列车,每列货车共有102节车厢,可运载8160吨煤,保守估计,该集装站一天输送煤炭超过2万吨。
然而运载力如此之大的集装站,环保措施并不完善。2014年3月下旬,记者在现场看到,占地数十亩的露天集装站内,黑色煤堆连绵起伏,煤堆之上并无任何遮盖物。集装站四周设有数米高的防尘网,原本绿色的丝网早已被灰尘掩盖了底色。风起时,黑色烟雾弥散至天空,向四野漫去,防尘网形同虚设。
环保专家称,腾起的黑雾主要成分为煤尘,按其粒径可分为100微米以上的粗煤尘和100微米以下的细煤尘。粗煤尘由于重力作用,很快落地,通常不超过几米;而细煤尘可随气流输送、扩散,影响范围相对较大,是贮煤场粉尘污染的主要因素。
事实上,在鄂尔多斯当地,各家集装站的老板们早已计算过煤场扬尘的情况,并将其作为运输损失,算入经济账目。一家集装站的老板透露,经过统计,每露天装卸一吨煤炭可产生煤粉尘3.53—6.41千克,每堆存一吨煤炭每年可产生煤粉尘1.48—2.02千克。
老板们不愿算细账,他们流行的算法是,每天扬尘的损耗占运输总量的百分之五。
按照这个通用计算方法,保守计算,巴图塔集装站一天飘向天空的烟尘就已近千吨,而一周下来,“开往天空的煤车”能装满一节车厢。
这仅仅是巴图塔集装站一家,在鄂尔多斯市的李家塔、敖包沟等多家集装站内,记者均发现了类似情况。这些集装站采用的都是最原始的铲车装车作业方式,煤场地面未做硬化处理,污水连片,煤粉满地。更令人无奈的是,受访者均缺乏环保意识,大多老板认为环保是上面“检查”用的手段。
数据显示,作为煤炭富饶之地,鄂尔多斯全市探明煤炭资源储量1501亿,储量占内蒙古总储量2/3,全国总储量的1/6。地下的黑金诱惑导致地面矿井林立,星罗棋布的煤炭物流集装站也应运而生。十余年来,类似巴图塔这样的老式集装站密集分布在鄂尔多斯城区周边,成为煤炭运输的主要中转地。
鄂尔多斯官方相关网站上,并未公布老式集装站的具体数量,但鄂尔多斯市煤炭局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2013年,鄂尔多斯市煤炭企业共生产销售原煤57616万吨。按照百分之五的比例,保守估计,每年至少有近千万吨煤尘飘向天空。
这仅仅是鄂尔多斯一市,长期跑煤炭运输的多名司机告诉记者,在内蒙古其他地区,如赤峰等地均存在类似的情况。
总量巨大的煤尘就这样扑向蔚蓝的天空,那么这架载量惊人的“污染列车”又将驶向何处?
“沙尘暴没了,黑尘暴来了”
沿路前往准格尔旗的敖包沟集装站,记者看到,道路两侧的灌木已成黑色,难见草原的秀美。
在敖包沟集装站临近的准格尔召镇上,村民流传着一句话:“黄土地没了,黑土地来了;沙尘暴没了,黑尘暴来了。”
准格尔召镇上一家医院的刘医生告诉记者,每逢春秋两季,鄂尔多斯风级最大的时候,准格尔召镇上的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会明显增多。
专家指出,煤炭扬尘污染及由其引起的雾霾天气已成为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而煤炭集装站装卸和运输的过程,正是大量煤尘污染的源头。煤尘中含有铅、铬等有害物质,经扬尘扩大污染范围,危害公众健康,污染农田和水源。
一名集装站工人称,集装站工人易患尘肺病,干一段就干不了了,老板隔一段时间就要重新招人。
飞扬的煤尘不但侵蚀着健康,也污染着大气环境。鄂尔多斯市环境保护局发布的《2012年鄂尔多斯市环境质量评价报告》中称,2012 年该市出现 20 次沙尘暴天气。4 月 26 日-7 月 28 日出现的扬尘天气影响范围最广,PM10最大日均浓度为 1.667mg/m3,最低能见度 5.926km。其中,PM10的数据超标正常标准10余倍。
雾霾终于光顾了鄂尔多斯。据新华社报道,今年2月22日以来,内蒙古多地连续遭遇雾霾天气,空气呈中度或重度污染状态,鄂尔多斯名列其中。内蒙古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宋桂英称,内蒙古发生雾霾频率较高的地区为位于中西部的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和位于东部的赤峰。巧合的是,这些城市大多和煤炭挖掘运输有关。
因为草原上的季风气候,起风的日子里,煤尘并不会在鄂尔多斯多做停留。环保专家称,这些来自内蒙的粉尘污染为华北地区雾霾的成因之一。
去年1月,北京发布了首都气象史上第一个雾霾橙色预警信号,气象学家赵瑜接受采访时称,“北京污染不一定单是北京本身排放造成,周边的河北、天津、内蒙、山东等都可能对北京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周连省份联动治霾成为热点议题。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环保专家冯连勇介绍,华北地区雾霾的成因有很多,扬尘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他指出,粉煤灰是一种体积小、重量轻的粉尘,露天堆放极易造成扬尘污染。而煤炭在装卸的过程中,会扬起很大数量的煤尘。这些来自华北西部,尤其是产煤大省山西和内蒙古的煤炭装卸中产生的粉尘,是造成华北地区雾霾的原因之一。
华北电力大学核热工安全与标准化研究所所长周涛教授则称,北京空气中的PM2.5颗粒来源之一便是工业扬尘,约占23%。在夏季,因为风力较弱,北京的空气质量受外省比较小。但在风力较大的春秋两季,北京市空气受到相邻省份工业扬尘的影响非常显著。
按照专家介绍,北京的雾霾部分源自于临近省份的工业扬尘,而煤炭装卸扬尘正是产煤大省内蒙古工业扬尘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周边省份扬尘污染控制力度很重要”。
十余年前,北京曾将“沙尘暴”的源头锁定内蒙古,而今“黑尘暴”再度袭来,治理煤炭扬尘便成为内蒙古当地政府急需解决的难题。
打问号的“扬尘整改”
2013年起,内蒙古地方政府开始行动,整治煤炭装卸扬尘。
当年5月,包头率先开展了“集中整治煤场和散状物料堆场扬尘污染专项行动”。为解决煤炭集装站的扬尘污染问题,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包头市环保局提请市政府印发了《关于集中整治煤场和散状物料堆场扬尘污染的通告》。
文件中指出:“包头市煤炭经营企业共有400余家,主要集中在东河区、公积板和土右旗大城西等区域,除少数进行了封闭外,绝大多数都在露天经营,煤尘污染十分严重。”
根据文件要求,相关企业需在30日内自行清理完毕,并拆除相关设施;保留的煤场和散状物料堆场必须对贮存、转运、筛分、装卸等全过程产尘点进行全封闭治理。治理的尺度可谓严格:“两个月内开工建设,五个月内完成验收。”
整改之下,包头的老式集装站大部分关停。一些老板们怨声载道,后悔对环保措施的忽略。
继包头之后,今年3月下旬,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全面清理整顿煤场集装站等粉状物料堆场的通知》。
文件中指出,此次清理整顿工作预计在2015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期间,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将组织联合督查组对各旗区、开发区清理整顿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
然而,对于政府这一举动,鄂尔多斯煤炭集装站老板们看法不一。有的认为政府只是跟风,“检查走过场”;有的则对通知中“2015年6月”这个截止日期表示怀疑,“整改期限弄得这么长,变数很多,很容易就拖过去”。
事实上,类似巴图塔这样的老式集装站开业时间较早,鄂尔多斯市近年来新建的集装站有的已经采用了环保措施,如建设煤炭存储大棚,设立传送带封闭输煤等。然而这些“讲环保”的煤老板们经营起来却有些步履艰难。
“我们是按国家的倡议讲环保,一心想保护环境,为周边老百姓着想” 一位新型环保集装站的老板称,他多投资了几个亿修建了高科技的装卸园区,然而在经营时却遭遇了同行的恶性竞争。
他称,近年来鄂尔多斯重复兴建的煤炭集装站数量过多,已远超出该地区的运载需求。这些投资较少采用老式方法装卸的集装站,除了造成污染外对市场并无助益,“好比修路,原本修一条双向两车道的公路就足够了,可现在却修成了十车道的路,除了资源浪费造成污染外,也导致了市场恶性竞争”。
虽然如此,他依然认为当初投巨资做环保是非常正确的选择,“环保是千秋万代的大事,我们非常支持,会坚持到底”。
在质疑声和期待声中,煤炭扬尘整治已然展开。经营者们希望这次整改立见成效,并希望政府今后加大对环保企业的扶持。
当年北京“沙尘暴”的谢幕,源于为保障奥运会,政府对内蒙古的防沙治理。那么这一次,“黑尘暴”还会复制“沙尘暴”的结局么?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