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让城市安宁,让人民幸福
成都商报连续3天推出“成都守护者———抓好反恐维稳工作 织就幸福安宁之网”特别报道
抓好反恐维稳工作,是成都作为全省“首位城市”的应有担当,是推动成都新一轮改革发展的紧迫需要,是顺应群众安居乐业期盼的必然选择。5月8日召开的市委常委会议指出,抓改革、促发展,首先是要抓稳定、促和谐,只有扎实抓好反恐维稳工作,才能为人民的幸福安宁织就牢不可破的安全之网。会议同时要求,在反恐维稳工作中,要具体做到“动静结合,显隐结合,点面结合,专群结合”,构建立体化反恐维稳治安防控体系。
从今天起,成都商报连续3天推出“成都守护者———抓好反恐维稳工作 织就幸福安宁之网”特别报道,通过记者24小时现场直击,向读者解析这座城市幸福安宁之网是如何织就的;这座城市,有着怎样层出不穷的英雄群像;闪烁的警灯背后,有多少让人感动的辛勤与担当。
5月12日
24小时直击 基层尖刀
5月13日
成都反恐维稳英雄群像
5月14日
他们的付出 城市的安宁
肩负护卫城市幸福安宁职责的成都警方,在“平安成都”建设中,努力为市民织就牢不可破的安全之网。5月10日上午~11日上午,成都商报记者采取24小时直击的方式,在天府广场和火车北站两个日均人流量10万人次的成都窗口,记录下公安基层单位在反恐维稳工作上的点点滴滴。
天府广场
脚踩“风火轮” 身背95式自动步枪
地处成都心脏地带的天府广场,既是城市的地标,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车来车往,人流如织,使得这里也成为反恐维稳的第一线。在这里,全方位的巡控体系每天24小时从不间断。
早晨8时,持枪上岗
10日早上6时40分,周波像往常一样,准时起床。妻子前一晚上炒的青椒肉丝,加上一杯牛奶,就是他的早餐。40分钟后,他已从西三环的家里,来到青羊区巡警大队。周波是一名巡警,过去6年,他一直在天府广场上班。
上班第一件事,是领取装备和枪支。早晨8时,完成岗前派警并交接班后,周波来到位于广场西北角的岗位。手枪别在腰间,他会把手扶在枪上。
像周波这样相对固定的岗位,在8万多平方米的广场及周边十分密集。每隔几十米,就有身着制服的警力值守。此外,还有大量巡逻中的民警。除了常规的电动巡逻车和步行巡逻外,还有高科技的自平衡电动车人称“风火轮”。脚踩自平车,身背95式自动步枪,全副武装的巡逻民警,威风凛凛。
此外,每天上午9时许到晚上8时许,两条警犬也会在天府广场执勤。
人群中,熟悉的陌生人
“警官,人民公园咋个走?”“警官,61路在哪儿坐?”上岗不久,周波所在的“口岸”,就频频有群众前来问路。到上午10时第一次轮换前,周波已为30多人指了路。
周波所在的青羊区公安分局巡警大队,是天府广场防控体系的主要力量。每天,巡警们分为不同的小组,在广场上各个点位布控,并安排巡逻警力,实现动静结合。执勤期间,通过警用电话通话。执勤期间,民警每两个小时轮换一次,24小时岗不离人。
在同一个广场上,人群中的一些人,对于身着制服的民警而言,却是“熟悉的陌生人”。
这些“熟悉的陌生人”,就是便衣民警。当大多数人都忙着赶路或在广场流连时,他们正在洞察身边的种种迹象。在身着制服的民警与便衣之间,往往一个眼神,就能传递关键信息。
无处不在的信息员
中午11时30分,在天府广场地下一角,周波和同事们轮流吃饭。立夏后的天气,有些令人难以捉摸。20分钟后,再回到岗位时,阳光有些亮得刺眼。广场上,不时会有民警会与环卫工人、物业管理人员聊上几句。
在整个天府广场的防控体系中,还有一支不能忽视的力量,这就是广场上无处不在的信息员。“环卫工人,园林工人,物业公司的员工,甚至照相人员,都可以成为我们的信息员。”巡警大队相关负责人透露,在天府广场上,不同工作岗位的人员,会接受相关的培训,一旦发现可疑信息,立即向民警反映。
夜幕下的突发巨响
下午2时起,顶着太阳执勤,民警和协警们开始喝藿香正气液防暑。而到傍晚时分,天空又下起雨来。所有的执勤巡逻岗位继续坚守。晚上9时25分,一声尖利刺耳的啸声,从广场西北侧传来。“请立即核实情况。”周波一边用电台呼叫距离声音来源最近的民警前往核实,一边右手扶着手枪,奔跑向广场西北侧。“是一起交通事故。”半分钟后从电台里传来的信息,让民警们紧绷的神经镇定下来。
协助司机摆放警示锥形桶、打120、122报警、将伤者抬上省四医院的救护车……短短10余分钟,面对一起出租车与电马儿相撞事故,周波与同事的前期处置动作迅速却又有条不紊。
零点后,仍有民警来往
晚上9时50分,天府广场上的灯光关闭。10分钟后,随着各处进出口摆起伸缩隔离带,热闹了一天的广场开始清场。民警介绍,每晚10时到次日早晨7时30分,是广场的设施维护时段。晚上10时15分,周波和同事们得到消息,在成体中心进行的王力宏演唱会,开始散场。很快,天府广场四周,车流量和人流量明显上升。广场的每一处进出口,都有民警值守。
一个多小时后,道路渐渐归于平静。凌晨零时,路灯下,一个个身穿警服、脚踩“风火轮”的身影,还在广场上来来往往。换休下来的民警,则在备勤点里小憩。“夜里,要耐得住寂寞。”夜深人静时,周波独自摸出手机,看了看屏幕上一身粉色外套的女儿,这一天她刚满1岁9个月。11日早晨8时,天府广场迎来新的一天,周波和同事们陆续换岗。朝阳之下,穿梭的人们,如广场上的花草般,生机勃勃。
火车北站
“神枪手”执勤 凌晨紧急处突演练
10日上午10点,火车北站中心广场民警执勤点,有着16年从警经历的老警察李宁生握住手里的微型冲锋枪,坐在执勤车内,两眼紧盯着车窗外的人群。这个执勤点24小时有警察驻守,李宁生从上午8点半开始执勤,需要到第二天凌晨1点,才能离开。
李宁生是成都市公安局站前分局快反组的一名民警,他和搭档黄颂明一起在广场上执勤。两人手上都握着一把微型冲锋枪,腰带里还别着一把手枪,这些枪械都是上了子弹的。
李宁生说,快反组的民警对射击技能有较高的要求,“如果出现突发状况,民警能第一时间快速反应,一枪制敌。”
除了李宁生所在的执勤点外,火车北站周边有多个民警执勤点,巡警也24小时不间断地在广场巡逻。“如遇突发情况,民警用对讲机一喊,其他点的民警和巡警,会马上赶来支援,最多一分钟就能赶到。”
据了解,站前分局从全局民警中抽调警务技能突出、曾担任过“小教官”的精干警力,组成多个反恐快反组,配齐枪支弹药和各类防暴装备,实行24小时守护和巡逻联动机制,对各类犯罪分子形成高压态势。
晚上10点 盘查过路可疑女子
在李宁生执勤车的几十米外,28岁的巡警张传平和他的搭档陈鑫,正乘坐电瓶巡逻车,沿火车北站广场巡逻。整整一天,他们都不知道绕广场巡逻多少次了。
张传平是成都市公安局站前分局巡警防暴大队三中队的巡警,从上午8点半开始,他就一直在街面上巡逻。巡逻过程中,他处理了一起充值卡消费纠纷,调解了一次劳资纠纷。晚上10点,当他巡逻经过二环路跨线桥下时,一名中年女子引起了他的怀疑,他上前询问,并留下了对方的身份证号。
“逢疑必查,火车北站人流量大,是防止暴力犯罪的重点区域,我们看到可疑人员,就会主动上前盘查。”张传平说。巡警中队准备了一张列车时刻表,每当火车进站时,人流大量涌出,民警们就会重点观察出站的人群。此外,还有便衣警察隐藏在人群中,观察重点防范区域。
零点处突演练 4分钟集合到位
33岁的巡警吴弈劼10日担负的是步行巡逻的任务,身上穿戴有近40斤重的单警装备。10日晚11时许,有人报警称火车北站公交站旁有浓烟,吴弈劼立即赶到现场,发现只是一个垃圾桶起火,他和两名同事,迅速用灭火器将垃圾桶内的火灭掉。
11日凌晨零点22分,黄华的对讲机里突然传来消息:“处突演练,马上集合。”黄华立即通知治安岗亭的同事,所有人立即奔向门外,从车上拿出头盔等装备,穿戴整齐,跑步向集合地点。
零点26分,两个中队的巡警已经在指定地点集合。“这种处突演练,是不定时的,目的就是让大家随时保持一种不能松懈的工作态势。”近期,站前分局已组织开展了5次模拟实战调警演练。
发展治安信息员 协同民警防范
除了注重发挥公安部门的职能作用外,一支民间的治安信息员队伍,也在火车北站附近建立起来。
站前分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成都商报记者,火车北站地区有很多商家、旅店,人流量大,站前分局在各区域发展了500多名治安信息员,并为他们配发红袖套,“这500多名社会治保群防力量,成为公安机关的‘眼睛’和‘耳朵’,他们能够及时发现可疑人员和可疑线索,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另外,站前分局也注重发动内保力量,“火车北站地区有很多医院、车站、银行、公交车站等,这些单位都有内保力量,把他们动员起来,提出反恐工作的要求。一方面,他们能够及时发现可疑人员和线索并上报,另一方面,如果在他们单位内部发生暴力事件时,他们也能第一时间进行处置。”
成都商报记者 王圣 胡挺
摄影 王勤 王红强 制图 王珏菲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