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清逸 历时近一年的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GSK”)涉嫌行贿案于昨日宣告侦查终结,于日前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据公安机关通报,2010年以来,因肝炎药“贺普丁”(通用名:拉米夫定片)专利药资格到期,大量国内仿制药即将上市,GSK“长城计划”浮出水面。在此“长城计划”及此后的“龙腾计划”推行过程中,GSK以数千万元为代价,明确要求不得采用国产同类药品。实施“长城计划”后,不少医院不再采购贺普丁国内同类药品
在乙肝药市场,早在1999年进入中国的贺普丁一度无比辉煌。然而,2006年专利到期后,贺普丁也如同所有专利到期的原研药一样,在专利“悬崖”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下滑。为了抢占市场,GSK采取行贿手段,但在市场规律下,这终究不是“治本”的方法。
“长城计划”
中国是世界上乙肝发病率最高的国家,而慢性乙肝几乎没有特效治疗药。
1999年,贺普丁作为第一个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登陆中国,并迅速成为最普及的治疗乙肝的西药产品。在2006年9月全球专利到期前,贺普丁在华年销售额接近7亿元。
然而,在专利到期之际,跨国药企纷纷进军中国的乙肝药市场。2006年2月25日,施贵宝公司宣布旗下产品博路定(通用名:恩替卡韦片)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次年2月14日,诺华公司的素比伏(通用名:替比夫定片)也取得了在华新药上市许可。
“贺普丁与素比伏的竞争十分激烈,在产品、价格各方面PK。由于进入中国较早,贺普丁在几款乙肝一线治疗西药中价格也是非常便宜的。素比伏在医院卖190元,贺普丁能卖170元。”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降价是药企应对仿制药与竞争对手的措施之一。不过,只靠降价还不足以维持市场份额。除了跨国药企,国内药企也纷纷推出仿制药争夺乙肝药市场。以恩替卡韦为例,恩替卡韦的市场大约有30亿~40亿元,目前市场上就有包括正大天晴在内的五六家企业参与竞争。“正大天晴也是这个治疗领域非常有竞争力的对手。”上述人士表示。
面临多重竞争对手的围剿,GSK的市场份额难免受到影响。据了解,在最好的时候,在有些做得很好的医院贺普丁占的份额甚至能达到50%,后来就下滑到30%。
但GSK还无法放弃贺普丁。曾有接近GSK高层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GSK这几年在中国的投资非常大,仅苏州乙肝药物贺普丁的生产基地就投了12个亿。中国市场年均增速25%,虽然基数不大,但成长性很强,GSK无法放弃中国市场。
按照公安机关的通报,贺普丁为了应对仿制药竞争,实施“长城计划”,采取行贿的手段,让不少医院不再采购贺普丁国内同类药品。
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处方权在医生手里,医生并不是没有选择的,其实很难做到让医生和患者不用别的药。
“为了应对专利悬崖,药企的推广方式会变得更‘粗暴’一些。除了增加学术推广活动,喜欢钱的就送钱,有的喜欢玩就请他出去玩,总之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缺少了一个优势就再创造一个优势。”一家跨国药企的销售代表告诉记者。在他看来,“这么多年实施下来证明效果还是有的”。
搁浅的贺普丁
在“以销售产品为导向”的经营理念下,为了完成总部下达的高额销售增长指标,GSK全面倡导强调“没有费用,就没有销量”的销售手段,先后组建和扩充了多个销售部门,将贿赂成本预先摊入药品成本,采取贿赂的方式推销药品。
然而,这种非法的手段终究不是“治本”的方法。
上述药企销售代表告诉记者,企业会核算使利润最大化,有些品种价格不断下降,利润空间被压缩,行贿等手段也不是长久的事。
“为了应对专利悬崖,企业还会进行产品升级等措施,而有的产品则可能让它自行消亡。”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在他看来,贺普丁现在就面临着这样一种尴尬的局面。
事实上,GSK已经推出了一款治疗乙肝病的“升级产品”韦瑞德(通用名:替诺福韦)。韦瑞德目前在中国是针对艾滋病的治疗,但在国外早已适用于乙肝治疗领域。近年来,GSK一直在中国进行申报工作。
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韦瑞德原打算去年下半年作为乙肝治疗药物在华上市,然而,由于行贿事件爆发,这一项目也被搁浅。
而依靠庞大的销售团队开拓市场依然是GSK的经营思路。为了韦瑞德的上市,GSK招募了百人团队。除了应届毕业生、GSK肝炎组其他产品线的员工,还从施贵宝的博路定团队和诺华的素比伏团队招兵买马。
这正是企业应对专利悬崖的一种措施:升级产品线,寻找新的利润点。韦瑞德若能上市,贺普丁在GSK的地位也会受到影响。
“贿赂事件曝光后,GSK的肝炎组也在合并削减。当时走掉很多人,有些人现在还没找到工作。”该人士透露,在其他新人培训暂停的情况下,韦瑞德的团队还在秘密进行培训。
被分到韦瑞德团队的人让一些员工“羡慕”,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能高枕无忧。据了解,使用韦瑞德一个月的费用为1400元左右,价格昂贵。而乙肝却是一种“穷病”。“患者承受不起,就算疗效再好,能采用其他药品治好的为什么要用这种药?我们也在担忧韦瑞德的市场。”上述人士表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