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惯例,美国驻华大使鲍卡斯的首次公开演讲,再次选在了中国美国商会的午餐会上。这位年届72岁、满头银发的大使在25日的演说中明确表示,推动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将是其大使任期内的首要任务。
“中美双边投资协定对今天中国的投资领域影响,堪比15年前的入世。”他评价道。
他的演讲反复提及中国入世前后的改革及博弈历程。在那场激发中国快速发展的历史性谈判中,鲍卡斯曾经是亲历者,也是最终谈判成功背后最重要的推手之一。当然,这并不影响之后他在美国国会对中国的汇率及知识产权问题发难。
可以预见,BIT也将是今年7月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重点内容。
此外,他的演说重点涉及到对美国对华投资的市场准入、中美经贸及战略关系、气候变化合作、互联网安全以及中国宏观经济改革的预期。
助推BIT谈判
鲍卡斯认为,BIT将通过向外资开放服务领域,使得中国经济再平衡。一方面,美国自身需要中国在服务业等领域更大程度地开放,以便获得市场准入;另一方面,中国与美国分别为世界第一、第二大吸引外资地,若能达成双边投资协定,对于整合目前碎片化的投资协定,将起到奠基性的作用。
BIT谈判由美方于1986年提出,此后因为一些原因搁置,后于2008年重启。在经历了9轮谈判之后,中国终于同意以“负面清单”与“准入前国民待遇”来接续谈判。
这两个问题的核心在于“国民待遇”。国民待遇是指东道国给予外国投资者不低于给予本国投资者的待遇,即对所有国内外的投资者一律平等的原则。在多数国际投资条约中,国民待遇通常只适用于外资进入后的营运阶段,而不适用于外资准入阶段。美国2004年BIT范本将国民待遇的适用范围覆盖至市场准入阶段,即在设立或并购企业时东道国就必须给予外国投资者国民待遇。
与鲍卡斯的说法类似,有中方谈判人员此前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中国开启与美国的投资协定谈判,是未来对中国经济具有极大影响的事件。如果能把握好,它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影响,甚至会超过入世。
据联合国贸发组织(UNCTAD)最新报告,中国对外投资(包括金融领域投资)将很可能在今年超过吸引外资的规模,中国有可能跻身净对外投资国。在这一背景下,中方需要通过与美国在内的其他经济体缔结投资协定,确立更高层级的法律框架,从而切实提升中国投资者权益保障水平,促进对外投资。
回应中美战略关系
鲍卡斯对于中美战略关系的评价,也颇引人关注。他回应了国际普遍讨论的定势思维,即关于崛起的中国与传统大国美国的冲突。他在演讲中说,一些人认为,美国试图遏制中国的崛起,这不是真的。最大程度地实现中美合作,是奥巴马总统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内容。
“一个正在崛起的力量,与既有的力量的冲突,并非不可避免。这取决于我们的态度。”他说,“要保持亚太地区的繁荣稳定,要取决于中美参与。”
他反复强调,美国欢迎一个强大、稳定、繁荣的中国,这对于整个地区、美国,以及世界都是好事。自1972年中美建交开始,美国领导人就持这一态度。让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作用,对所有国家都带来了益处。比如,随着中国入世,中美之间贸易总额就翻了五番。
而他认为自己的到来,正是中美双方发展的一个重要时间点。他反复将中国现在正处于的时间点类比于中国当年加入WTO前的情况。
但是,与当时中国高层借助入世这个外力,来强力推进内部改革的情况不同的是,当今的中国,已经更难通过这种方式妥协、出让自身的利益。
鲍卡斯说,中国目前再次处于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上,中国领导人很清楚地公开表示,除了坚持改革开放路线,中国别无选择。
“中国要实现新的可持续性、节能环保型的发展,需要采取加入WTO时期的类似一揽子改革措施。”他说,“可以说,中国现在正处于一个新的WTO节点。”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