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伊始,申城各中小学陆续召开家长会,但一些时间超长、信息量超大的“超级”家长会却让家长直呼吃不消。
孩子入读本市某民办小学的张霞(化名),讲起开学前参加小一新生家长会的情形,用了“信息量大到不敢上洗手间”来形容。那场家长会安排在一个周六的早晨,8点30分前,张霞来到了学校会议厅,发现尽管离家长会还有几分钟,座位已基本坐满。接下来的将近3小时内,一位校领导在台上“讲课”,从学生如何养成习惯、新生家长应如何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上学放学的各种注意事项,详细地做了各种“指令”。
张霞奋笔疾书,A4大小的笔记本,记了将近10页。“信息量太大了,都不敢上洗手间,校领导语速也很快,不能有半点分心。“讲的基本都是‘干货’。”张霞摊开家长会笔记说,“感觉记下的笔记可以做一本小学实用指南”。张霞离开学校的时候,已是上午11点多,到了吃午餐的时候。
家住闸北的范女士感慨,她今年开了4个小时的新生家长会。“晚上6点半开始,校长、三位学科年级组长、班主任轮番登场给家长上课,从大礼堂换到教室,当中几乎没有休息。”范女士的手机后来很快没电,“家里人联系不上我,晚上10点从家里开车一路寻过来,最后10点半在校门口等到了我”。
初中生的家长王女士也有同感,自己下了班晚饭没吃赶到学校开家长会,两个多小时后实在饿得不行,偷偷地从包里翻出一包饼干,碍于讲台上的老师正讲得投入,只得将饼干掰成一块块悄悄塞入嘴中,最后也是开了3个多小时。
对于这样的“超级”家长会,家长意见不一。有家长认为,第一次新生家长会就要讲清楚,未来家长有路可循,时间长一点也可以体谅;而家住浦东的小一生家长张女士坦言,家长更感兴趣的是学校办学特色、课表上的课程教什么等“个性化”信息,而不是育儿百科等“大路货”。
[家长会还能这样开]
既要满足家长知晓孩子入学规矩,又要避免形式不佳太过繁冗,家长会究竟怎么开?记者了解到,本学期申城有学校开始尝试新形式的家长会。
新生和家长一起走红毯
8月下旬在武宁路小学的新生入学典礼上,新生爸爸妈妈身着正装,手持入场券检票进场,孩子们牵着爸爸妈妈的手走上红地毯,班主任则站在红毯的另一端,等着爸爸妈妈把孩子的手交到自己手上。
武宁路小学校长孙纳新说,特殊的家长会让学生和家长明白这是一次启航,之前班主任的家访已经把新生面临的问题收集归纳,针对家长和学生的疑惑和焦虑,学校特意编撰了《武宁路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指南》,里面详尽地介绍了入学准备期需要做哪些准备,从文具购买、生活准备到心理调适都一一阐述,就不用再通过宣讲的形式告知家长,而是可以让家长陪孩子在家一起看指南。
“家长学校”也迎新
市西小学的新生家长会尝试通过一月一期的“家长学校”,实现小学迎新、家长学校也迎新。首期“家长学校”上,校方针对家长关心的小一“零起点”、学科素养与孩子发展的关联程度、低年级无书面回家作业如何规范写字等热点问题,和家长做了交流,时长控制在一小时左右。而对于孩子如何养成学习习惯、幼小衔接等常规问题,校方专门印发书面形式的指导资料,不占用会务时间。
校长蔡骏介绍,学校还通过现代化传播工具如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向家长反馈孩子在校学习情况:“孩子们每天会带回一张家校互动卡,上面记载孩子一天的学习、生活情况,家长回家在卡上反馈家中表现,第二天再由孩子带回学校。”
[记者手记]
家长会“贴肉”还得贴心
谈到家长会,家长多半喜忧参半,既是全面了解学校、摸清孩子学习情况的机会,又怕会议繁冗拖沓,一片大道理,听不到自家孩子的个性化反馈。当然,饿着肚子,憋着内急,最后手机没电失联,还真是挺糟糕的。
必须承认,现在多数学校对家长会准备充分,还是能够为家长提供一些“贴肉”的、能够起到实际作用的信息。然而,还是有家长呼吁,信息量超大、时间超长的“超级家长会”能不能告别传统有所创新,比如时间安排在双休日、会程缩短、多些开放日、请过来家长谈经验、让家长互相介绍认识以备不时之需……总之,“贴肉”之外再多点贴心服务就更好了。
其实,今年已有学校在这样做了:有学校将一次性家长会时间“打散”,两周或一月举行一次,使孩子的学习生活一边进行一边反馈;有学校为家长和孩子准备红地毯,一起迈向人生新旅程,并放心地把孩子的手交到老师手中;还有学校设计了家校互动卡,每天个性化记载,实时一对一反馈。
家长会,重要的还是家校互联,一起帮助孩子的成长,真正了解家长的需求,家校才能走得更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