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职业技术学院竣工在即,欧式风格的建筑显得典雅大方。 王天译 摄
景凌飞介绍其公司自主研发的净水设备。 王天译 摄
中新网唐山10月8日电 (崔涛 王天译)今年,曹妃甸的秋天并不冷清。在这个被称为“中国最大的单体工地”上,曾经停滞的大批工程恢复全面开工,新批建的项目也已经破土,很多落户曹妃甸的项目进入生产阶段。唐山湾生态城中一所高校已经竣工,正在等待新生入驻。整个曹妃甸工业区一片繁忙景象。
经历了孙中山先生的百年梦想、十年的快速开发,曹妃甸从梦想变为现实,从小沙岛变成亿吨大港。曾经,在争议与质疑中,关于“空城”的诟病长期困扰着曹妃甸;而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7月31日,河北省与北京市签署了《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等七项协议,作为河北省沿海开发的“重头戏”,曹妃甸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日前,中新网记者再次探访曹妃甸新区发现,其“北方大港”的梦想在不断前行。很多在曹妃甸从业数年的建设者告诉中新网记者,他们怀着梦想和激情来到曹妃甸。如今,面对这千载难逢的机遇,追梦的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但怎样才能抓住机遇顺势而上,似乎又成了这些曹妃甸建设者的“新愁”。
河北省的“一号工程”
翻开历史,早在百年之前,孙中山先生就曾在《建国方略》中提到一个“梦想”,要在“大沽口秦皇岛两地之中途,青河滦河两口之间,沿大沽口秦皇岛间海岸岬角上”(现在曹妃甸附近)建设“与纽约等大”海港。然而由于时局所限,终其一生,未能将该方略付诸实施。
时光跨越百年,孙中山先生的“梦想”再度被人们提起。这一次,旧梦成真。2003年3月,以通岛公路开工为标志,曹妃甸正式拉开建设序幕。至2014年,12年间,曹妃甸累计投入资金3000多亿元,从一个4平方公里的小沙岛化身亿吨大港,并成功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成为国务院正式批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今年7月31日,河北省更是与北京市签署了《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等七项协议,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曹妃甸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曹妃甸的开发离不开国家的高度重视,先后有6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曹妃甸视察指导。作为河北省的“一号工程”,河北省高层领导对其也倾注了大量心血。
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调研的第一站就在唐山,他指出,要加快曹妃甸开放开发的力度。曹妃甸是河北沿海增长极上的“皇冠”。
然而,受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曹妃甸的发展脚步也在一定程度上放缓,一时间,质疑声四起,更有媒体将其称为“鬼城”。面对经济环境的压力和外界有失客观的质疑,曹妃甸始终没有淡出河北省高层领导的视野。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在视察曹妃甸时明确指出“一定要在曹妃甸再造一个新唐山”、“曹妃甸一定要树立打造世界级重化工基地的雄心壮志”。
如今,促进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成为河北省四大攻坚战之首,曹妃甸承载着河北省的“蓝色梦想”。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教授表示,曹妃甸积聚了10年的能量,是最有条件打造京津冀一体化支点的。首钢在这里打响了北京产业转移的“第一炮”。下一步,在高等教育方面,北京也可以在曹妃甸建分校。让河北省的“一号工程”成为中央“一号工程”的产业转移集聚高地。
面对这千载难逢的机遇,怎样才能顺势而上,似乎成了曹妃甸的“新愁”。中新网记者在曹妃甸采访中发现,在当地各行各业的人的眼中,有了对未来更多的憧憬。但梦想如何成真,也考验着曹妃甸的每一位建设者。
“北方大港”圆梦曹妃甸
“曹妃甸距北京192公里,距天津120公里。曹妃甸原规划码头岸线69.5公里,可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263个,设计规划吞吐能力将达5亿吨。今年交通运输部又对曹妃甸港区规划进行调整,规划码头岸线124.9公里,可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434个。”已过花甲之年的王钟敏谈起曹妃甸,依然激情洋溢。
1954年出生的王钟敏是唐山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顾问、通用码头分公司总经理。他是曹妃甸港口最初的建设者和设计者之一。他曾力排众议,重新拿出了曹妃甸港口设计图。他曾向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解曹妃甸港区。他见证了曹妃甸从一个不足4平方公里的小沙岛化身为世界级亿吨大港。他出身草根,正是由于对世界航运业和港口的熟悉,被视为“真正的专家”。
“2014年1月至6月,曹妃甸港区港口吞吐量已经达到1.4095亿吨。今年港口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将达64亿元,这些还不包括代理服务费用。泊位占用率可达80%。”王钟敏说。
据王钟敏介绍,曹妃甸的土地资源、港口岸线资源是曹妃甸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
“现在广东的码头岸线都开始招标了,说明港口资源岸线紧缺。曹妃甸有这么丰富的港口岸线资源,未来发展肯定会好。”王钟敏说。
对于曹妃甸的驻区企业,王钟敏认为这些企业拥有后发优势,选择落户曹妃甸的企业,该企业产品或原料对外依存度较高,可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新的驻区企业转移过来,他的装备、技术各方面都会升级,在一段时间内是先进的。现在驻区企业不算太多,但是生命力很强,后发优势很大。
资料显示,曹妃甸港区开港不足十年,2010年成功跨入亿吨大港行列,2013年完成吞吐量2.45亿吨。单独排名有望进入全国港口前10名,是全国沿海港口成长速度最快的港区。
从小沙岛到亿吨大港,曹妃甸这座新兴的北方大港已“横空出世”。
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今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曹妃甸带来盼望已久的“春天”。
2014年2月26日举行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
今年3月5日,“京津冀一体化”战略被写进李克强作为国务院总理的首份政府工作报告。
有了方向和目标,京津冀两市一省的互动也变得频繁起来。
今年6月28日,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市长王安顺率代表团来到曹妃甸考察,此次考察,北京市16个区县的区委书记或区长全部随行。
仅隔一个月,7月31日,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本顺,省委副书记、省长张庆伟率河北省党政代表团到北京市学习考察。并与北京市签署《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等七项协议。
今年5月,整体搬迁至曹妃甸的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首次实现扭亏为盈,六七月份盈利水平不断提高。
在首钢京唐公司职工张新国看来,几年时间,他所在的工厂面积超过30平方公里,有全世界屈指可数的高炉,厂区设置了红绿灯。曹妃甸区也扩大到近2000平方公里,面积相当于两个香港、三个新加坡。
说起刚来曹妃甸时的情景,首钢京唐公司职工林平直摇头:连片绿叶都看不到,海风夹着沙子吹得人睁不开眼。“现在曹妃甸一天一个变化,每次从北京回来感觉都不一样。”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特别是京冀两地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的正式签署,是曹妃甸实现跨越崛起面临的最大的机遇、最宝贵的机遇、最现实的机遇。把握好这一机遇,就能掌握主动、抢占先机,迎来跨越崛起的"春天";反之,就会错失发展良机,一步落后甚至步步落后。”唐山市委副书记、曹妃甸区委书记郭竞坤说。
在郭竞坤看来,想要迎来曹妃甸的“春天”,曹妃甸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如,加强产业合作、城市建设、综合大港建设、创新体制机制、优化环境等。
曹妃甸的“新愁”
在曹妃甸,每个人都追逐着“梦想”,同样也存在着一丝“新愁”。
景凌飞是一家生产RO反渗透膜企业的管理者,这家名为唐山曹妃甸海清源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参与了曹妃甸的大型海水淡化项目。
景凌飞是秦皇岛人,他想将家安在曹妃甸,把妻子和孩子接到曹妃甸来生活。
“在曹妃甸的生活区,医院、超市、幼儿园、小学都已经齐备,生活没有问题。”景凌飞说。
“公司的研发中心设在北京,北京的专家经常来到厂区考察,因为交通不方便,他们需要从北京坐火车到唐山,在从唐山坐汽车到曹妃甸,因为没有直达厂区的汽车,工厂还要派车将专家接回来。公司员工们待遇很好,但是没有地方消费。”在景凌飞看来,曹妃甸的交通、娱乐设施问题是困扰他的“新愁”。
在曹妃甸唐山湾生态城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曹妃甸新校区,老郑一家人正在面摊旁等着工人们来吃饭。老郑是河北邯郸人,以前全家都在北京做小生意。今年年初来到曹妃甸卖拉面。
“现在大学已经建成了,听说10月份学生就会搬来,留下的工人没多少了,生意就不好做。”老郑说,生意的惨淡,是他最近的苦恼。
但是对于未来,老郑很乐观。他认为,但是只要大学搬迁过来,大学生多了,他的生意肯定会好。“怕什么,生意总会有的。”
曹阳是曹妃甸工业区发改分局基础投资处处长,他主要负责曹妃甸的项目调度。年轻与激情,是曹妃甸基层官员与众不同的地方。
“今年是曹妃甸工业区项目攻坚年,新开工23个重点项目,续建重点项目73项,计划年底前再开工20多个重点项目。”曹阳说。
曹阳称,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项目配套不完善等问题,“我们建立了问题反映渠道,这些问题直接由各主要负责人出面协调,基本能够解决。”
据了解,河北省发改委已经核准了唐山至曹妃甸高速铁路项目,唐山湾生态城也开始了一系列项目的建设。在曹妃甸临港商务区内,多家保险、通讯、邮政等机构入驻;曹妃甸医院、实验学校、幼儿园已于2013年全部投入使用。
亲眼见证曹妃甸成长的王钟敏心里也有些许顾虑。他说,“对于国外的一些高端企业,他们很看重有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有没有较高的生活质量。现在,宜居和吸引产业聚集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