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过去的十一假期,一波波“拉埋天窗”的高潮,掷出了不少“红色炸弹”,也许你会因此而头疼。不过,如果请柬是从东莞厚街镇的祠边村里出来,你就大可放心了,因为按照这条村子60年来的习惯,喝喜酒只要付5元随礼,还有专车接送,有村民摆酒60桌只收到300元的礼金;更有甚者,佛山的南海、顺德部分地区,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形成了不收礼金自掏腰包的婚宴习俗。
专家认为,婚礼送礼金代表着分享喜庆,少收礼或不收礼的婚宴更加回归赠送祝福本身,建议当今的婚宴送礼摆脱人情债,返璞归真。
60年传统:
东莞小村婚宴礼金每人收5元
东莞市厚街镇河田祠边小伙方仲飞刚刚举办完婚礼喜宴,方仲飞的父亲朋叔帮忙张罗儿子的婚事。朋叔回忆称,儿子的婚事有许多村民在帮忙,按照村里习俗,他们事先列了一份要邀请的乡亲名单,由上一家刚办完婚事的乡亲,负责将婚宴消息通知给名单上的乡亲,并代为接收每户5元的随礼。等全部通知完名单上的亲友后,将所有随礼叠放在一起,用一张红纸包好,连同名单一并交给朋叔,表明所有亲朋都已通知到了,且礼金已经收齐。
“我们家在村上共邀请了一百多户乡亲,其中有40多户因为是60岁以上的老人来参加婚宴,免去了随礼,因此我们收到的礼金共有300元左右。”朋叔告诉记者。朋叔儿子的婚宴共办了60桌,总计花费了3万元。此外,他们还给每位乡亲回礼1元钱。
据悉,祠边共有430多名居民 ,当地5元随礼喝喜酒的风俗相传已有约60年。此外,只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参加喜宴,还免去礼金。
相传这样的风俗在周边许多地区都曾有过,但随着时代发展,也就只有祠边仍将风俗保留至今,且明确今后也会坚持这一风俗。祠边村长方庆昌告诉记者,现在村民的经济状况都还不错,去镇上酒店办婚宴也是常有的事。但即便是去酒店,也仍是照例收取5元钱的随礼,还安排专车迎送。
近20年来
南海顺德多数婚宴不收礼
其实,佛山南海、顺德等地也早已形成了婚礼宴请不收礼金的风俗。刚刚在十一假期期间“拉埋天窗”的顺德新娘陈小姐的丈夫王先生是潮汕人,当他听到顺德人长期以来婚宴都不收礼金的消息,倍感惊奇,“居然不收礼金?佛山人真土豪啊!”两人在各自老家摆酒宴请的情况更是大相径庭。据陈小姐介绍,在潮汕,每名宾客都会捎上红包。而在佛山基本上没有礼金的收入,宴席的钱都得自掏腰包,“我们摆了15围,花销在5万多元。”
而住在禅城的霍小姐结婚的时候也并没怎么收礼金,她告诉记者,7年前她结婚时,除了父母在婚前就给了礼金之外,亲朋好友的随礼红包要么高比例回礼,要么一一退回。
今年结婚的三水人小黄按照传统,在红包上折一个角就表示收下了,但还是会在形式上接一下亲友送上的红包,显得双方热情又有礼。
民俗专家:佛山人以前也曾收礼金
民俗专家余婉韶告诉记者,佛山人并非一开始就不收礼金的,这个习惯是从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的。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佛山人赴喜宴也是要“意思意思”的。
余婉韶告诉记者,以她自己的婚礼为例,叔侄兄弟等随礼的金额更大,而她为其回礼也只占了不足一成的金额。
“当时的婚礼还要从银行换回好多零钱,十元、五十元等等,就是为了给亲戚朋友们回礼,还要铺一张红纸写上姓名。”在上世纪80年代举行婚礼的梁阿姨回忆起当时收礼金的一幕仍历历在目。她表示,一家子来赴宴的就会合着随一封大利是。
观点:结婚送礼应返璞归真
佛山科技学院教授张喜平表示,人们对待婚宴礼金的态度要回归正常,不应该让婚宴随礼成为一笔人情债,虽然礼尚往来有存在的必要性,但因为过于强调人情而弱化了随礼的祝福功能,反而违背了传统文化倡导的初衷。
因此,张喜平建议送礼更要讲求心意,要返璞归真,而类似佛山和东莞祠边村的这种“不差钱”的婚宴礼金形式,更加把送礼的核心回归到道贺和祝福当中,更加有助于维持淳朴的人际关系。“或者可以和新人提前沟通,形成默契,通过赠送一些实用性或者极具创意的礼物,比过度关注礼金数额更实在和轻松。”
话你知:
为何会有赴婚宴送礼金这一习俗?原来,礼金也叫“喜钱”,早在汉朝,就有亲友参加婚礼赠送礼品的习惯。传统的礼品包括鸳鸯图样床单、热水瓶、碗和筷子等生活必需品。
送礼的寓意在于有来有往,能够沾新人的喜气,寓意着以后自己也会有喜事。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