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的当期性,障目了风险的滞后性。一味靠规模扩张追求利润,是条不归路。
市场过度融资,银行过度授信,企业高杠杆经营——正如本报今日头版报道《佛山钢贸风险启示录》所及,这些已是多方都认同的佛山钢贸症结所在。对此,很多人都关心一个问题:佛山钢贸究竟过度融资了多少?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多方收集数据并就此请教多名银行风控部门人士,尝试从两个峰值进行推算,以供行业参考。
首先是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这是佛山钢贸市场销售的一个峰值。从行业数据监测来看,佛山钢材年销售量可达3000万吨,以热板为参考,当期价格约为每吨5000元,则粗算年销售额为1500亿元。
观察钢贸行业运营有三个平均指标,分别是配套资金、负债水平和周转次数。一般而言,钢贸商需要“购销存”(在途、工地、库存)三套资金,如果以较为健康的负债水平50%来计,再以2010年行业平均资金8次周转次数推算(即1500亿元×3×50%÷8),则当年钢贸市场正常的资金需求约为280亿元。
从放贷水平来看,2010年佛山钢贸银行融资总量约为340亿元,这里头不包括民间融资。粗略计算,当年钢贸过度融资程度还算温和,但也已经有几十亿资金“泡沫”待挤。
然而“泡沫”并没有及时被挤破,相反越吹越大——2009年、2010年钢贸行业的鼎盛致使越来越多的人进入,钢贸商的“胃口”也越来越大;银行尝到甜头,在该行业业务量大、全产品计价综合收益高,“傍”了钢贸的分支行指标完成快、费用提得多,业务个人奖金也高,这致使对钢贸的授信变成了一场银企共享的饕餮盛宴。
终于在2012年末,佛山钢贸的融资总额达到了峰值:750亿元,即两年时间翻了超一倍,其中敞口高达560亿元。可是当年,佛山钢贸的销售总量实际上还出现了下降,业内估算的数据是年销售额已经回落到2000万吨,而钢材的价格保守估计也打了八折(2012年热板价格不足3800元/吨)。
“当钢材销售刚开始遇冷,周转次数减少的时候,实际上钢贸商是更需要资金支持的,因此银行应该在那个时候保持信贷总量,但接下来,钢贸市场理论上就不要那么多贷款了。”某银行佛山分行分管授信的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
上述对比显现了严峻的形势:在2012年,钢贸主业需求资金总量已经下滑,可是融资总量却还在节节攀升。游离了主业的资金,终究酿下了祸根。
在另一个层面,银行在提供授信的时候,判断也已经脱离了实际。一名大行广东省分行(辖管佛山二级分行)管理层人士表示,对抵、质押和互、联保模式的重度路径依赖,让分支机构有底气向上申请贷款。
“有抵押物为什么不敢放?有个(商会)副会长级的人物都签了担保,还有什么好担心的?我们当时就是这么想的。”某股份制银行佛山分行人士说,2011年之前,贷款质量一直很高,去总行汇报都是乐观自信的,要求更多的额度和审批权限,还觉得上级行的忧虑是多此一举。
而再往深推一层,那么多银行没能“见好就收”适时“逃顶”,显然不是个别分行长或业务经理的判断失误,而是机制值得反思。“上头每年下达考核指标都是在前一年的基数上乘以一个权重,比如130%,经济上行这样就罢了,经济下行也这样。”上述分管授信人士说。
利润的当期性,障目了风险的滞后性。一味靠规模扩张追求利润,是条不归路。
在长三角的钢贸反思中,江苏银监局无锡银监分局局长戴玉明曾撰文指出:“钢贸商本能的投机意愿与商业银行天然的信贷扩张冲动一拍即合,在信贷资金助推下,钢贸信贷泡沫逐步产生并不断膨胀,于2011年达到顶峰。”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这句经典电影台词,本报记者在这趟佛山调查采访中,不断耳闻。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