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11月16日电(沈文敏 施洪兵)11月12日5点15分,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属下的“聚力”轮缓缓靠泊在上海外高桥码头。至此,自11月3日开始,历时9天,上海打捞局派遣救助力量完成被撞渔船“浙嵊渔05885”轮的沉船探摸取证任务。
11月3日8点45分,上海打捞局总值班室接到上海海上搜救中心指示,“浙嵊渔05885”轮在长江口附近海域被撞沉没,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上海海事局、救捞系统等联合组成的各项搜救行动正在事故现场进行,要求上海打捞局派力量进行水下探摸和取证。
原来,10月29日深夜,“浙嵊渔05885”轮在返港途中,在北纬30度49.652分、东经123度57.943分处被过往大船碰撞,导致船体破损沉没。渔船长41.2米,船宽6.8米,型深3.5米,总吨240吨。船上共有15名船员,其中2名落水船员被附近作业渔船救起,其余13人不幸失踪。
按照上海海上搜救中心指示,上海打捞局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指派“聚力”轮和“沪救18”轮执行救助抢险任务。按照应急程序部署,相关应急设备物资,定位设备、水下攻泥器设备、声纳探测设备、潜水设备、打捞强力吊带缆钢缆、防污染物资等快速装运到船。现场指挥带领工程技术和潜水人员奔赴“聚力”轮。11月4日早晨,“聚力”轮和“沪救18”轮紧急启程。
11月4日17点05分,“沪救18”轮抵达现场,随即对沉船区域进行多波速扫测作业。5日零时,“聚力”轮到达现场进行抛锚就位,抛设沉船物标。
沉船为钢质帆张网作业渔船,船上甲板载有大量成捆状的渔网缆绳。随着难船的沉没,堆积在甲板上沉甸甸的渔网缆绳也随即浮沉在海中,给潜水员下潜增加了巨大的困难和安全隐患。为了确保下潜安全,现场指挥安排每班两名潜水员下潜,一名下潜探摸,一名在潜水吊笼中照应。据统计,飘沉在沉船附近的渔网缆绳,仅通过“聚力”轮绞车绞上的渔网缆绳的体积就达4立方米之多,其中沉在水下的至少还有1立方米以上。
由于正值大潮汛期间,现场偏北风6-7级,浪高3米左右,沉船海域水下流速始终在0.6米/秒以上,水流急,没有平潮,并且水流分层且各层慢流时间又不一样,流向均为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式回转流,适合潜水员下潜的慢流时间间隙极短。
再加上本次潜水全部采用空气潜水,可供潜水员进行水下作业的有效潜水时间非常短,沉船海域有大量渔网缆绳,对潜水员安全下潜构成极大的危险,潜水员无法离开吊笼进行探摸作业,下潜探摸作业一再受阻。
现场指挥一方面安排专人24小时进行实时监控流速,抓住水流减慢的间隙,随时做好下潜探摸准备。另一方面继续处理沉船区域的渔网及缆绳,安排潜水员把吊笼附近的缆绳收紧扎牢,通过移动“聚力”轮船位,配合甲板3台10吨绞车,把成捆状渔网缆绳绞到甲板绑牢,清除飘沉在沉船上层的渔网缆绳,极力打通下潜通道。同时,把潜水摄像头配压重下放到海底,观测海底的渔网情况。
8日晚,由胡承东和杨公启组成的第四班潜水员继续下潜,两人在44米水深处遭遇到了渔网和缆绳。现场人员立即把潜水吊笼提高至30米水深,同时“聚力”轮向船艏方向移位,潜水点离开难船5-6米,潜水吊笼重新下放到48米水深。胡承东两人终于下潜至海底,在54米水深处发现了难船的船头,在沉船船头偏后位置生好信号绳,并通过探摸观察,判断出难船呈现正沉状态,周围有大量的渔网、缆绳和帆布。沉船探摸取证工作跨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一天之后,沿着开辟的通道,潜水员徐兆健和顾国强下潜到难船。为了减低水流阻力,避开渔网缆绳,徐兆健沿着海底,一步步爬着,向沉船右舷进行探摸,首先找到了沉船的船头和右舷的撞坏口,确定了破口位置在难船右舷,并做好了标记。
沉船的完整船名取证是本次探摸的重点任务之一。10日零点51分,潜水员冯亚军和单严双下潜。冯亚军从沉船船头,沿着沉船右舷向后,通过摄像头,看到了沉船船名“浙嵊渔”三个字,但后面的数字编号被渔网挡住。随后,他继续向沉船船尾方向移动,发现了沉船破口的具体位置。沉船探摸取证终于打开了突破口。
当天下午, 徐兆健和施强搭乘潜水吊笼下放到水下50米水深。根据现场指挥要求,徐兆健带着信标下到海底,下潜到水下54米处。他避开缠绕的渔网缆绳,爬行在海底,一步一步向难船位置接近,确定了要切割的破口处钢板,并生好导向绳。随后沿着沉船右舷船旁向船头方向移动,通过信标打点确定沉船的艏向,为后续的钢板切割取证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傍晚,现场指挥安排胡承东和顾国强下潜到水下47米深处。胡承东到达沉船,对周围的情况作出判断后,对沉船坏口处的钢板实施切割作业,一块大小约50*40厘米的坏口处钢板被吊至到“聚力”轮甲板上,钢板上面明显的显示出被撞、撕裂的证据,探摸取证作业初现成果。
之后,潜水员在破口处切割下的钢板以及潜水录像被作为沉船被撞的重要证据之一,通过现场待命的“沪救18”轮转送至上海,报上海海事局。
又经历了一整天的惊险和奋战,由徐兆健和施强组成的最后一班潜水员下潜到难船,爬伏在海底,在渔网和缆绳的交叉缠绕中,一遍遍的探摸摄像,终于发现了难船整个完整的船名:“浙嵊渔05885”轮字样,并进行了录像取证。值此,整个救助探摸工作圆满完成。
本次救助探摸采用空气潜水,潜水员下潜最大深度达到54米,接近空气潜水极限60米,潜水作业完成后潜水员需要在水下进行长时间减压,水下流速快,渔网缆绳遍布。近百名一线打捞职工克服重重困难,解决诸多问题,完成“浙嵊渔05885”轮沉船状态和破损情况的水下探摸和录像取证任务,为难船的取证找到了重要的碰撞证据,确定了沉船身份。 (来源:人民网-社会频道)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