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月2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将强化环保领域监管。
据《日本经济新闻》2014年12月31日报道,中国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新法赋予环保当局对违规企业限产停产的执法权限。强化处罚力度意在遏制PM2.5等细微颗粒物造成的大气污染。原本就在环境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日本企业或许可以借此东风扩大在中国的业务。
修订的核心内容主要有3点:
一是赋予环保当局更大执法权限。此前地方政府的环保部门即便发现企业违法排污,也不得不依赖公安机关进行查封,这可能会给违法企业提供销毁证据的时间。
第二是加大处罚力度。违规企业将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将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第三是扩大环境公益诉讼主体,将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主体扩大到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的相关社会组织。预计一些非政府组织将有望获得提起公益诉讼的资格。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014年12月31日报道,中国对污染企业处以创纪录赔偿。
中国一家法院日前对一起环保公益诉讼作出了迄今国内赔偿额度最高的判决。这令通过法院与污染行为作斗争的中国环保组织备受鼓舞。
据官方的新华社报道,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2014年12月30日终审判决,因向当地河流倾倒废酸污染河水,6家企业被判赔偿环境修复费用1.6亿余元。
新华社说,对这些化工企业提起诉讼的是公益组织泰州市环保联合会。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要求这6家企业在30日内将赔偿支付给一个环保基金。在2014年8月作出的刑事判决中,涉案的十多名人员已被判入狱。
绿色和平组织中国大陆项目总监马天杰说:“这个案件为中国的环境治理树立了重要先例。首先,‘污染者付费’不再只是一项写在纸上的原则。其次,非政府组织可以提起公益诉讼。”
法律专家说,这笔赔偿金按国际标准衡量并不算多,但此案却是迄今为止中国国内判赔额度最高的环保公益诉讼。
公益诉讼已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成为推动环境保护的强大力量。在美国,这类诉讼在改变企业看待污染成本的方式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
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创始人王灿发对上述裁决表示欢迎。他表示,这将有助于“阻止工厂和企业制造污染,因为政府决心打破企业污染环境的代价很小、不必担心后果的局面”。
世界自然基金会上海项目办公室主任任文伟说:“如果一家企业达不到环保标准,它面临的风险就会越来越大。”他指出,法院的裁决“表明了政府积极控制污染的政治意愿和决心”。
但他表示,很难说此案中的赔偿金数额是否足以吓阻未来的不良行为。
这一裁决是在中国环保领域具有潜在重要意义的另一件事发生前夕作出的。新修订的环保法于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014年12月31日报道,中国东部江苏省高院的微博称,该法院判处6家公司因倾倒废酸污染河水而支付2600万美元(约合1.6亿元人民币)赔偿金。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国内判赔额度最高的环保公益诉讼,表明中国官员要严厉打击那些不断污染土壤、水和空气的企业。
报道称,环境污染是中国人关心的一个首要问题,一些对环境恶化忧心忡忡的中国官员正在努力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惩罚力度。2014年4月,中国立法机构投票通过了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提高了对污染企业及其负责人的惩罚力度。此前,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全国人民表示,政府已经准备好“向污染宣战”。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学院的中国环境保护法专家王立德说:“中国修订了环境保护法,加强了对涉及公共利益的环境保护案件的执法力度。”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