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报讯(记者 张洁清 实习生 何四芬 任奕) 美联社今晨报道,7日袭击法国《查理周刊》的2名在逃嫌疑人8日在法国北部被发现行踪,法国政府出动了3000余警力对两名疑犯进行追捕,其中包括国家宪兵特勤部队以及精锐反恐特警部队黑豹突击队。
在逃的两兄弟嫌疑人骤然占据法国警方通缉名单榜前两位,与此同时,警方已羁押与嫌疑人来往较多的9人。
搜索枪手 法国北部出现行踪 嫌犯加油顺手抢劫
当地时间8日上午,法国北部埃纳河地区一家加油站的员工看到了两名在逃嫌犯。该员工说,两名嫌犯要求他为一辆浅灰色的雷诺车加油,这辆车很可能是他们7日劫持的车辆。
两名嫌犯抢劫了这一加油站,抢走了一些食品和汽油,此后便消失了。尽管警方出动了直升机和大量警力搜寻,仍然毫无踪影。一名警察表示,两人可能躲藏在加油站附近的村庄之中。目前警察已经提醒当地村民待在家中,学校的所有户外活动已经取消,与此同时,还封锁了从巴黎北部进入巴黎的通道。
警方推测,两名嫌犯可能步行逃亡,而且随身携带至少一支AK-47步枪。
另据法新社报道,《查理周刊》枪击案3名嫌疑人之一、年龄最小的18岁的穆拉德已经到警察局投案自首。他被认为是枪击案另外2名作案人的同伙,负责在外面把风。
然而《费加罗报》今晨报道,有证人出现为穆拉德作证,证明他在案发时并不在巴黎。
报道称,这名证人是位高中生,是穆拉德的朋友,他于案发当晚联系法国电视台BFM-TV为他的朋友作证,称穆拉德看到自己的名字被到处通缉,有些不知所措,并表示要去警察局自首,事实上,他与那些人是处于对立面的,案发时他根本不可能在巴黎。
走火入魔 作案嫌犯是哥俩 早进美国黑名单
目前,在逃的两兄弟嫌疑人骤然占据法国警方通缉名单榜前两位。截至8日,法国当局锁定的3名嫌疑人中,最年轻的哈米德·穆拉德已经自首,在逃两人为兄弟,分别是34岁的赛义德·库阿希和32岁的谢里夫·库阿希,两人均出生于巴黎,有法国国籍。
路透社援引美国和欧洲一些消息源报道,赛义德·库阿希2011年曾在也门接受阿拉伯半岛基地组织的训练,时间长达数月。赛义德从也门回到法国后,他和弟弟一直行事低调,以免引起法国执法或情报机构的注意。
此外,美国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库阿希两兄弟之前已经被列入美国的黑名单,不仅被视作潜在的恐怖嫌疑人,而且进入禁飞名单。
美国广播公司报道,库阿希两兄弟“早在数年前”就被美国列入反恐数据库。
就在枪击案发生的第二天,法国首都巴黎南部又发生一起枪击案,枪手在逃。警方目前尚无法确认这起枪击案是否与前一天发生的杂志社恐怖袭击案有关。
不畏袭击
《查理周刊》下周如期推出
发行量预计猛涨
法国昨日开始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并降半旗3天。8日中午12时整,法国所有学校、公共机构和企业的民众默哀一分钟,悼念《查理周刊》杂志社恐怖袭击的12名遇害者。巴黎民众冒雨来到市政府前的广场,神情凝重地为遇害者默哀。
法国《欧洲时报》报道称,就在法国全国哀悼时,《查理周刊》杂志编辑表示,他们不会因流血事件停止出刊,下一期杂志将在下周三(1月14日)按期推出。
《查理周刊》评论家帕特里克·佩卢克斯表示,血案发生后,幸存的编辑们很快开会碰面,决定下一期杂志不会停刊,而是按期推出,为了向世人证明“愚蠢不会胜利”。
《查理周刊》律师理查德·玛尔卡表示,下周三出版的杂志共8页,预计将发行100万份(平时发行量为6万份)。目前,《查理周刊》得到了Canal+电视台和法国《世界报》的援助,周刊团队也已转移至《解放报》报社。
报道称,周三早上枪击案发生后,黄昏前,《查理周刊》1月7日的最新一期已在首都多个报刊亭全部售完,连平常没有习惯阅读该周刊的人也希望买到一份。事件后法国各地陆续出现集会,高举“我是查理”的口号牌,支持言论自由。
法国警察总工会主席吕克·博瓦尼昂在事发现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会针对某个族裔的聚集区进行更高级别的警戒,也不会对另一个族裔采取更低的警戒,所有的安保措施都是针对全体公民进行的。
事发地11区区长弗朗索瓦·沃格兰表示,11区是重要的华商聚居区,区政府已经与警察局及时沟通,将尽最大努力保护区内商家、学校、居民的安全。他也请区内华商不要因此而过度恐慌。
多知道点 《查理周刊》还是《沙尔利周刊》?
法晚记者注意到,枪击案发生后,《查理周刊》与《沙尔利周刊》两种译法同时出现在中文媒体报道中,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对此,新华社译名室的龙君老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遭到袭击的这家法国周刊名为Charlie Hebdo,按照法文名字音译的话,应翻译为“沙尔利”。就是按照平时遵循的《译名规范》,也应该尊重和普及“沙尔利周刊”的译法。
不过,龙君老师指出,巴黎枪击事件发生后,各路媒体第一时间争先报道。根据英文和法文不同的发音规则,很多主流媒体将Charlie当成了英文中的“查理”来译,实际上也是可以的。
龙君老师称,类似新闻报道中译名不统一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9·11”事件后,“本·拉登”这个名字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最后到了无人不知的程度,“拉登”二字已经牢牢刻在了人们的记忆里。但实际上,按照阿拉伯语翻译成“本·拉丹”更为恰当,“丹”才是最正确的发音。
此外,美国的一位金融资本家乔治·索罗斯,他是匈牙利人,如果按照匈牙利人名拼写规律,应该译为“乔治·绍罗什”。这都是相关国家语言规律和英文译名存异的典型例子。
澳大利亚《每日电讯》:两个懦夫
“这是一次令人难以置信的野蛮行径,这在恐怖主义分子眼中或许是一种英勇的行为,但实际上这种屠杀式的恐怖袭击,其实只能显示出恐怖分子的懦弱与残暴。”
相关新闻 西班牙两天两遇“诈弹”
西班牙电视台8日报道,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市中心一个地铁站当天下午遭遇炸弹威胁,警方随后证实为“诈弹”。“新部委”地铁站是马德里市内一个重要交通枢纽,报道说,警方在获知消息后临时关闭了这个地铁中转站,多条地铁线路和近郊铁路客运受到影响。
这是继7日西班牙两家机构发现可疑包裹后,马德里再次遭遇“险情”。7日下午,西班牙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国家报》位于马德里的总部和一家电子网站的办公室在发现可疑包裹后,紧急疏散了办公人员。警方后来排除了威胁,证实包裹内是假的爆炸物。
编译/记者 张洁清 实习生 何四芬 任奕
制图/廖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