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人社部公布了一批国家工作人员任命名单,提到“免去于幼军的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职务”。
对此,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下称“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1月14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于幼军是南水北调办班子成员中年龄最大的,属于到了退休年龄卸任,新副主任将在20天内到任。
根据媒体报道,1月14日南水北调工作会议新闻通气会在河南南阳召开,于幼军参加工作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坐,根据会议安排,于幼军将主持下午的会议。
于幼军的仕途经历起伏。他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在党的三中全会上被撤销中央委员职务的官员,也是第一个被采取留党察看两年处分的中央委员。
官场起落
根据南水北调办公室官网公布的简历,于幼军1953年1月出生,汉族,江苏省丰县人,研究生学历,哲学博士学位,1971年1月参加工作,197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0年6月任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
于幼军于2003年5月离开广东,赴任湖南省委副书记;2003年6月任湖南省委副书记、副省长。2005年7月,于幼军调任山西省委副书记、副省长、代省长;2006年1月任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
于幼军在主政山西期间,曾表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力促这个能源大省的产业转型,而在2007年举国震惊的“黑砖窑”事件之后,他在山西省政府会议上,不仅坦诚道歉,更对与会官员鞠躬,“拜托大家”务必不使“黑砖窑”事件重演。
2007年,于幼军当选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并于8月30日卸任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职位,出任文化部党组书记、副部长。 在当天的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中组部副部长李建华给予于幼军“思想解放,视野开阔”、“敢抓敢管,雷厉风行”、“坚持原则,不避矛盾”的评价。
不过,2008年10月12日的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称,“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于幼军同志问题的审查报告》,决定撤销于幼军中央委员会委员职务,确认中央政治局2008年9月5日作出的给予其留党察看两年处分。”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首次在三中全会上撤销中央委员职务,首次对中央委员采取留党察看两年处分。
媒体报道称,于幼军在遭此处分之后,便不再去文化部上班,改去国家图书馆读书。不过,在沉寂两年多之后的2011年年初,于幼军复出,转任南水北调办任副主任,在此岗位上工作到直至退休。
出版三卷本
《社会主义五百年》
除了受争议的明星官员这一身份之外,于幼军的另外一个身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学者。
于幼军1971年毕业于广州市第109中学,后留校任教。1981年调入广州市社会科学研究所,任社会问题研究室副主任,与黎元江利用业余时间合作撰写了章回体政论著作《社会主义四百年》。
1985年《社会主义四百年》第一版出来不久,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的胡锦涛发现了这本书。当时团中央发文向全国共青团员和大学生推荐这本用“章回演义体”写的社会主义思想史。
1986年,于幼军主持完成的广州市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获得广州市委常委会通过,成为指导该市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同年,于幼军出任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三个月后他转任广州市东山区委书记。33岁的于幼军正式步入仕途。
在22年之后,于幼军重续社会主义思想史研究。在“赋闲”期间,于幼军重拾旧著《社会主义四百年》,即修订原著,卷,续写新篇,即后来(在2011年)出版的《社会主义在中国(19191965)》。
考虑到,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开山之作《乌托邦》问世于1516年,距今将近500年。因此,于幼军将旧作更名为《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卷一和卷二,新书则命名为《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卷三,三卷本著作共计140万字。
于幼军的朋友、山西省政协原副主席吕日周撰文介绍于幼军写作《社会主义在中国(1919-1965)》的过程,“写好这部著作,幼军以超常的意志和毅力,奋力排解事业挫折、人生磨难带来的苦郁烦扰,不断‘泡’在国家图书馆里,研读了三四千万字的书籍论文及史料,查找复印了几百万字的资料,写下了上百万字的读书笔记及摘录;又先后踏足十几个省的革命老区和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及重要人物活动地,请教当地老前辈和专家学者。这些加上其多年的学习积累、政坛历练和实践感悟,为写作该书奠定了丰厚扎实的基础。”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