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副教授曝自主招生腐败 委员:招生程序存弊病
“千军万马独木桥”,这曾是中国民众对这场选拔竞争程度的比喻。然而,从高校扩招到社会机会多元化,眼下的高考虽已不再是出人头地的“独木桥”,但是,一场牵动近千万家庭的考试,对于这个国家的影响力不言而喻。
从标印着“绝密”字样的试卷,到警方护卫考点、监控录像,再到考试之后的全封闭阅卷,全社会都在努力创造一场公平的竞争。
然而,在流动人口超过2.3亿的中国,人们期待,更多的随迁子女能够更平等便捷地就地参加高考;在国家将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下放给高校时,人们期待,高校自主招生少一些“暗箱”,多一点透明;在各种“特长生”遭到社会质疑之际,人们则期待,高考加分政策少一点“猫腻”,多一些人性。
自主招生公信力遭疑 学者吁推进高招信息公开
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近日因受贿落马,由此也引发人们对高校自主招生的广泛关注。专家指出,自主招生是中国教改不可逆转的方向,应推进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加强自主招生的监督,用进一步的改革,消除改革不彻底带来的问题。
自主招生腐败频生多环节被指存漏洞
近日,南京市检察院宣布:以涉嫌受贿罪决定对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予以逮捕。经查,2006年至2013年期间,蔡荣生利用职务便利,在学校特殊类型招生过程中为考生提供帮助,收受贿赂1000余万元。
近年来,高校自主招生领域腐败频发,官员因招生腐败落马并不鲜见。早在2013年,即有报道指出,自主招生、破格补录和调换专业日益成为高招腐败的三大“重灾区”。
实名认证为“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副教授”的“@人大陈伟”对此深有体会:“过去几届有的学生考试得十来分二十来分,超级低,正常学生再不用功,六七十分还是可以得的。有人责我苛严,原因其实在这里(招生腐败)。”
如今,藏在象牙塔中的“硕鼠”终于落网,然其潜伏时间之长、受贿金额之巨,仍令公众吃了一惊。人们不禁疑问,究竟自主招生的哪些环节疏漏让腐败有了生存空间?
针对上述疑问,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亚群受访时曾指出,在自主招生中,一些高校在招生标准设定、自主选拔环节,特别是面试环节,不尽合理,制度规范不严密,存在某些漏洞。
“这突出表现在,以极富‘弹性’的人才评价标准定取舍;通过‘权钱交易’,以‘特长生’的名义,大幅降分录取高考低分考生;在艺术、体育等特长生材料方面弄虚作假,骗取‘自主招生’资格。”张亚群说。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则告诉中新网记者,“从最初的材料审核、初试、复试再到最后的公示,所有环节中,如果行政力量干预学术力量公正选拔,难免会加大权力寻租的空间和可能。”
监管机制作为有限信息公开待推进
自主招生领域腐败频生,制度本身存在的漏洞难辞其咎。除此之外,负责行使外部监督职责的相关部门亦有失职之嫌。
教育部原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就此发出疑问:“人大蔡荣生当了十一年招生处长,其中已经查实有八年吃拿卡要千万元,违规招生,其间还担任七家公司独立董事。人民大学党政纪检监察部门有无觉察,有无处理,为何拖至于此?”
熊丙奇则指出,近几年多所高校负责人因腐败触犯法律,他们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权力缺乏监管,学校内部缺乏民主决策,学校成立的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往往沦为摆设。
招生信息不透明,亦是导致自主招生公信力受损的原因之一。
近期,由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61.4%的受访者认为自主招生“不公开透明,留下腐败空间”,56.7%的受访者认为其“已经异化成‘看钱看权’招生”,而仅有14.1%的受访者认同“自主招生是对高考制度的一种有益补充”。
事实上,针对高招信息公开,相关部门早有规定,早在2005年,教育部就提出过“六公开”的要求。
2013年,教育部再发文,要求高招信息“十公开”。其中,尤其强调应公开“自主选拔录取学生、高水平运动员、艺术特长生等特殊类型考试招生入选考生资格”。而公开的具体信息则要包括姓名、所在中学(或单位)、享受照顾政策类别、资格条件等多项内容。
然而,熊丙奇对此持谨慎态度:“鉴于之前出台‘六公开’政策,以高校不公开收场。此次‘十公开’能否得到落实,还需要拭目以待。”
自主招生引存废之争 学者吁高招阳光透明
招生腐败案件频发,监管机制作为有限,招生信息不透明……有关负面信息,让自2003年实施至今的高校自主招生遭遇不少质疑,甚至引发存废之争。
网友“@巴清河”认为,“自主招生早该取消,这是掩盖不平等的借口,在缺乏有效监督的体制下,按分数高低录取才是公平的。”不过熊丙奇并不认为这是一种理性的态度,“推进高校自主招生是我国教育改革不可逆转的方向,理性的态度,应是针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以进一步改革,消除改革不彻底带来的问题。”
如何让自主招生重拾公平本义,储朝晖更重视专业与监督的作用。
“真正的自主招生应该在专业的环境中运行。应该让高考招生成为专业组织的专业工作,由学校专业团队自主招生,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环的体系。”储朝晖说。
他还指出,自主招生改革本身没有问题,真正的问题是自主招生处于不受外部权力监督的环境里。“要将招生工作置于监督之下,形成包括行政权力、公众、相关当事人等在内的监督网络。”
与储朝晖相比,熊丙奇不但强调自主招生制度的完善,也呼吁推进高招信息的阳光透明。
“高校应成立独立的招生委员会,由招生委员会负责制定学校的招生标准,并监督职能部门执行。要明确高校必须公示的招生信息内容,并按照信息公开的要求,追究不公开信息高校的责任。”
除此之外,熊丙奇还指出:“只有政府回归本位,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并监督学校建立确保自主权得到有效使用的办学制度,才能提升学校的现代治理能力,回应社会对高校能否用好自主权的关切。”(来源:中新网 作者:白琥)
既要赋权更要定责
落实好“赋权”与“定责”,是自主招生长远发展的根本。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针对自主招生中可能出现的不公平、不公正问题,需要深化教育改革,让自主办学权落实到大学,同时大学有健康的运行机制确保自主权不被滥用。
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教授蔡建国说,高校自主招生做到“清白”,需要完善自主招生机构设置,建立完善独立的招生委员会,委员会成员来源要多层次、多方面,委员会全面负责独立公开进行自主招生,制订招生标准,监督行政部门落实。
严格的惩戒机制是自主招生的重要保障。专家建议,我国应该加紧制定并出台考试法,从国家立法层面明确招考分离,有效遏制自主招生中的权力寻租、违规违法现象,完善诚信体系建设,守住公平底线。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黄友文表示,应从严处罚,例如取消有关高校的自主招生资格,由司法机关介入调查。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卓玉说,应该改变当前对弄虚作假处罚过轻的现象,对涉及的学生本人、推荐者、高校的招生负责人等都追究相应责任。
刘海峰建议,让纪检监察部门真正介入自主招生的过程,不只是走走形式、装装样子的摆设,而是真正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管职能和作用。(摘自新华社)
做了多年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是历年全国两会上的热点人物。前年两会上,他直接向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插话”,提问考研泄题事件。去年6月,又因为请辞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再次引起轩然大波。葛剑雄耿直的性格、犀利的语言也让他有了“葛大炮”的称号。昨天,刚到政协委员驻地的葛剑雄谈到高考改革,直言对教育部提出的高考改革方案不满意。
“葛大炮”吸引众多媒体采访。
□高考改革
高考的弊病在哪里情况不明
京华时报:教育部日前公布了高考改革的路线图,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关的高考措施,您有何评价?
葛剑雄:高考改革要治本,不能只是治标。现在首先是情况不明。高考的弊病到底在哪里,我目前没看到有说服力的文章。
京华时报:所以改革的前提是需要拿出有说服力的证据?
葛剑雄:对,以课程为例。现在有的地方提出要把外语从高考中取消,有的要减少权重。为什么减少权重?经过科学论证的吗?仅仅因为有人抱怨就减少吗?减少不解决实际问题,外语减少权重只对外语学得不好的人有益,外语好的人反而受害,那么我们究竟是提倡不学外语好呢,还是提倡学外语好?
还有人提出,高考命题恢复全国统一命题。当初,各地高考从全国统一试卷变成各地自主命题,也是改革的结果。是因为各地教学水平、课程,特别是教材不统一,考试当然也要从实际出发。那么现在有的人提出来要恢复全国卷,那不是又在走老路吗?总而言之,现在提的高考方案都不是建立在科学论证、调查研究比较的基础上。
“多考”反而增加了学生负担
京华时报:这么说,您对现在提出的高考改革思路有不同看法?
葛剑雄:我认为根本没有好好地慎重听取各方意见。高考不用一考定终身,那么两考定终身就合理吗?三考定终身就合理吗?总有人会说,你看那我考第四次就好了,你不能根据个人的要求来调整,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我认为通过一考来做决定对绝大多数人讲是合理的,个别人没有发挥出来,但是素质高也包括应试能力强。我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提供一个数据来分析分析,我们的高考有多少学生是因为试卷不好而考不好的。
京华时报:您认为多考会带来哪些弊端?
葛剑雄:多考实际上更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加重了家长和社会的负担,也增加了作弊的风险。四六级考试、很多资格考试都是多考,未必好!我们需要一个数据来分析“一考定终身”,有多少人是因为考试没有发挥好才上不了大学的。如果一个制度对不到1%的人是不合适的,那制度就是好制度呢。而现在每次讲的例子都是个别现象,按照现在考试方法到底有多少人受影响,从来没有人调查过。
现有高考改革思路并不理想
京华时报:如果按照现有的高考改革思路,您认为会出现什么情况?
葛剑雄:我认为高考改革最后的结果是不理想的,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在现有的高考录取名额固定的情况下,再怎么改革都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必然会有人不愿意承认自己竞争的失败,反而是要说你考试制度的不合理。考上的人有几个批评这个考试制度疾簧鲜遣皇且蛭际园旆ú缓媚兀炕故撬旧砻挥泻细衲兀
所有改革都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不要轻易地改,也不能盲目照搬过去的和外国的。比如现在让英语退出高考,参考高中成绩或者会考成绩。如果一个地方作弊成风,光看会考成绩不就坏了吗?另外,各地的标准相差悬殊,再加上舞弊等行为出现,高校在录取的时候如何能保证这些成绩的真实性?现在实行的全国统考还能保证一定的公平,而如果把这个权下放到地方上,依靠平时成绩来录取,那么学生和家长就会无休止地增加负担。
没通过高考也要有美好前途
京华时报:那么您认为高考改革应该怎么改?
葛剑雄:应该认清楚真正的矛盾在哪里。第一,我们国家到底需要多少,或者有条件培养多少大学生。一旦高考招生名额确定了,如何去挑选人才,这个问题不难解决。第二,对于挑选剩下来的人怎么办?应该给他们一个合理的出路,提高普通劳动者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让他们觉得即使没有通过高考同样也有美好的前途。
所以我认为,现在的高考改革不去解决这些大问题,而是盯着这样具体如何考、录取等问题,就是走错了方向。
京华时报:如何实现这种量的分析?
葛剑雄:我前几年也提过建议,政府应该在全国建立几个有公信力的社会调查机构,现在有很多社会现象缺少有公信力的数据、观点,如果我们资助一个民间的机构,它能长期做这个工作,大家觉得可信,这就好了。在教育领域,现在很多东西都缺少数据支持。就拿吸烟来说,到底大学生有多少烟民,占百分之几?这些都要踏踏实实去做调查,有科学的抽样方法,有这样的数字我们才能对症下药。
□招生腐败
很多腐败来自上面领导
京华时报:去年,中国人民大学原招生就业处处长被调查,引发公众对高校招生腐败的高度关注,对于这件事您怎么看?
葛剑雄:高校有腐败是事实,但不能就根据这个说高校是重灾区。那个被调查的人民大学招生处长到现在为止还是个犯罪嫌疑人,到底他犯了什么罪,我们还没有看到结果,所以不能对他个人轻易发表意见。但是高校招生弊病是的确存在的:首先来自社会的腐败,特别是政府部门的腐败,很多案例起源都来自上面领导,有权力才能做到的;第二,来自相关人员的堕落;第三,高教资源的高度稀缺,满足不了大家的需求,导致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进入到理想的学校,不惜行贿和动用权力。
京华时报:高校腐败为何特别受关注?
葛剑雄:腐败的现象是社会性的,高校也不能独善其身。大家对高校期望很高,大家认为为人师表,怎么弄出这个事情来?此外,的确有很多高校缺少内部监督。招生部门在学校也是很神秘的,一般老师和学生不会去关注,导致政府部门的腐败更加隐蔽。
京华时报:您认为如何杜绝这些腐败行为的发生?
葛剑雄:其实每个学校都有一套完善的招生程序,如果都能按照规范的要求去做,就不会出现腐败的情况。比如我们复旦大学规定:第一,教授招生的时候,如果发现有亲友关系要回避;第二,招生过程全部录像、录音;第三,临时抽签决定五个主考官。这些都做到了,还怎么走后门?现在不是制度需要调整,而是现有制度如何执行。(范继文张灵)
中国网综合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