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治雾霾
今年将从四方面着力治霾: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全面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高科学治霾和系统治霾水平;加强信息公开,让所有污染源排放暴露在阳光下,让每个人成为监督者,动员全社会共同治霾。
土壤治污
治理土壤污染是我国向污染宣战三大行动之一。陈吉宁说,目前环保部正在起草土壤污染防治法,制定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一步,环保部将联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开展土壤污染详查,摸清家底,做好污染源管控。
环保执法
“一个好的法律不能成为‘纸老虎’,要让它成为一个有钢牙利齿的利器,关键在于执行和落实。”陈吉宁说,要把过去环保执法“过松、过软”状况彻底改变,让守法变成新常态,敢于碰硬,形成高压态势。还将强化刑事责任追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移送一起。
声音
“牙齿”
亮出环保法的 “社会上有句话,污染是大家的,GDP是我个人的。考核地方政府的指标要更多向生态环境倾斜,这样地方政府才敢于向‘财神爷’上市公司亮出环保法的‘牙齿’。”
—全国人大代表、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能源环保所所长赵立欣。
“一些部门将审批权取消后,由指定的‘红顶中介’承接,只是将审批权的‘红章’从政府部门的‘左口袋’转移到了‘右口袋’。”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府参事室副主任刘志彪。
“一些产能过剩企业的‘出生证’‘死亡证’都是政府发的。有的地方政府明知道过剩产能对经济转型不利,但又因就业、财政收入等方面考虑瞻前顾后、不愿放手。”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小济。
企业投资西部有“三条底线”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回应环评“红顶中介”问题时说,我们决不允许“卡着审批吃环保、戴着红顶赚黑钱”,环保部的8个环评机构今年要脱离。
今年2月9日,中央第三巡视组在向环保部反馈巡视意见时,指出环评方面问题突出。“这些问题反映的不仅是环保部自身的问题,也是整个环保系统的问题。其中的原因,包括制度上的漏洞、管理上的缺陷和工作作风问题。”陈吉宁说。
陈吉宁说,环保部将坚决查处一批未批先建、擅自变更的环评违法行为,把违法企业纳入诚信“黑名单”,把一些情节恶劣的企业移交司法。要在社会上引起震动,表明我们的坚决态度。
当前,中国产业正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有记者问,中西部生态环境更加脆弱,有什么举措?
陈吉宁将这一现象,称为“污染上山下乡”。“要避免在中西部地区出现发展与保护之间矛盾冲突非常大的问题。”他说,环保部将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首要任务是“预防,预防,再预防”。
“要守住三条底线:第一条是生态红线,不能进的地方,坚决不许进;第二条要守住行业的排放总量,不能有突破;第三条要守住产业进入西部地区的准入条件和标准。”
国家将加大对西部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力度,加强对西部的生态补偿,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访谈实录
每天第一件事是“看天”
问:对于驱散雾霾,您有没有信心?
陈吉宁:到了环保部,每天起来第一件事是看天。如果天蓝,不敢懈怠;如果雾霾,就会感到不安。从国际经验和“APEC蓝”实现的过程来看,治霾是可以做到的,但不能靠老天,需要付出额外努力。
问:有媒体称,中国雾霾已“出口”到了美国,您如何回应?
陈吉宁:跨界污染和污染转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有很大不确定性。和所有发达国家一样,中国现代化进程也在经历一个污染物排放比较高的时期。各国共同拥有一个地球村,中国政府在切实履行全球环境保护方面的义务,各方面的努力有目共睹。
问:新环保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如何让它真正“硬”起来?
陈吉宁:一个好的法律不能成“纸老虎”,要让它成为钢牙利齿,关键在落实。环保部把今年定为环保法实施年。我们要让企业懂得守法不是高要求,是底线。6月5日“环境日”,要推出微信举报,让污染无处躲藏。
代表委员聚焦
一边超标排放一边股价上涨
一些上市公司为何不怕新环保法?
工厂上空,企业超标排放,黑烟滚滚;股票市场,公司股价岿然不动,甚至一路飘红。日前,一份上市公司“排污榜”引起不少人大代表的关注,但榜上有名的公司却大多对此无动于衷。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的攻坚战。参加两会的人大代表认为,要镇住污染企业,还须出生不足百日的新环保法亮出“牙齿”。
1月1日新环保法实施的同时,环保公益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与证券时报联合推出“上市公司污染源在线监测风险排行榜前20”。榜单的排污数据来自28个省份环保厅官方网站对外公开的企业自行检测数据,排污榜发布以来,共有27家上市公司榜上有名。
然而,榜单发布两个月以来,上市公司反应冷淡。3日新榜发布后,排污榜上多家“常客”的股价并未出现大幅波动,甚至部分上市公司股价上涨。
全国人大代表赵立欣也认为,长期以来违法成本太低使企业养成了不重视环保的坏习惯。“别说上市公司,即便是一家畜禽养殖场,要建设并运行一套环保设备也要花500万至1000万,但罚就罚10万。”
同时,上市公司“不待见”排污榜还在于目前社会对排污的舆论压力不够。赵立欣说:“如果人人都来谴责排污的上市公司,造成巨大的舆论压力,情况就会有所改善。”
采访中,一些人大代表认为,上市成为公众公司后,企业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不能在环保这种事关民生与健康的问题上打马虎眼。而只有新环保法落实到位,亮出“牙齿”才能镇住企业的违法排污行为。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顾逸东在接受采访时说,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最严新环保法还需强势落地。要使人们遵守法律、敬畏法律,不仅需要拿出警醒世人的案例,更需要持之以恒,长抓不懈。记者手记
陈吉宁的“转身”
初见陈吉宁,是在2013年的全国两会北京团。在接受华西都市报的独家专访时,他畅谈着对中国教育发展之路的肺腑之言,以及中国顶尖大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面对华西都市报的专访,“理工男”陈吉宁表现得低调、随和,甚至谦恭。他说话时面带微笑,语气像跟朋友聊天。对于自己没有听清楚的问题,他甚至斜着身子,连续问记者好几次。这大概是他一贯的风格:据说他在清华大学里经常骑自行车出现,“一只腿跨在自行车上,一只腿站在地上,跟同样跨在自行车上的老师聊天,学生们匆匆驶过。”
3月7日的答记者问,是本次全国两会期间陈吉宁唯一一次公开回应环保治理问题。主席台上的他多了几分严肃,但是招牌式的、憨厚的微笑,依然让华西都市报记者感觉亲切不少。
“清华”,依然是他口中的热词。他的开场白也充满了人情味:“祝在座女记者女生节快乐,祝清华在校女大学生和全国所有女大学生节日快乐。”多年海外学习、全球化视野,依然是他身上的烙印。他至少三次用了英文句子答问,例如表态“史上最严环保法”不是“Piece of Paper”,不能成“纸老虎”。
一位熟识陈吉宁的人说,陈吉宁出任环保部长,是因为他“懂行、专业”,但是,“环保部长不好当”。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总理的强调,民众的期待,这位被寄予厚望的新环保部长,这位儒雅书生,能否“铁腕治污”?他将交出怎样的答案?
未来,我们拭目以待。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