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志恒。南方日报供图
|
争取地方立法权不是为地方谋权,不是扩大公权,而是规范、约束公权,为保护群众权益做努力。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肖志恒
南都讯 特派北京记者 薛冰妮 吴璇 刘其劲 在立法法修正案草案说明中提到,建议赋予东莞、中山这两个不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昨日,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志恒在会场听到这个说明非常振奋。广东为了争取中山和东莞的立法权,4次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汇报。肖志恒表示,争取地方立法权不是为地方谋权,不是扩大公权,而是规范、约束公权,为保护群众权益做努力。此外,立法法草案吸纳了包括广东在内的立法创新实践,广东立法评估“全覆盖”、委托独立第三方做立法后评估等方面的探索走在全国前列。
广东4汇报:为不设区的地级市申请立法权
在草案说明的最后一段提到,广东省东莞市和中山市、甘肃省嘉峪关市属地级市,但不设区。按照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精神,建议赋予广东省东莞市、中山市和甘肃省嘉峪关市等3市地方立法权。
肖志恒在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分管立法工作。昨日,他表示,省委、省人大、省政府都非常重视东莞和中山两市赋予立法权的工作。此前两市从较大市立法权角度申请,由于多因素影响未能获批。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后,没有设区的东莞和中山也很着急,东莞和中山没有设区是广东的改革探索,是为了减少层级,提高行政效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也了解东莞和中山的情况,明确指示要解决好此事。广东省委、省人大常委会也很重视,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先后4次向全国人大法工委做汇报。
昨日,肖志恒介绍,此前有几种解决方案,比如在附则中或者是在法律条文中做适当表述,最终选择了以说明的形式在修订草案说明文稿中体现。“就快圆了东莞和中山两市多年申请地方立法权的目标,吃了定心丸,心里的石头也落地了。”肖志恒表示,若通过表决,有了地方立法权责任更重。“不是有权那么简单,争取立法权不是为地方谋权,有了立法权是为民行使,为民尽责。”他强调,争取立法权不是扩大公权,而是为了规范公权、约束公权,用好立法权,为保护人民群众的权益作出努力。
法规起草:广东已有7部法规由高校立法基地起草
本次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吸纳了包括广东在内的多地立法创新实践。草案新增了专业性较强的法规可以委托有关专家学者、教学科研单位和社会组织起草等规定。
实际上广东在多元起草立法草案上已经有了创新性探索。近3年来,广东倡导科学立法民主立法,通过委托第三方起草法规,力求破解部门立法的桎梏。委托高校起草法规草案并不新鲜,不过广东组织9所高校建立起广东省地方立法研究高校联盟,委托几所高校的立法基地同时起草一部法规的建议稿。此举开了广东立法史的先河,属于全国首创。这9所高校目前也正在承担广东的一部分地方立法工作。其他的由部门起草的法规,高校立法基地也在审议过程中提出修改意见。
肖志恒介绍,目前广东已经有7部地方性法规交给地方立法高校联盟起草,比如信访条例、救灾条例等。地方立法高校联盟可算是广东立法特色。
广东仍然继续探索多元化起草法规。今年省人代会上,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龙云提出,力争常委会委托第三方起草的法规比例达到20%。
立法评估:广东首创委托第三方立法后评估
立法法修正草案中对“开门立法”也进行了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案,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征求全国人大代表的意见,并将有关情况予以反馈等。
肖志恒介绍,广东在法规审议过程中发挥代表作用已经进行了多年探索。现在广东每一部新的法规在提请审议前都通过电子邮箱等形式征求全体省人大代表、在粤全国人大代表的意见。草案中还增加了法律通过前评估、立法后评估等一系列推进科学立法的措施。
其实广东在这些方面也走在了前列。前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陆续出台了立法论证、立法公开、立法听证、立法咨询、立法评估等规定。“开门立法”有了制度保障。
“广东已经做到了立法过程的评估全覆盖,目前全国也仅有广东做到了全覆盖。”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介绍,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在起草地方性法规中已经做到了法规立项评估、起草过程评估、审议中评估、表决前评估以及立法后评估。同时,立法后评估交给了独立第三方来操作也是广东首创。
去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组建了4个广东省地方立法社会参与和评估中心。分别由省法学会、省青年联合会、省律师协会、省工商联等组成。立法后的评估实际上也是对法规“出生”后的“体检”。2013年修订的《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项法规已被“体检”。肖志恒认为,立法后第三方评估效果很好,发现了他们发现不了的问题。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