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盘点消失在战火中的古迹:叙利亚至少290处损毁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图为“伊斯兰国”极端组织通过网络发布的摧毁尼姆鲁德古城视频截图。
  图为“伊斯兰国”极端组织通过网络发布的摧毁尼姆鲁德古城视频截图。

  来源:美联社
  近年来,由于战乱而频频遭到破坏的文物古迹引起人们尤其是战乱地区国家和政府的关注和反思。

  古迹:损毁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近日报道,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公布了一段视频。视频中,极端武装分子在伊拉克北部的亚述古城遗址尼姆鲁德击碎艺术品,接着炸毁该处地点。尼姆鲁德建于公元前13世纪,是伊拉克数一数二大的考古学宝藏。而在公布视频前,“伊斯兰国”极端分子还在摩苏尔博物馆大肆毁坏珍贵文物,严重损毁杜尔舍鲁金和哈特拉古城。

  除了伊拉克的这些珍贵遗迹,这些年世界各地战火不断也使得很多“历史见证者”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2014年底,联合国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从2011年爆发冲突后,叙利亚境内至少290处文化遗产被损毁或被盗。

  而在2012年,利比亚教派战争中,苏菲教派的沙阿卜清真寺内外约50座苏菲派墓地被破坏,利比亚苏菲派学者阿卜杜拉·沙阿卜的陵墓也在其中。

  2008年,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发生战争,两国随后互相斥责对方摧毁了本国的历史古迹。

  2001年,阿富汗武装派别塔利班不顾联合国和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对,动用各类战争武器,摧毁了世界文化遗产、希腊式佛教艺术的经典作品—巴米扬大佛。

  文物:抢盗

  除了直接被毁坏的古迹,还有很多珍贵的文物被暴徒或军队哄抢和偷窃。

  2013年在埃及发生的军方针对穆尔西支持者的清场行动中,马拉维国家博物馆惨遭暴民打砸抢,超过千件文物丢失。埃及《中东报》在当年的报道中称,自2011年埃及“革命”爆发以来,埃及700个考古遗址区中有250个发生了非法盗墓案件。

  2003年,在萨达姆·侯赛因政权被推翻后不久,伊拉克国家博物馆遭到洗劫,流失文物多达1.5万件。今年2月份,伊拉克国家博物馆正式重新开放。按政府官员的说法,选在这个时间重开国家博物馆,是对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武装人员在摩苏尔肆意毁坏文物这一行径所作出的回应。

  而哄抢和盗窃到手的文物经常被不法分子通过走私等方式卖出,这是他们个人或组织的重要经济来源。

  据西班牙《国家报》日前报道,文物走私已成为圣战组织的资金来源之一。而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伊斯兰国”掠夺了叙利亚的文物,并走私到英国黑市出售,当局仅在去年就已接获近100件涉及走私文物的报告。

  保护:艰难

  大量文物古迹在战火中被毁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当地政府对其加强保护。但是事实是,近年来世界各地的战乱使得本就因为时间、自然环境等因素而难以维护的古迹和文物,保护起来更加困难。

  由于战争,国家和政府分给文物古迹保护的注意力实在有限。日本《外交学者》网站日前发表文章称,在阿富汗,文物黑市变得越来越有利可图。政府和军队忙于打仗和稳定国内局势,无暇顾及这类犯罪。不仅仅是阿富汗面临着这种情况,叙利亚、伊拉克等国也都受此困扰。

  此外,文物古迹的保护需要政府的组织和支持,但政府有时也成为了文物的破坏者。美国《环球邮报》曾分析称,在叙利亚内战中,相信文化部的人为了保护这些遗迹尽了最大努力。但他们能做多少谁也不知道,毕竟文化部依赖的政府正是炸毁这些古迹的始作俑者。

  尽管保护文物古迹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但是一直有组织和个人在为之付出努力。联合国安理会2月通过决议,要求各国采取行动,切断“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通过走私文物等途径获得的资金;3月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伊拉克文化遗产的新项目在巴格达启动。

  战争无情,在战火中损毁的文物古迹牵动着所有人的心,保护它们任重而道远。
news.sohu.com false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https://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5-05/02/content_1560274.htm report 2305 图为“伊斯兰国”极端组织通过网络发布的摧毁尼姆鲁德古城视频截图。来源:美联社近年来,由于战乱而频频遭到破坏的文物古迹引起人们尤其是战乱地区国家和政府的关注和反思
(责任编辑:UN625)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