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0年开始,广州市疾控中心开始根据患癌市民的户籍所在地进行患癌人数和因癌死亡人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1年两年里,全市有41276人患癌,23064人因癌死亡,每天平均有31人死于癌症。海珠区的癌症发病率高居榜首,在排名前十的恶性肿瘤中,海珠区在肺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胃癌、淋巴瘤的发病率上,均为各区最高。而癌症死亡率最高的区则为荔湾区。
海珠患癌率最高 荔湾死亡率第一
在将广州各区户籍人口的年龄结构、癌症患者的发病时年龄进行综合考虑后,疾控中心发现了恶性肿瘤发病率前3位分别为海珠区、天河区、荔湾区,后3位为萝岗区、从化市、增城市。海珠区居民在结合年龄等因素后,其患癌率是增城市的2.25倍。同样统计口径计算出的死亡率前3位依次为荔湾区、海珠区、越秀区,后3位为从化市、花都区、萝岗区,死亡率最高的荔湾区,是萝岗区的2.17倍。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区主要位于中心城区,较低的位于周围郊区。
“之所以出现类似情况,一方面和老城区人口老龄化要比周围郊区更为严重有关,一方面则反映出老城区人们的生活节奏快,生活习惯不如郊区市民好。”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肿瘤中心(南医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罗荣城分析说。
花都12%癌症死者未能明确患癌部位
广州市疾控中心的统计显示,2010年全市恶性肿瘤发病未指明部位的比例为2.56%,死亡未明发病部位的为5.16%,2011年相关数据分别为1.92%和3.56%。各区发病未指明部位的比例均低于3%。而死亡统计上,花都区(12 .42%)、萝岗区(11.15%)、增城市(8.47%)、南沙区(6.58%)和从化市(5.72%)超过5%。通俗点说,在2011年,花都区的癌症死亡病例中,有超过12%的患者,至死未能明确患癌部位。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由于城乡居民对于健康意识仍存在差别,尤其是远郊居民很少接触正常体检,所以他们的发病更多表现为中晚期、超晚期,原发癌和转移癌已经很难明确,造成了统计上的一部分数据缺失。
“另外,这也和各区、市的死因监测存在差异因素有关,更多因素还是在于相对中心城区而言,远郊区、市的医疗资源要相对匮乏,诊断能力和水平要弱于中心城区。”广州市疾控中心死因和肿瘤监测科专家表示,老城区相对集中的医疗资源,往往使得癌症的检出率要比远郊区县高。
越秀区癌症死亡人数最多
2010-2011年,市疾控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全市有41276人患癌,23064人因癌死亡。海珠区发病人数最多,达到7657人,死亡3697人。越秀区6681人患癌,死亡人数却达到4682人,在各区中最高。
广州市2010-2011年恶性肿瘤死亡病例与新发病例数之比为0 .56,即全市癌症死亡人数(含统计周期前已确诊但死于统计周期内的病例)和新发病例数之比为56:100。也就是说,每新发生100个癌症患者,同期就会有56个新老患者死于癌症。这一比值最高的区、市为越秀和增城,达到0 .7,即两区域每新增100个癌症患者,同期就有70个新老癌症患者死亡。“越秀是因为人口老龄化严重,长期抗癌的患者较多,而增城则可能和死亡率很高的肝癌、肺癌发病率较高有关。”疾控肿瘤监测专家表示。
海珠、天河、白云区的该比值低于0 .5,则和三区的高发癌症多为好治型、五年生存期甚至十年生存期几率大的癌症有关。比如海珠,除肺癌、肝癌高发外,其他如乳腺癌、淋巴瘤、胃癌的发病率也很高,而这三类癌症,治疗效果更好,长期带癌生存的几率更大。
“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目前仍然是防治癌症的最关键所在。类似的死亡率在西方一些国家中,会远低于这个数据”。罗荣城分析道,得益于目前人们越来越重视常规体检中对癌症标志物的排查和影像技术的提升,尤其是市财政出资开展的农村地区妇女两癌筛查工作和城市高龄人群的大肠癌筛查项目,目前越来越多的癌症得以在早、中期甚至癌前病变期进行手术、干预。“现实中的早癌筛出率是在提升的,但比发达国家仍落后许多。”
焦点
海珠区为何癌症高发?
或与30年前工业多、水质差有关
在此轮广州发布的肿瘤登记年报中,海珠区成为不少癌症最高发或高发的区域,而且整个海珠的癌症世界标化发病率(综合区域内年龄结构等因素)排名广州最高。统计显示,除了全部26种恶性肿瘤总发病率第一,海珠还在肺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淋巴瘤、胃癌六个病种单项上发病率排名第一。为何是海珠区?
从事肿瘤基础研究的专家非常明确地表示,几乎所有恶性肿瘤都能在微观的基因层面发现其可能出现的基因变异。也就是说基因变异是引发癌症的最关键因素。但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的饮食,甚至我们呼吸的空气质量,当然还有最关键的年龄因素,都可以因为积累效应而引发基因的改变,从而导致癌变的发生。
海珠区患癌率高,与老城区人口年龄老化的因素有关,也有着诸多环境因素的叠加效应。“单纯的人口老龄化,海珠并不比越秀、荔湾更突出,那么环境因素,尤其是上溯20-30年前的环境因素应该加入到癌症高发的原因中,综合考虑。”一位不愿具名的肿瘤防治专家向记者表示。
按照现有的研究和对少数癌症的模型构建发现,人类癌症从癌前病变到确诊的周期一般会有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年甚至数十年前的环境因素如何,是很值得当下的癌症研究者借鉴的。”
该专家表示,在本世纪初期海珠区进行“退二进三”和大量房地产项目开发之前,海珠是老工业区,工业大道沿线直至赤岗片区,密布着化工、造纸、印染、织染这类污染较大的企业。这些因素经过数十年的积累,是否成为该区癌症高发的重要因素,需要深入的研究。
还需注意的一点是,海珠的供水系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和珠江北岸城区来源不同的。“北岸老城区取水来自从化流溪河,而海珠则取水于珠江”。该专家表示,环境、饮水的因素,是被证实与癌症有相关性的因素。
“目前的这些分析,都还仅仅是停留在追溯、推断阶段。海珠区癌症高发,确实需要做好该区患者在海珠居住期限长短的调查,同时还要回顾当时他们的生活、工作环境。”肿瘤专家表示,分区统计癌症发病率、死亡率,是需要将人口市内迁移因素考虑在内的。但如果确定了目前的癌症高发,与当年的环境污染有正相关性,那就需要我们做好深刻的反思,并努力改善当下的环境、饮用水质,避免重蹈覆辙。
分区统计癌症发病率有何意义?
关键在于指导临床进行深入探究
完善科学的肿瘤监测,虽然得出的是统计意义上相对冷漠、残酷的数据,但这些数据的细微变化,往往能够折射出恶性肿瘤的变迁。“肿瘤监测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发现这些变化,观察出变化的苗头和现象,随后指导临床、科研人员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分析。”而分区域进行统计,也不在于危言耸听的标记出哪里癌症高发,而是探究这一地区和低发地区之间的差异所在,从而为科学预防癌症提供参考。
疾控专家表示,分区统计的另一大意义还在于对政府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指引。比如目前广州推进的农村地区妇女两癌筛查工作,就是基于农村地区妇女经常未进行科学体检,而当地的发病、死亡率有呈现上升的势头。“目前全市推进的大肠癌项目筛查工作,也有肿瘤监测发现出来的小端倪。我们监测出了最高发年龄段、发病率飙升期,再加上临床医生的呼吁、早癌筛查技术的进步,最终推动广州市整个项目的开展。”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