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特稿 (记者 孔华)“梦想的抽象和现实的进程,以无数个日夜兼程的步伐而存在。”7月15日晚21:25在首都机场航班上发完这条微信,梁昌海闭上眼睛,从早上5点开始的忙碌在这一刻得以暂歇。
2个半小时后的午夜,飞机到达自己熟悉的城市合肥。一般人安排三天的行程,他一天一个来回。16日8点30分,他准时穿过公司大厅,步入办公室,这天上午三拨客人来访。
“上班、创业二十年了,我从来不迟到,即使凌晨4点睡,也准时上班。”梁昌海语调不高,平和从容,曾经的艰辛、如今的忙碌似乎都成了过眼烟云,“上班不迟到是一个最简单的动作,这无关智力、情商、金钱,如果这么简单的事情我做不到,怎么能管理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员工?”
17年,从不迟到,梁昌海的坚韧,可见一斑。
2000年开始“触网”在很多人争第一的时代,梁昌海否认自己是安徽互联网第一人。
他触网的时间比马云晚一年,两人从事的却是同一个创业项目。2000年,经常出差的梁昌海看到北上广的报纸被房地产广告包围。意识敏锐的梁昌海希望办一份类似《申江服务导报》、《上海一周》这样精美的报纸或杂志,承接房地产广告。
由于迟迟找不到挂靠单位,折腾了将近一年,梁昌海不得不放弃这个美好愿景。
无意当中,梁昌海接触到互联网,并于2000年10月创办了安徽商务网,类似马云的中国黄页。
“是不是学习马云?”记者很好奇。
“真没有学习马云。那时信息闭塞,不像现在发达,可以说是巧合。”梁昌海说。
在温州、宁波、金华等中小企业发达的地方,这种“每天只花几块钱,网上找个推销员”的黄页一年的收费达1500多元,但在中小企业并不发达的安徽,一年300多块钱的费用,应者寥寥。
“那时,知道互联网的人很少。有一次,我打电话推销,那家单位领导说,‘互联网是什么网?你明天带个样品来给我看看!’”梁昌海说,今天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就是当时的现实。
虽然生意不是太好,没有赚到大钱,但并没有亏本,梁昌海由此跟互联网接下良缘。
之后,社会对互联网认识逐渐增多,在推销过程中,很多公司找梁昌海做网站,梁昌海当即创办了安徽商网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专门承接这一业务。他又专门挖掘政府门户网站这个细分领域,安徽16个地市其中12个地市的政府门户网站由他的公司制作。截止今天,梁昌海的商网信息公司,依然是安徽政府信息化门户网站开发的翘楚,占据65%以上的份额。
丰富的收益带给梁昌海的除了财务自由,还有他在安徽互联网界的声誉。
“不差钱的人为何还那么拼”
在“触网”之前,梁昌海是卖塑钢门窗的。
1994年,职中毕业的梁昌海被单位送到合肥一所大学进修、学习室内设计。
大一暑假那年,他找到合肥一家塑钢厂打工,大二毕业后顺利成为这家公司的设计师。从设计师到分管生产副厂长再到后来主持工作的副总经理,梁昌海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
1998年的中秋节,梁昌海开启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创业,合肥金鹰塑钢门窗有限公司诞生了,2000年7月,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无序,价格战也开始让利润快速下滑,他转让自己持有的所有股份。
靠转让的股份掘得人生第一桶金,梁昌海买房、买车实现了小康生活。
2005年,历经两次创业,早已实现财务自由的梁昌海看到婚庆市场风口,带着两名员工远离家乡合肥,落户上海浦东软件园,创办“久久结婚网”,开始自己第三次创业。
“那是最艰苦的一次创业,在将近半年的时间里,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晚上12点回宿舍,中午就在大楼的一楼食堂吃饭。基本有三个月时间没有认真看到过太阳。跟我一起的两个员工每天比我提前三、四个小时下班,晚一、二个小时上班,都因为太累,辞职了。”回忆创办网站时的艰辛,梁昌海说,“两位辞职员工非常不理解我‘为何不差钱还这么拼’。”
梁昌海清楚地记得,“久久结婚网”上线后,最忙的时候,家里通知说孩子要出生了,他立即回到合肥,哪知儿子迟迟“不出来”。“当时我还抱怨,再不出来我就走了。”梁昌海说,现在的平和是创业过程的九曲回肠、百折千回磨炼出来的,他也急躁过,连儿子出生这样的大事都等不及。
在创办久久结婚网之后,梁昌海还创办了“婚啦啦(婚划算)”网站,在业内都声名大噪。
靠收取广告和交易平台费,两个网站给梁昌海带来了不菲的收益。
2010年,梁昌海果断将上述公司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实践周游世界的梦想。
“透明的才安全”
休整两年后,2013年,受余额宝启发,梁昌海开始筹划互联网金融。
在和安徽省供销社合资创办安徽德众金融网站后,他又一次创办的P2P借贷平台“果儿金融”今年6月16日上线。7月16日,“果儿金融”满月的晚上,梁昌海和员工一起在办公室加班,由于加班时经常在楼下买两个烧饼,公司员工私下称梁昌海“梁二饼”。
“中国目前有上万家P2P公司,99%恐怕都会死。去年全国有287家P2P公司跑路,今年仅6月份就有135家公司跑路。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一是,大部分都是自融—虚构项目,大量融资,许诺高回报,一旦借新还旧运转不起来,就跑路;二是,没有敬畏心、不了解互联网金融的人也在玩,结果运转不良很快死掉;最可怕的是有的人一开始就没想做好,就想卷钱……”分析业内弊端,梁昌海认为,“透明的才安全。”
此次创业,他的预期是三年内做成百亿规模的企业,“中部和内地太需要百亿级的企业了,这样,中部和西部的年轻人就不必像当年的我那样离开家乡到北上广就业、创业了。”
从2000年触网创业至今,17年里6次创业,梁昌海不曾失手。
“创业成功得益国家的大环境趋好,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找到了风口,如果没有赶上互联网潮流,准确地找到市场的痛点,再多的坚持可能都是南辕北辙。”梁昌海说。
梁昌海还是一位天使投资人,看过太多的项目和创业的年轻人,他希望年轻人在创业时不要太盲目,不要太冲动,如果市场没有刚需、没有痛点,没有高频次需求,梦想还是暂时放一放,不如跟创业团队、正在创业中的企业一起“创业”。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