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金)终于向香港交易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于香港H股进行首次公开发售,申请募集金额10亿美元(约合62.1亿元人民币)。
中金内部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透露,去年中金内部盛传6月底即可登陆港股,但依照目前的进度,预计最快可于9月底完成此次IPO。
坎坷的上市之路即将结束,中金也将成为继广发证券(01776.HK)、华泰证券(06886.HK)之后今年第三家登陆H股的内地券商。今年4月,广发证券于H股募集资金271亿港元(约合217.1亿元人民币),5月华泰证券H股上市,募集资金净额超过339亿港元(约合271.57亿元人民币)。相较于这两家内地券商的募资量,中金公司10亿美元(约合62.1亿元人民币)募资申请实属保守。
一位投资港股的私募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中金的募资规模确实偏小,但以当下的情形,未必不是稳健的打算。”
实际上,中金对扩充资本金的渴望已经刻不容缓。去年券商创新大会召开之后,券商许多创新业务都对净资本有要求,除了传统的自营业务、投行业务、经纪业务,融资融券、约定式购回、新三板做市等业务都对券商的资金实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中金阐释上市为“满足本公司业务发展对资本金的需要及促进本公司的发展”。但也有媒体爆料,此次上市是为了给外国投资者提供退出机会。
2010年,中金的筹建人摩根士丹利因管理权问题选择退出,将持有的34.30%股权转让与TPG、KKR、GIC和Great Eastern,获利10亿美元(约合62.1亿元人民币),后者分别各占中金10.30%、10.00%、9.00%及5.00%股份。
TPG和KKR两家私募集团买入中金股权的成本分别为3亿美元(约合18.63亿元人民币)和2.9亿美元(约合18亿元人民币),此后中金业绩下滑,TPG和KKR一直极力推动中金上市。
前述人士称,从证券公司传统业务来讲,自营、投行和固定收益类业务都是消耗资本金少的业务,上市有可能是大股东寻求择机退出的机会。
目前,中金最大的股东是中央汇金公司,占比43.35%。中金称,根据中国公司法,本公司于上市前已发行的股份在上市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
截至目前,中金的股本由16.67亿股份组成,IPO完成后,已发行内资股将为7.79亿股,由非上市外资股转换的H股和由内资股转换的H股股数尚未披露。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本次股灾对券商股的估值有很大影响。下半年券商融资融券规模下降,预计券商将经历一个明显的去杠杆化进程,此外证监会减缓A股IPO交易对券商的投资银行业务也较为不利。
据悉,投资银行业务一直是中金的竞争王牌,自1995年至2015年6月,中金作为账簿管理人参与的中国公司境内外股本融资发售总额在所有投行中排名第一。
中金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为应对A股市场近期大幅下跌,中国证监会已宣布减缓A股IPO审批程序,因此,我们承销及保荐的A股首次公开发售交易可能会延迟或取消,可能会对业务收入造成不利影响。”
实际上,近几年中金的投行业务占比已经不断缩小,2012年投行收入占该公司总收入30.6%,2013年、2014年以及2015年3月底分别占比25.0%、27.3%和13.7%。
中金还透露,未来将进一步发展投资管理和财富管理业务。据招股说明书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中金财富管理客户达到24200个,客户平均账户余额为1490万元,一季度财富管理收入3.00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以上,投资管理收入1.65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3%。
此外,国际化仍是中金吸引投资者的优势之一。中金公布,2014年海外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27.9%,在中国券商中排名最高。1997年至2014年间,按交易价值计,中金累计完成的境外或跨境投行交易总余额占比为42.7%。
中金目前主要在四个国际金融中心开展海外业务:香港、纽约、伦敦及新加坡。“国际化”或许可以分散中金面临的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的风险。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