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政策》7月29日文章,原题:北京的禁烟令着实(有几分)奏效 副题:在一个喜欢吞云吐雾的国家,这无异于壮举
今年6月1日,世界无烟日的第二天,中国首都再一次宣布在该市所有公共场所禁烟。北京市卫计委表示,迄今已按新的控烟条例罚款10万余元。不过,比金融威胁更有效的或许是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北京—已在抵御声名狼藉的污染—再也承担不起吸烟陋习造成的公共健康负担。
“禁烟令”的初步成功值得关注。实施1个月后,北京市控烟协会表示,短期效果令人“基本满意”。在中国,环保或有利于健康的政策通常来得轰轰烈烈,却往往因缺乏政治意志或商业激励因素而悄然消逝。
中国城市大都是在国际关注下才把烟踩灭,外国人“一走”又故态复萌。但首都自认有所不同。虽然现在宣布胜利为时过早,但自新禁令实施近2个月后,北京到处都是“令行禁止”的新气象。
在中国股市震荡的7月中旬,我在北京某股票交易大厅待了一整天,在这里可能遇到更多“瘾君子”。但即便当大盘变成绿色时,也仅有几名中年烟民在楼梯上踱来踱去。上周末,在工体一家酒吧,“烟鬼”们正在室外—而非室内吞云吐雾,而就在不久前,他们还都对“禁烟”标志置若罔闻。酒吧经理表示,这里在严格执行“禁烟令”。
“其实,我们所有人都支持禁烟令”,在某国企上班的烟民卢伟(音)表示,他的“烟友”们都认为禁令已有助于他们少抽烟。不过,当严冬来临,首都的啤酒摊等室外餐饮项目不再营业时,北京的禁烟努力或将面临真正的考验。
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原主任杨功焕表示,当人们了解吸烟的真正危害时,就会戒烟。这正开始变为现实:近期的抽样调查显示,在北京的400万烟民中,55.8%表示打算戒烟。
在空气污染持续不利于居民健康的中国首都,或许吸烟终将被视为一种自我放纵陋习。北京可能已为最终摒弃这种肆虐的陋习做好准备,但需要戒掉的其他习惯还有不少。(作者罗伯特·福伊尔·亨维克,丁雨晴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