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新闻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72岁老人坚持剪报30年:如何保存成难题

来源:综合 作者:山东商报
衣树起老人整理剪报资料
衣树起老人整理剪报资料


  长南社区72岁的老人衣树起从1984年就开始剪报,已经坚持了31年。在他的家中,几个大箱子里收藏着老人多年的心血。在这31年里,他的剪报多达6万份,总共重约300斤。从最开始的时政热点收集,到目前涉及的多达20多个专题,他将剪报分门别类,主要有政策新闻类、方针政策类、城市道路建设类、书画内容、小说类、各大名人类…… 文/图记者张梦尧实习生张丽

  再晚也要剪报常忙到凌晨时分

  衣树起,男,生于1943年,今年72岁。他的第一份剪报作品是1984年1月份的一篇报道:《馨香浓郁货真价实——传统名吃国营玉记扒鸡的来龙去脉》。“我只读了3年书,文化水平低。为了撰写发言稿,就开始翻阅报纸,在文章中引用相关理论。”衣树起说:“我在剪报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奇特的内容,慢慢地我就对剪报‘上瘾’了。”

  上世纪90年代是衣树起剪报的高峰期。那时,单位订阅了《人民日报》《大众日报》《经济日报》等报纸,单位里的同事都知道他有剪报的爱好,每次看完报纸都会放回原处。衣树起说:“当天如果没有看到报纸,我就四处搜找,甚至还跑到报社。”

  由于白天工作没有时间剪报,衣树起每晚都会为了剪报而忙到凌晨两三点钟,他说:“有空的时候翻翻这些报纸,心里非常敞亮。”衣树起工作时,单位里的一些领导为了写报告也会查这些剪报。虽然剪报非常庞杂,但衣树起对此非常熟悉,查找时也很有数。

  孩子玩啥都可以就是不能动报纸

  报纸是显示社会变化的一个窗口,通过剪报,衣树起学到了很多知识,既有工作所需要的经济、政治知识,也有一些生活常识类知识。他说:“在报纸上看到一些生活妙招,还挺好用。”

  退休后,衣树起仍然坚持剪报的习惯,之前的剪报也从单位搬到了家里。现在他每年都订阅《山东商报》等多份报纸,衣树起表示,有些报纸都坚持订了十几年。这些年来,衣树起剪报内容的重点发生了转变,从之前的时政、经济内容转向了一些生活常识、小说、书法等内容。衣树起将报纸上刊登的连载小说都分类装订在一起,比如朱彦夫写的《极限人生》。

  衣树起不仅喜欢剪报,还喜欢收藏各类“小东西”。他从1973年开始就收集工作时的会议记录,多达30多本。参加一些考试的准考证他也细心地收藏,比如山东省政工专业职务考试准考证、济南市经济专业初级职务培训统考准考证。“我拿这些当宝贝。”衣树起说,“我有两个孙子,都12岁了,比较顽皮。他们要什么都行,但就是不能动我的报纸,他们也不敢动。”

  如今保存成了难题老人愿意无偿捐献

  剪报要经过几大流程,从开始的看报到剪报到分类再到储藏,每个环节都有学问。衣树起说,剪报时,桌上要放一块玻璃,准备好剪子、刀子、尺子等工具,“我现在有各类壁纸刀、剪子、大小尺子还有夹子。”以前衣树起的报纸是粘贴在挂历上,现在一般都是用夹子夹起来。每篇报道他都会写上具体时间、版面、报纸名称等信息。“分类也是非常麻烦的。”

  除了这些困难,剪报最大的难题就是保存了。衣树起说:“之前的报纸都发黄了,我不知道怎样不让它发黄。”报纸还要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此外,报纸的存放还需要很大的空间。衣树起实在没办法,就卖了一部分,当时卖了120多块钱。提到此事,衣树起非常心疼,,“这些都是我一剪子一剪子剪出来,一刀一刀划出来的。”衣树起说,虽然现在网络很发达,但对他来说,一直有一种“报纸情结”,他会一直坚持剪报。“不管哪里要,我想把这些报纸无偿捐献出去,如果保存不好真是糟蹋了。”

news.sohu.com false 综合 https://60.216.0.164:99/html/2015-08/11/content_168118.htm report 2109 衣树起老人整理剪报资料长南社区72岁的老人衣树起从1984年就开始剪报,已经坚持了31年。在他的家中,几个大箱子里收藏着老人多年的心血。在这31年里,他的剪报多
(责任编辑:UN006) 原标题:坚持剪报30年,如何保存成老人难题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