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自8月11日起连续三天大幅下跌,所触发的蝴蝶效应,不仅影响全球股市、汇市、大宗商品市场,甚至农产品也出现剧烈波动。
周四,央行专门召开媒体吹风会,相关负责人就系列热点问题进行了解答,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人民币贬值冲击波即将结束?人民币突成全球汇市焦点,是否意味着原有汇市格局已经改变?此次再出大招,央行的哪些能力得到凸显?
编 |者 |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张雯
人民币汇率突然大幅贬值,所带来的蝴蝶效应,很快引发全球大宗产品出现强烈波动。
自8月1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8月11日、12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两天累计下跌3.51%,令国内有进出口业务的参与者措手不及。
按照8月12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306,人民币累计贬值幅度近4%。受此影响,大米进口商的进口成本每吨激增了80~100元。而在大豆方面,人民币的突然贬值使企业进口汇兑成本大幅上涨。
“昨日(8月13日)美国农业部发布了8月份供需报告,超出市场预期,美国农产品期货价格出现巨幅调整,”卓创资讯分析师张彦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叠加上人民币贬值预期,从长期来看,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格局将呈现‘进少出多’的局面”。
不过,亦有业内人士认为,对大宗产品市场产生深远影响的,更多应留意人民币会否出现趋势性贬值。
大豆大米遭遇“风高浪急”
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中国企业在此次汇率调整中可谓深受影响。人民币的突然贬值,让企业进口汇兑成本大幅上涨,同时美盘大跌,让在期货高位购入大豆的中国企业苦不堪言。
卓创数据显示,本周前三天,美国大豆期货市场上演“大跳水”行情,周一急升3.5%,周二大跌2.6%,周三重挫6%。除却人民币连续贬值,对美国大豆出口带来挑战,美国农业部月报意外上调美国大豆产量预估,也是导致期货市场跳水的重要原因。
中国是全球大豆的最大买家,尤其近六年以来,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超过80%,2014年对外依存度在86%左右,不考虑外汇套利的情况下,若国内大豆贸易商按照最新汇率进口大豆,每船将增加成本300万元人民币左右,虽然进口企业可以利用外汇套利工具降低汇兑损失,但若人民币继续贬值,企业将面临进口成本大幅上涨风险。
而在大米方面,进口大米亦遭受来自人民币贬值和国内新季早稻上市的双重狙击。
卓创资讯分析师陈晓珊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依照目前情势,进口米发展方向分为两种,或东南亚国内米价下调,或国内进口米价上涨。”
目前,东南亚国家中对人民币贬值反响比较大的是越南,8月12日上午,越南国家银行宣布越南盾对美元汇率浮动幅度由1%提高到2%,越南盾贬值,由此冲击了人民币贬值导致的越南大米进口报价上涨,越南大米进口商米价上调的幅度不大,而其他东南亚大米进口商目前多持观望态度。
陈晓珊认为,考虑到目前国内大米需求的疲软态势和南方新季早稻上市对进口米的冲击,若进口米价上调,国内米厂对进口米需求度会进一步降低,因此预计近期大米进口量或有所缩水,米价短期看稳。
农产品贸易或现新格局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供需市场走出了一条“洋货入市、国货入库”的怪圈:粮食增产、进口猛涨、库存增加。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王东阳认为,在消费带动和国内外粮价倒挂的影响下,农产品市场不仅“洋货入市、国货入库”,同时又面临着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等新挑战,粮食生产发展空间受到各种因素的多重挤压。
“受我国农业规模化程度偏低、机械化程度不高、种植成本偏高等影响,近几年部分农产品进口量猛增。随着人民币贬值浪潮的掀起,不排除全球农产品原有的格局被打破的可能”,张彦杰告诉记者,在人民币贬值两天以来,卓创资讯监测的部分进口农产品价格有的出现急剧上涨、有的尚未作出明显反应,如进口棉纱报价上调300~400元/吨、进口高粱价格相对稳定。
在汇率改革的大背景下,能否形成人民币趋势性贬值的预期成为市场当前关注的焦点。而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又将导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格局出现巨幅调整。“现在央行出台的官方解读是贬值预期不大,说目前是以市场为基础、有浮动的管理机制,但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人民币汇率更多的将由市场来决定,国家尽量避免过分干预”,张彦杰认为,“如果贬值预期较大,那么预计短期中国农产品期现货价格会出现明显变动,表现为‘内强外弱’。从长期来看,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格局会出现巨大调整,表现为‘进少出多’,也就是说人民币的贬值,将带来进口农产品成本增加,进口农产品的原有价格优势减弱。反映到进出口上面,则表示为进口农产品减少、出口农产品增加”。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