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要闻 > 经济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熔断的,是保险丝,还是中国的未来?

来源:综合 作者:长安剑
原标题:熔断的,是保险丝,还是中国的未来?

  让我们先来重温一下今天瞬间刷屏的段子:“美国从1988年实行熔断机制至今,只有1997年10月27日实行了一次熔断机制。而我们只用一天时间就完成美国9年要走的道路,效率比改革开放GDP增长的速度还要高,金融强国梦近在眼前!”

  今天,熔断机制实施首日。下午,沪指一路走低,13:13时,跌幅达到5%触发熔断,大盘暂停交易15分钟。重启后,沪指再度大幅下挫,13:34时,沪深300跌幅扩大至7%,触发二次熔断,导致A股提前收市。

  估计下午没事干的股民全化身为了段子手。比如:“熔断机制推出第一天,中国股市立刻实战,我们从不演习,我们实干兴邦!”有人说,如此多的质疑,可见熔断机制已引发大面积恐慌,应立即取消。长安君倒认为,能让大家调侃的事儿,一般就还在心理承受范围内。要是真到了过不下去的地步,也就不发段子了。

  熔断机制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先来脑补一下基本知识。熔断机制就是在交易过程中,当价格波动幅度达到一定值时,交易将暂停一段时间,这就像保险丝在过量电流通过时会熔断以保护电器。在股市上设置警示门槛,目的就是为市场交易提供一个“减震器”,以管控风险。给投资者一定时间来冷静思考,也给有关方面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以时间和机会。

  熔断机制发源于美国,新加坡、日本、韩国都在实施。从制度设计上来说,大致是科学合理的、经受过实践考验。但是,从各国经验来看,在一个全新的金融环境中引入熔断机制,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理想化状态。尤其是在我国金融市场环境尚不成熟的“初级阶段”,熔断机制有些落地颠簸应该是可以想见的。

  即便在熔断机制的“娘家”,它的成长也是一波三折。1982年,美国芝加哥率先实施,第二年即被废除。但到了1987年,股灾出现,人们又开始重新审视熔断机制。1988年10月19日,也就是股灾一周年后,纽约股票交易所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再次开始实施熔断机制。此后,美国股市运行比较平稳,熔断机制仅在1997年10月27日发挥过一次作用。

  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仅仅20多年时间,要容纳适应一个新事物必然需要一个过程。当然,这种磨合是以老百姓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为代价,是有些痛苦。但长安君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要付出“成长的代价”。香港大学教授夏春说,“熔断机制利大于弊,用制度化的手段来平抑市场波动,比直接使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更为科学。”

  不然,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长安君记得上世纪80年代,在最初发行股票的时候,还需要单位动员党员、干部购买。无论是道德倡议,还是组织动员,都不如按照市场的规律,法治的规则来实施更持久。中国证券交易的规则也是在一片空白中逐渐发展起来,从1995年1月1日,实行T+1交易制度,到1996年12月16日,实施10%涨跌停板制度,再到今年1月1日,实施熔断制度。明规则永远比潜规则更好,法治的力量永远比行政的干预更公平。

  当然,也有人说“熔断机制下,市场价格不能及时反映交易者的交易意愿”,有人说“T+1外加10%涨跌停制度下,熔断意义不大”,还有人说“5%、7%两个点位的设计是否太过相近”等等……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而建设性的思考是有价值的。熔断机制没有点石成金的本事,它并不完美也不可能完美。我们需要坚持的,只是用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规避风险,促进发展。只要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动态调整,完善规则,然后,切切实实地执行,就不会有不可承受之重。

  熔断机制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它需要一些宽容、需要一些等待,也需要一些理性思考的调整。明天,也许市场仍不乐观,但只要有法治保驾护航,熔断的,就只会是保险丝,而不是中国的未来。

news.sohu.com true 综合 https://news.sohu.com/20160104/n433449523.shtml report 1619 让我们先来重温一下今天瞬间刷屏的段子:“美国从1988年实行熔断机制至今,只有1997年10月27日实行了一次熔断机制。而我们只用一天时间就完成美国9年要走的道
(责任编辑:潘奕燃 UN657)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