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深读新北京]霾之战——一场全世界的抗争

来源:综合 作者:千龙网
原标题:[深读新北京]霾之战——一场全世界的抗争

  “雾霾,橙色预警、红色预警、车辆单双号限行。”曾几何时,蓝天对于北京而言并不稀罕,可是,如今,雾霾似乎已经成了北京的代名词。

  2015年12月5日夜间到9日,北京、天津、河北多地或现中度霾,局地重度霾,夜间有雾,最低能见度低于1公里。10日京津冀或有降水且北风加大,雾、霾逐渐消散。

  雾霾来袭,生活在这座古都的人们将吹散它的希冀寄托于风的来临。

  而打算来北京旅游的外地游客,往往在微信朋友圈内也会浏览到北京的雾霾之景,雾霭沉沉,一片苍茫。“看到这样的图片,再也不想来北京了,已经订好的票宁可退掉。”广州市的钟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雾霾,影响着北京的城市环境、影响着北京的旅游发展,同时更影响着生活在北京的人们的健康。有着很好事业前景的苏女士现在一心想着移民国外,所考虑的只有一点——远离京城的雾霾,给予孩子和家人一个良好的空气环境。“不舍,可是又能怎么办?不离开,这样的天气下,孩子的气管总是发炎,我不敢拿孩子的身体去等待风的来临。”

  根治雾霾,难道只有风吗?在经历了多次雾霾之后,生活在北京的人们都有体会,风一来,霾就散,东南西北风吹来了,久违的蓝天回来了。

  可是,东南西北风就是根治雾霾的利器吗?其实,所有人都知道,光靠风,无异于靠天过活。

  雾霾,这个“穷凶极恶的恶魔”并非只是北京和中国特有的产物。

  60多年前的伦敦,也曾遭遇“恶魔”袭击。1952年的12月4日至9日,整个伦敦笼罩在雾色之下,刺鼻的味道甚至弥漫到室内。

  在那场雾霾“恐袭战”中,伦敦在几天之内,4000余人突然死亡,超过10万人患上呼吸道疾病。

  这场雾霾,让伦敦市民遇到了二战遭遇德国空袭之后的最大一次损伤,只是一次是人祸,一次是天灾。

  提起那场伦敦的雾霾,如今生活在北京的邱老记忆犹新,只是他把那场人们潜意识中归罪于天灾的灾祸称为人祸。

  时年20岁出头的他在伦敦求学,正在医院实习的他深刻体会了雾霾的可怕。

  “所有人戴着口罩,整个街头能见度几乎为零,人们的咳嗽声不绝于耳,医院内人满为患。”曾一度沉湎于伦敦的朦胧景色中的邱老,突然间意识到,短暂中的浪漫感觉其实是一个佩戴着“面纱”的“隐形杀手”,它的娇柔之态正在一步步揭开。

  “人祸,雾霾不是天灾,是人祸造成的。”邱老肯定地认为。

  通过查阅资料,千龙网记者了解到,伦敦的雾霾并非突然而至,早在中世纪,伦敦就开始出现煤烟污染大气的问题,当时的英国国会还颁布过国会开会期间禁止工匠使用煤炭的法令。由煤支撑的工业革命开始以后,由于工厂大多建在市内,居民家庭又大量烧煤取暖,煤烟排放量更是急剧增加。英语London Fog(伦敦雾)的说法也由此而来。

  雾霾可破,它并非不可战胜的。

  1952年年底的雾霾侵袭,让英国政府下定决心彻底与这个恶魔不再见。

  1953年,伦敦专门成立了比弗委员会,制定对策遏制雾霾。

  1956年,英国颁布《清洁空气法案》,强制伦敦市区的所有工业电厂关闭,城市中设立无烟区。这部法案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

  与此同时,政府全面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用灶方式,减少煤炭燃烧,改造天然气,政府补贴70%改造居民家用壁炉。违反政府规定者,将受到10—100英镑乃至监禁3个月的处罚。

  1974年,英国政府再次重拳出击整治环境污染,《污染控制法》规定了机动车燃料组成,严格限制油品中的硫含量。

  1993年,英国又一次对雾霾说不,所有新车加装催化器减少污染。混合动力低污染公交车投入运营。政府公务用车几乎绝迹。

  2003年2月开始,伦敦市政府对周一至周五早7点到晚上6点半进入市中心约8.5平方公里(现在扩大为22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机动车,每天征收5英镑(现在上升为11.5英镑)的“交通拥堵费”;2、鼓励新能源和公共交通系统的利用,大力推广自行车,计划是在2015年完成12条高速公路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设立1000英里长的自行车路线网;3、购买电动车享受高额返利,免交汽车碳排放税和汽车拥堵费;4、加强绿化建设;5、实时监控空气质量,建立严密的大气监测网。

  LondonFog(伦敦雾)、雾都的称谓,与伦敦就此别离。

  英国的雾霾治理取得了胜利的同时,中国也在向雾霾宣战。

  2014年,亚洲开发银行与清华大学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报告,该报告称,全国500个大型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卫组织的空气质量标准。全球十大污染城市,中国占了七成。

  中国的雾霾之战已经到了严峻的时刻。

  雾霾不再独属北方城市,淮河以南,也同样遭受侵扰。而世界其他各国,也在不同程度的遭受雾霾之害。

  被称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大城市的印度首都新德里实行严格的单双号限行举措;关闭市内重污染发电厂,暂时禁止大型柴油汽车销售,并要求出租车公司改用压缩天然气。

  法国,也于2014年3月17日开始尝试汽车单双号限行措施。就连摩托车也包括在单双号限行之列。

  德国,设立“环保区域”,只允许符合标准的车辆驶入;要求机动车安装过滤颗粒物装置。

  日本,自2000年开始,强制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禁止超标车辆运行,目前所有出租车全部使用天然气;强调绿化,东京市要求所有新建建筑拥有至少20%的绿化面积,多种树不种草。

  各国的举措不尽相同,拥护与质疑之声也不绝于耳,可是无论怎样,这些举措实施之后,空气环境质量的提升却让所有人深深受益。

  在中国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中,各种治理措施也都在进行之中。早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就实行了汽车单双号限行措施,北京的空气质量大为提高。

  2014年11月,APEC会议期间,单双号的限行措施也直接或间接让北京获得了“APEC蓝”的称号。

  直至之后,每逢空气雾霾红色预警,北京都会实施单双号限行措施。

  北京,具有污染性质的工厂、企业被搬离。不适合这座城市发展的一切都被疏解。2015年6月1日,北京实行最严控烟令,所有带顶带盖的公共场合严格禁烟。

  虽然做了很多,可是雾霾这个阴影似乎还在围绕在京城上空。

  究竟是什么导致的雾霾?这个课题也成为人们日常谈论的话题。

  “控制车辆,实行单双号限行常态化。”北京市民王先生说,车辆单双号限行,加大公共交通运营力度,雾霾会远离北京。

  “单双号限行我赞成,可是拥挤的地铁、公交车,人们的出行能够保障吗?”虽然也赞同单双号限行,但是市民张先生则表达了担忧。

  拥挤的交通,阴霾的天空,让北京这座城市中的人们开起了各种玩笑,甚至有人说,“如今不吸霾,就会觉得浑身不畅。”玩笑归玩笑,可是这也透露了人们在无奈中的一种自嘲。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有关人士则表示,单双号限行、疏解污染企业、加大对燃煤、汽柴油成分的措施、增强人们自觉维护空气质量,一定可以让雾霾这顶帽子离开北京上空,离开中国、离开世界。

  “但是要考虑到一点,所有大城市都面临着一个严峻问题,城市拥堵无异于是车辆增多造成的,如何让人们出行方便,也是任何一个政府要考虑的问题,这就要加大公共交通出行,大力推广新能源车,加大宣传自行车出行。”该人士认为,雾霾可胜,决心要大。

  邱老告诉千龙网记者,人祸造成天灾,人祸可以避免,我们要下定决心打赢这场雾霾阻击战,北京不应成为下一个雾都。

  苏女士说,如果北京的空气质量能够提升,雾霾不再光顾,她舍不得离开北京。

  钟先生讲,北京,他工作几十年来,全国各地都去过,唯独北京没有来过,他渴望来这里旅游,渴望见识北京独有的风貌,可是他不愿北京再有雾霾。

  战斗还在进行,其实,进入2016年之后,北京这些日子的蓝天似乎在增多,有人将蓝天的出现归功于风。但是,有市民则认为,雾霾的治理不是一朝一夕,北京所做的努力正在逐步显现成果。(文/千龙网记者 田北北)

news.sohu.com false 综合 https://interview.qianlong.com/2016/0113/271755.shtml report 3734 “雾霾,橙色预警、红色预警、车辆单双号限行。”曾几何时,蓝天对于北京而言并不稀罕,可是,如今,雾霾似乎已经成了北京的代名词。2015年12月5日夜间到9日,北京
(责任编辑:潘奕燃 UN657)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