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董鑫 刘洋 解丽)北京城市空间布局可以像“三个圈”,大兴或将规划为公共服务副中心……市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昨天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嘴中不断冒出“副中心”、“城市格局”等一系列“热词”,他建议加快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建设地方立法,未来,除了通州区作为行政副中心,北京或将再规划大兴区作为公共服务副中心,以及保定、高碑店和涿州作为城市副中心,承接中央行政机构和央企的转移。
加快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建设地方立法
连玉明认为,作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通州区应首先发挥好三大作用,包括成为治理“大城市病”的新引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先行者、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等。同时,也应避免急于求成,重蹈“摊大饼”的发展模式,避免空间连片发展,行政副中心外围要进行空间隔离,加强与城市核心区的绿化隔离带建设,避免由外向内“摊大饼”,处理好通州与外围城镇(燕郊、香河、大厂等地区)空间关系、错位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
连玉明向北青报记者表示,城市规划及建设应该遵循权威、合法、可持续的原则,从根本上保证北京行政副中心的建设,应该用法治引领和保障。国内城市副中心往往是由市级政府直属负责,目前我国还未针对新城建设或城市副中心建设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但是作为北京市未来发展的重大事项和我国特大城市治理城市病的有效探索,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北京市相关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对市行政副中心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做出明确规定。
因此,连玉明建议,应把城市副中心建设立法尽快纳入北京市立法规划,同时在法律出台前加速制定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建设相关条例。
副中心建设应强调“职住一体”
伴随城市副中心的规划落地, 通州未来的建设理念及建筑标准问题受到各方持续关注,也成为本次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
“首先我认为应该强调职住一体,让居民居住和就业尽量放在一起,避免加剧人都搬到通州以后,又往市中心工作来回跑。”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郑实表示。
为达到这一目标,郑实建议,副中心建筑的设计、城市的规划,包括路网设计都不能像过去一样宽而稀,而应窄而密。以交通系统为例,应该更加为绿色出行提供便利,如公交、地铁、自行车、步行系统,都要为人的绿色出行来服务,而不是像以前,以汽车出行为导向,满足解决停车难问题的需要。
此外,在副中心新建筑的风格方面,郑实也提出,以前的一些建筑确实存在追求华而不实的形象,建筑标准过高,用“扭曲的政绩观”带来奇奇怪怪的建筑的问题。
郑实认为,未来副中心的建筑应该更加平和、朴实、体现绿色可持续的“性格”,“以政府机关建筑形象为例,就应该做得更加平和、亲民,‘对称大开间’的感觉已经是过去时了。”
大兴或将规划为公共服务副中心
未来北京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空间布局?连玉明表示,北京的格局可以有“三个圈”,第一圈是东西城的历史文化名城。第二圈是朝阳、海淀、丰台和石景山,打造新加坡式的花园城市,用绿化带来划定发展边界。第三圈则是以副中心为主的城市群。
连玉明介绍,未来除了通州区作为行政副中心,北京或将再规划大兴区作为公共服务副中心承接医疗、商务、教育等功能。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到,要规划建设具有相当规模,与疏解地发展环境相当的集中承载地,来重点疏解部分中央行政及其事业单位。集中承载地有几个条件,区位优势,土地、水资源、能源保障,环境承载能力,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特别是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等高效便捷的轨道交通因素。”连玉明表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