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讯(记者王硕)昨天上午,当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举行之时,北京正在遭遇春节后首次重污染。“雾霾”毫无意外地成为记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对于坐在发布会台前的大会发言人傅莹来说,这是她作为人大会新闻发言人的每年“必考题”,4年来每次都要被问及。
2013年,傅莹首次被问到雾霾问题时,是公众刚刚关注空气质量的开始,也是人大环境立法和监督的开始。作为大会发言人,傅莹表示,她也非常关心这个问题。“每天早上拉开窗帘都要看一下今天有没有雾霾。”
在当年的发布会上,傅莹承诺,全国人大将倾听和积极地回应人民的呼声,加强环境保护的立法,包括修改和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和环境保护法等,并加强相关监督和检查。
2014年的新闻发布会上,再次被问到雾霾问题时,被称为“史上最严厉治污举措”的“大气国十条”已经出台。新环保法也在全国人大经历了三审。面对提问记者,傅莹显得轻松了许多,对记者笑言“觉得你脸上都带着几分阳光了”。
2015年的新闻发布会时,新的《环境保护法》已付诸实施,同时,全国人大又启动修订了《大气污染防治法》。此次,媒体开始关注这些法律如何保障实施的问题。对此,傅莹回应说,新《环保法》是“有牙齿”的环保法,将对污染“零容忍”。
今年,京华时报记者再次就雾霾问题向傅莹提问,专家关于“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实现达标要到2030年以后”的判断让很多人觉得时间过于漫长。对此,傅莹坦承,2030年是比较远,但大气污染治理确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难题。她回述了近三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大气污染防治问题上连续高强度的监督和立法工作。2013年的“大气国十条”,2014年的新《环保法》,2015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可以说“一年一个新台阶”。
>>链接
全国人大近三年推动大气污染治理历程
2013
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300多位代表共提出关于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议案10件,周洪宇等30位代表提出制订清洁空气法的议案1件。大气污染防治列入当年全国人大专题调研之一。当年6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确定了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简称“大气国十条”)。
2014
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保法》)。全国人大高度重视《环保法》修订,曾先后两次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第一次收到社会各界1.2万条意见,第2次收到2000多条意见。
2015
年8月29日,经过三次审议,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新法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记者手记
我为什么要抓着“雾霾”不放
我并不想抓着“雾霾”不放,我希望它永远消失。
2015年最后两个月的接连重污染,很多人记忆犹新。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北京1/3以上的天数都处在重污染之中。12月8日,北京启动了有史以来的首次重污染红色预警。10天之后,又启动了一次。
作为一名环境新闻记者,从2011年PM2.5首次进入公众视野,我很清楚,近些年来政府在治理PM2.5上下了多大决心、付出了多少努力。正如傅莹所说,各种“行动计划”、法律法规密集出台,说“一年一个台阶”一点都不为过,但是重污染依然在,尤其在“天不帮忙”时,污染就变本加厉。
在发布会上提问后,很多同事为我点赞。她们都是妈妈,我的问题正是她们的忧虑。如果如专家所说,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实现达标要到2030年,那她们的孩子,那些10后,他们的幼年、少年、青年时代,空气有时会不那么让人满意,尤其在冬季,他们的户外时间将大大减少。
我也是一个妈妈,有一个两岁半的女儿。她喜欢蓝天白云,也喜欢夜空里的小星星。从出生到现在,她经历了北京的3个冬天,在有雾霾的时候,她被告诫不能出门。她已经知道原因了,因为“有空气很脏”。这将成为她童年记忆的一部分。
发布会后,妈妈们追问我得到了什么答案。如傅莹所说,“大气污染治理是一个复杂的难题”,“要付出代价”,我想也要经历等待。但是,我相信,只有全社会继续保持关注,政府部门加倍努力,全国人大继续做好监督,这个“呼吸的难题”才有望早日破解。
我会继续抓着雾霾不放,我相信它会逐渐消失。
京华时报记者 王硕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