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提出“推广替代品来降低解毒人员复吸率”独特意见引起广泛讨论
本报讯 (记者 成小珍 通讯员 穗仁宣) 复吸率高是目前广州禁毒工作中面临的一大困扰,11日上午,在白云区召开的关于重点整治三元里地区毒品问题情况汇报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国强提出独特观点:能否通过推广毒品替代品来减少吸毒人员对毒品的依赖性,降低复吸率,从而减少对社会的危害?
吸毒者毒资每月过万
据了解,广州禁毒工作中面临加大禁毒力度、规范管理等问题,而戒毒的问题一直在困扰有关部门,具体表现在吸毒人员复吸率高达98%,即每百名吸毒人员中可能只有2人能成功摆脱毒品,彻底戒毒。绝大部分人对毒品终生有依赖性,但依赖程度各不相同。据白云区公安部门统计,该区今年1~8月收治吸毒人员671名,其中初吸人员有368名,复吸304名,复吸人员较多。
市人大常委会郑国强副主任认为,每名吸毒人员平均每天的毒资至少要200元人民币,一个月下来要上万元,一般的吸毒人员根本负担不起这笔费用。为有足够的毒资,吸毒人员铤而走险,干起各种违法事件。
郑国强副主任在会上提出独特观点:能否通过推广毒品替代品或研发新药物的方式来减少吸毒人员对毒品的依赖性,降低复吸率,从而减少吸毒人员对社会的危害?
香港推行毒品替代品
郑国强副主任说,目前香港正推行这样的做法,即搞一些毒品替代品,由政府承担部分费用,吸毒人员只要花很少的费用就可服用替代品,以此减少毒资支出,降低犯罪率。另外,替代品毒性作用较小,既可让吸毒人员保持吸毒,又可逐渐降低对毒品的依赖性,以至最后戒毒。香港目前推行一种叫美沙酮(methadone)的毒品替代饮品。
郑国强副主任称,该做法值得广州研究、推行,但具体操作时要注意将其纳入政府控制范畴,对前来的吸毒人员做登记,并且要求每天都来,便于掌握其身体状况等。
推广替代品行得通吗
对推行毒品替代品的观点,与会人员提出不同观点。有观点认为,替代品只能起到维持吸毒的作用,吸毒者没钱的情况下会选择该做法,但一旦有钱,他们肯定还是选择海洛因,替代品不能真正起到戒除毒瘾的作用。除非能找到不会成瘾的替代品或研发戒毒的好药物。
有观点认为,在目前情况下,替代品终究还是替代品,还是和毒品相关,推广替代品一样对吸毒人员的身体有危害。另外,在我国是禁止吸毒的,推广替代品,给人感觉会是一种变相的允许吸毒的做法。
有观点提出质疑,如果效法香港一样推广替代品,政府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究竟能否负担得起?市民对此会不会有异议:为吸毒人员投入,值不值得?有与会人士对推广替代品的做法表示赞同,认为其虽然与目前中国的国情不相适应,但可以减少交叉感染和对社会、他人的危害,关键是要如何管理好、推广好的问题。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