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搜狐
挑战8848
首页邮件短信商城搜索新闻体育财经IT娱乐圈女人生活健康汽车房产旅游教育出国求职动漫校友录
滚动 | 国内 | 国际 | 财经 | 科技 | 社会 | 军事 | 企业 | 传媒 | 校园 | TOP100 | 评论 | 我来说两句 | 新闻中心纯文字版
Sohu 首页 >> 新闻 >> 国内
地球经历近万年来第3次暖期 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暖
2002年4月7日10:14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4月7日电(记者张晓松、董峻)气象专家表示,地球的气候系统正经历一次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这是近万年来地球上出现的第3次暖期。

  记者从刚刚闭幕的首届中国气候大会上了解到,地球的气候一直是呈波动式变化的,冷暖交替出现,目前正处于暖期。近一万年来,地球上气温的波动幅度在摄氏2度到摄氏3度之间,这样一共经历了3次暖期,即全新世大暖期(距今8000年至3000年前),中世纪温暖期(10世纪至13世纪),以及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的这次暖期。

  气象专家说,在目前的这个暖期中,气候也是波动的,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40年代温度一直上升。上个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变冷,以后又上升,90年代是近百年最暖的时期。自20世纪初以来,全球平均表层温度已上升了0.5摄氏度,在北半球过去1000年的任何世纪中,此次升温最为剧烈。

  气象专家还表示,就我国来讲,近百年的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基本一致,气温上升了摄氏0.4度至0.5度。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特别是西北变暖的强度高于全国平均值,长江以南地区变暖趋势不显著,有些地区如四川甚至出现变冷的情况。(完)

  全球变暖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影响不可忽视

  新华网北京4月7日电(记者董峻、张晓松)中国气象局的气象专家丁一汇说,气候变化将使我国主要作物品种的布局发生变化,并影响到种植制度,种植界限北移西延的风险加大。据估算,到2030年,我国种植业产量在总体上因全球变暖可能会减少5%到10%左右,其中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均以减产为主。此外,全球变暖有利于农业病虫的越冬和繁殖,导致更严重的农业病虫与杂草危害。

  我国已连续出现了16个大范围的暖冬,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降水逐渐减少。气候专家认为,全球和我国气候变化未来50年至100年的预测表明,全球变暖将继续下去。这种趋势对全球和我国都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丁一汇说,全球变暖后,黄河及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将可能增大15%左右。随着径流减少、蒸发增大,水资源系统不稳定性和水资源供需矛盾将加剧。在干旱年份,气候变化产生的缺水量将大大加剧我国华北、西北等地区的缺水,并对社会经济产生严重影响。西部地区由于缺乏供水工程等水利设施,水资源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

  气象专家孙冷说,全球变暖使高温热浪增加,这将引起与热有关的疾病和死亡增加。此外,洪涝的增加还将增加溺水危险及腹泻和呼吸道疾病蔓延的可能。

  孙冷说,人类正遭遇包括水和能源短缺、垃圾处理和交通等显著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因高温多雨而加剧。低海拔海岸区城镇化快速发展正在较快地增加人口居住密度,而这些城市处于海岸气候的极端事件危险之中。

  另据统计,全球气候变化及相关的极端事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在过去40年平均上升了10倍。尽管世界各国在加强基础设施和灾害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天气气候灾害事件的经济损失依然快速上升。(完)

  我国采取综合措施应对气候变暖

  新华网北京4月7日电(记者董峻、张晓松)据参加首届中国气候大会的专家介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为了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影响,避免气候变化给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综合对策和措施。

  我国政府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我国政府率先制定和组织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即适合国情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各部门初步建立了气候系统观测网络,包括气象、海洋、水文、农业、林业、草原等各种观测台站。气象部门已基本建成了立体综合气象观测网,包括地面观测网、高空观测网、太阳辐射观测网、天气雷达网、大气本底观测网、酸雨站网、农业气象观测网等。

  我国加强了综合能源规划与管理,逐步建立起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对环境无害的能源供应体系和消费模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污染少的煤炭开采技术和清洁煤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我国还制定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和天然林保护,设置自然保护区等,坚持不懈地开展全民植树造林,推进多林种、多树种、多形式、多层次造林活动,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控制森林资源的消耗,积极开展木材代用。

  我国是全球变化研究和气候变化国际活动的积极支持者。一些国际大型科学计划,如全球碳循环、水资源、全球变化与食物和纤维三个新的联合计划,千年生态系统评估计划等正在筹划和启动之中。(完)

  新闻分析:全球气候还要“暖”多久?

  新华网北京4月7日电(记者张晓松、董峻)随着我国迎来连续第16个暖冬,全球气候变暖的老话题又挂上了人们嘴边。地球变暖带来的变化有目共睹,但大家更想知道,我们的地球还要像这样“暖”多久?

  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关于地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与将来可能的变化,即变冷或变暖说就引起了全球广泛争论,政府和科技界陷入困惑,要求国际组织给予科学的回答。为此,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1988年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用以寻找由于温室气体增加造成全球变暖的证据,并研究是否可以用计算机模式来预测未来气候的变化,并从1990年至今完成了三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

  目前得到广泛认可的说法是,地球的气候系统正在经历一次巨变,而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的气候波动(太阳辐射的变化,火山爆发等)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后者包括:温室气体的增加造成的增温效应,陆面覆盖的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硫化物气溶胶的作用等。在气候波动尚无法准确预测的情况下,人类活动对于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不容乐观的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已经得出结论,全球近50年来的气候变暖大部分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根据这个结论,加上各国有关科学部门对未来100年的全球气候以及气候系统变化的预测,将来全球气候增暖的速率将比过去100年还要快,并且在温室气体稳定后的几十年,这种变暖趋势还要继续下去。

  如果这种预测成立的话,对全球都将产生重大影响,有些影响甚至是不可逆转的、破坏性的,特别是那些对气候变化敏感和脆弱的地区。那么,这种影响又将持续多久?由于地球各圈层间的相互关联,未来整个全球气候系统也将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包括气候变化、温室气体变化、海平面上升、冰冻圈变化、生态系统变化等。由于气候系统的惯性,这种变化将会继续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完)



相关专题:国内
相关新闻:气候灾害造成损失1万亿 中国将参与国际气候研究(04/07 03:07)
专家表示应把气候工作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04/06 23:50)
超高温惊雷和冰雹 今年北京气候严重反常(04/01 06:12)
今年气候严重反常 头三月高温天气屡次打破50年记录(04/01 03:59)
世界气象组织认为气候变化影响人类生活(03/22 20:35)
Untitled Document
搜狐短信推荐
焦点新闻 社会新闻
花边新闻 科技新闻
手机号:
激情美眉灵犀一点通!
邀请心上人一起存短信
三羊开泰,喜迎财神!
发洋财得意洋洋过羊年
祝福也幽默,说给她听
焦点时刻关注世界风云
[谭耀文] 锋火情天
[齐 秦] 野衣裳
[范玮琪] 他没有错
诺基亚经典大图 诺基亚经典大图
诺基亚经典大图 诺基亚经典大图
 

国内版热点话题

分类广告

零投诉留学服务机构
留学移民信息库!
京城院校招生总汇!
MBA、EMBA在职研
A&F英语语音训练营
浪漫甜蜜的爱情始于这里
白肌雪肤的善良女孩
!求医问药名医在此!
雅闻"魔鬼身材"发源地
古都西安旅游指南
征服人间顽疾“糖尿病”
治愈牛皮癣白癜风成现实

搜狐新闻中心24小时值班电话:010-65102160 转6291或65101378 网友信箱 诚聘英才
Copyright © 2003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