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路透社新说“两河”:萨达姆的生死已无退路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4月02日16:23 羊城晚报 |
|
|
在美国总统乔治·布什眼中,当美军跨过伊拉克的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后,就可以直取巴格达而获得战争的胜利;而路透社却把战争中伊拉克的“两河”比拟另外两条河流———一条是当年恺撒大帝夺取罗马前越过的鲁比肯河,另一条则是希腊神话中环绕地狱的冥河。
英国老牌通讯社的这一比拟出自其4月1日的一篇评论文章。文章回顾了过去两周内美伊双方的各种言辞与思潮,以“鲁比肯河与冥河上的伊拉克战争”为题,展望即将爆发的巴格达之争。
“当战争即将进入第三个星期,布什先生领导的、旨在推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战争似乎已经到了覆水难收、欲罢不能的境地,用美国人自己的话说就是:除却胜利,就是死亡,别无他路,”路透社如是开篇。
“我们随同我们强大的军队来了,来结束这个国家独裁者的高压统治,”路透社引用布什3月31日在美国费城的一段讲话,“既然我们来了,就不会却步,我们的步伐不会减缓,直到这个国家获得自由。”
而与布什总统的意思相当,一位美军高级将领当天则在卡塔尔的赛利耶美军战事指挥中心发表了一通“高价论”。他说,美国“已经准备好为赢得这场战争不惜高价,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赶走萨达姆政权”。这位将领谈罢“高价”,还继续阐明说,如果“战争意味着人员伤亡,那么就姑且不惜以人员伤亡为代价”。
路透社说,战争迄今的13天,粗略估计已经有近千人死于硝烟之中。其中,死亡美英士兵人数正在向百人迈近,500多名伊拉克平民死于枪炮,以及未明确切人数的阵亡伊拉克士兵和民兵。
“而这一数字,将在未来的日子里变得不足挂齿,”军事分析家认为,当战争延续到巴格达之争,两军冲突下,城市巷战中,“残酷与鲜血将成为不争的事实。……当与外交手段失之交臂,视野则会变得漆黑一片。”
“联合国变得虚弱,外交界似乎只有鲍威尔还在忙碌……但这位外交家不是在寻找出路,而是继续为战争寻求支持。反对战争的呼声正在夜以继日的轰炸声中日渐消逝,被吞噬得无影无踪,”路透社在这篇评论文章中表现出少有的激烈措辞。
戏剧性的是,在这场战争进行的同时,对垒双方都使用“严重后果”一词威胁对方尽快投降。然而在路透社看来,双方的胁迫不仅没有对对方生效,反而惊恐着整个中东地区,整个世界经济,整个世界文明,乃至于联合国、北约等国际组织都诚惶诚恐。
“我知道我会输,”1991年海湾战争前,萨达姆曾这样对一位法国外交家说,“但至少我死得像个英雄。”但时隔12年,这位伊拉克领导人依然挥师率领伊拉克军队抵抗美军的进攻,而且在言辞上也强硬得丝毫不输于美国。
萨达姆的这种态度,“震撼”了整个地区。
评说至此,路透社援引了萨达姆与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的两段讲话。
“政治,就是当你说这件事时,心里却想着另外一件事。但最终,你既不会做你嘴里说的这件事,也不会去做心里想的那件事,”萨达姆曾经这样解释自己对“政治”一词的理解。
“当它结束,如果它结束,这场战争将给人们留下无法想象可怕的后果,”穆巴拉克1日在苏伊士城这样对自己的军队说,“现在,地球上只有一个本·拉丹;而今后,也许会出现100个本·拉丹……”而美国的政界人士也质问布什,究竟是什么动力促使他“拿美国人的生命、美国人的财富、美国人的声誉去下注一桩没有把握的豪赌”。
路透社说,“回首往事,公元前49年,恺撒大帝越过鲁比肯河向庞贝城开战。当时的罗马法中写着,如果一名将军率领他的军团越过鲁比肯河出征并取得战争的胜利,那么他将成为罗马帝国的君主;反之,则将暴死战乱之中”。
“而在希腊神话中,冥河是一条只有英雄才能频繁跨越的河流,凡人一旦越过就没有退路。”路透社在文章结尾的这两段话点出了把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比拟成鲁比肯河和冥河的真实用意:对于萨达姆的一生来说,他已经“成功地在鲁比肯河上走来走去”;而当美军跨过“两河”后,生死就没有了退路。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