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中国?这个问题已成了国际舆论的一个热点问题。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就不断有人或断言中国危机四伏、即将崩溃,或把中国描述为一个咄咄逼人、威胁别人的国家,其中不乏险恶用心者,妄图以此唱衰中国。
来而不往非礼也。经济科学出版社近日出版的杨再平和向东所著《中国唱不衰》一书,对“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即将崩溃论”等论著一一作了回敬。该书作者认为,纵观数千年历史,中华民族虽几经衰落,然而总是衰而又起,绵延不绝。正是中华优秀精神在背后起支撑作用,中华优秀精神是中华民族自信力的源泉,也是构成中华民族脊梁的骨髓。该书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本报记者为此独家采访了《中国唱不衰》的作者之一、经济学家杨再平博士。
记:“中国威胁论”的论调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到当前一直存在着,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在美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您认为,中国的崛起对世界到底是一个利好消息还是利坏消息,为什么?
杨:当然是一个利好消息。巨大的市场空间,是第一大利好。中国人口众多,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但只有当经济发展了,人们的收入提高了,这个潜在的大市场才可能成为现实的大市场。这是很简单的道理。正如有一篇文章这样描述:外国人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梦想每个中国男人衬衫下摆加长一英寸就能发大财,现在,中国长期存在的这种希望就要成为现实了。
廉价的产品供应,是第二大利好。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将有更多价廉物美的产品供应全球,尽管相应的对口厂商和劳工利益集团可能不会欢迎甚至抵制,但这无疑会给各国消费者带来巨大利益。
丰富的人力资源,是第三大利好。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中国众多的人口必然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而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我国大陆人才资源价格将大大低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开放的条件下,这种丰富的人力资源,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
大量的投资机会,是第四大利好。从某种意义上讲,投资机会与发展程度成反比,与发展速度成正比,这也就是说,越是发展程度较低而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其投资机会就越多。中国就属于这样的国家。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对各国投资者这样具有吸引力的原因。
新兴的增长动力,是第五大利好。由于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它的高速增长必然为世界提供新兴的增长动力。2002年,中国的净出口额减少了1/4,但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只减少了半个百分点左右,这进一步证明中国是一种内需驱动的大陆经济。中国的邻国们大可放心,世界经济衰退几乎不会影响到这个“巨人”的发展,而且中国正逐渐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作为重要的平衡力量,是第六大利好。作为一个人口和地域大国,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一直起着积极的平衡作用。这种作用不仅受到诸多发展中国家的欢迎,而且受到发达国家的重视。而且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其在世界经济中更将扮演不可或缺的平衡力量。总之,一个保持高速增长的中国,不仅不会威胁别人,而且会给国际社会带来极大利益。
记:在日本、美国和欧盟的对华战略中,都有“把中国纳入国际社会”的条目。据说,只要将中国纳入国际社会,强大起来的中国就不会成为一种“威胁”。而“入世”实际上就意味着我国将全面融入国际社会。那么,我国“入世”对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杨:中国加入世贸之后将带来的最显著的影响,就是让人们能够看清楚它的发展方向,并对它的未来产生足够的信心。我们相信,在成为世贸大家庭的成员之后,中国继续开放以及与国际社会全面融合的进程已经变得不可逆转。中国实际上已经无退路可言。如果说过去20年的改革开放主要是以主观意愿为基础,那么,我们可以说,从此之后,中国除了继续推行这一政策之外,已经别无其他选择。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加入世贸对中国政治的影响将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这种政治影响并非是空泛意义上的民主和人权,而是中国的决策模式。在完全接受了国际贸易规则之后,中国制定重大政策的过程将更具专业性,从而彻底摆脱复杂政治斗争的干扰,使过去那种“路线斗争”真正走进历史。但愿国际社会都能这样看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给中国和国际社会带来的好消息。
记:西方目前有种理论,认为东方国家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不会超过20年。如今中国的经济已经有持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在您看来,我国经济能不能突破所谓“二十年大限”?
杨:我认为,在未来20年,仍然有许多因素支持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首先是因为我们的后发优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数小,每增长1个百分点的难度也较小。另外,由于同发达国家在技术上存在很大差距,我国在技术进步的成本上也有后进优势,即:很多技术不必自己研究开发,可以采用模仿、购买等方式实现技术进步。
第二是高储蓄优势。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认为,中国1978年以来显著业绩的最突出特征是其储蓄率,它就像增长率一样是中国真正的经济奇迹。据估计,今后20年,我国的储蓄率仍将保持在35%左右。
第三是二元结构优势。二元结构的存在,可为城镇工业的发展提供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与此同时,人力资源从低附加值的农业转向高附加值的工业本身就产生增长潜力。所以,二元结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落差势能”。
四是大市场优势。人口众多是中国的一个包袱,但从另一方面看,也是中国的一大优势。人口多,什么需求或消费都多,进而都可能形成大市场。有了大市场,就可以取得大量生产和经营的规模经济效益以及更广泛深入分工协作的好处。
五是华侨华人优势。正如邓小平曾指出的,中国的发展可以很快,中国应该乐观地看前途,其中一个条件,就是世界上有5000万华侨华人,这是我们一个很大的优势。
六是入世效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增长来说肯定是利大于弊,其战略意义深远而重大。国外有学者预测,加入W TO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达2个百分点,国内权威部门的测算说,加入W TO将拉动我国经济增长0.7到1个百分点。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加入W TO后第一年的经济运行情况比预料的还好。
记:您上面提到有六大优势将会支撑中国经济在未来20年中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但事实上,当前我们的经济发展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三农问题,收入差距问题,而且往往老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的时候,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变革时期出现的繁多问题?
杨: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问题。我国正处在社会大变革时期,而国际经验表明,大变革时期往往是问题繁多的时期。我认为,我国目前和将来一个时期就主要面临以下十个问题:一是就业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又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而不可避免地要分流和淘汰相当一部分剩余人员的特殊时期,就业问题就更加突出、更加尖锐,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21世纪初期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
二是社会保障问题。尽管1998年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很不完善、很脆弱。
三是收入差距问题。收入差距扩大,是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合理结果。但这种合理结果也是有风险的,因为它可能构成潜在的政治或社会动荡的原因。最近把人口分为5个收入阶层的研究表明,最低的3个阶层的相对收入从1980年以来都在下降。仅有最高阶层的比例在增加,约增加15%。在不平等的收入比例中,非常大的变动自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发生。
四是腐败问题。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对腐败的打击力度一年比一年大。然而,腐败仍是经济的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五是社会治安问题。社会治安问题不仅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而且关系社会的政治稳定。
六是金融风险问题。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然而,成也金融,败也金融。由于中国的金融市场仍然是封闭的,中国仍保持着外汇管制,外债和外国证券投资水平相当较低,外部因素不大可能引发中国的银行危机。但是,一些国内因素很可能会导致危机,比如,储户对政府保证存款安全的能力丧失信心、国有企业的状况恶化;比如,如果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破裂,公司的抵押资产将会贬值;比如,银行自身的经营状况在可能因为外国银行的竞争而恶化。
七是财政可持续性问题。这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有足够的财力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另一层含义是要有足够的财政收入冲抵财政支出、财政赤字以及公共债务。
八是国际收支平衡问题。我们的进出口经常项目一直保持顺差,利用外资以生产性资本为主,借用外债以长期外债为主,因而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国际收支平衡状态。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高度警惕这一问题。因为加入W TO以后,尤其是将来资本项目完全放开以后,国际收支平衡的压力会增大,如果不采取措施谨慎防范,出问题的可能性不是没有。而一旦国际收支恶化,就很难收拾。
九是三农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农村人口在我国总人口中还会占相当大的比重,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会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大问题。
十是生态环境问题。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失衡,不仅关系到长远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而且关系到眼前的社会稳定问题。
总之,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处在社会大变革和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情况错综复杂,矛盾纵横交错,诸多事情“剪不断,理还乱”,又怎能没有风险?问题不在于有没有风险,而在于我们对风险是否有足够的估计,更在于我们是否有足够的信心、勇气和办法挑战风险。我坚信,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政府和人民办法总比问题多,总能在改革发展中不断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问题,挑战改革发展中的风险,从而以新的成就向世人显示中国是“唱不衰”的!本报记者王擎 嘉宾杨再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