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王进 吴洁瑾 同尘封在柜子中的档案一样被历史和大众遗忘的,还有矗立在厂子里的老建筑和老机器。 走进位于高雄路2号的江南造船集团大门,不远后左拐,就是一座建于上世纪40年代的日式建筑,当时是日占时期的“三菱重工船厂”办公楼,现在是“江南造船厂”老办公楼。70年间,两段悲喜历史曾在这里轮流上演;而70年之后,上海世博会就将在"江南"现在的土地上举办,工厂搬迁已经箭在弦上,这座老楼的命运没有人能说清。 “我们这里,历史遗迹已经不多了”,站在这座至今窗户都是推拉式样的日本大楼前,江南造船厂宣传科的朱建新说。 厂门之外来来去去的市民每每猜测,这个有着135年历史的老船厂里,也许到处是上世纪甚至上上世纪的古迹吧。 事实上,由于多年来历史风雨的摧折,面积达百万平米之巨的江南造船厂,历史遗迹却寥寥无几,此所谓“繁华已被消磨尽”。大略数来,只有如下几处:清同治年间李鸿章刚刚建厂时的1#,2#船坞;1867年设立的江南制造局翻译处全木结构楼房;1921年建的总办公厅;1931年建造我国第一架水上飞机时的机库;国民党统治时期伪海军司令部大楼。 “基本上没有什么历史建筑了”,江南造船厂宣传部的曾明也这样说。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征集保管部的张文勇曾来过江南造船厂两次,对于江南的百年历史和珍贵老建筑如数家珍。他说,今年4月,征集部已经对全市15家历史悠久的单位所留存的老设备进行过一次调研,包括江南造船厂、沪东中华造船公司、上海船厂和外高桥造船公司等,他在这些单位都发现了大量20世纪初的国外老设备,其中尤以江南造船厂的设备数量最多,年代最古老,如1904年美国制造的矫正机、1918年英国生产的8米长三芯冷割机等,它们都是上海乃至世界近代工业的“活化石”,在国外都已寥寥无几。但是,由于目前这些具有纪念价值的老设备还在使用,因此只能暂时在博物馆挂个号,等到这些设备“告老”时再把他们请进博物管养老。 曾明介绍,如果以为“江南”的历史价值就是那几件建筑和机器,那就大错了。“江南”的历史辉光说来也简单,就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其历史意义正由此而来——中国第一家大型民族工业、中国第一批正规产业工人、中国第一艘机动兵轮、中国第一磅无烟火药、中国第一门工业火炮、第一支后膛装药步枪,甚至第一炉钢、第一艘万吨轮、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等等,都是在这里“呱呱坠地”。 然而厂子即将远走高飞长兴岛。这块承载了一百余年工业的土地,其历史价值将何去何从?曾明说,现在徐家汇的某条繁华商业街上,还立着一根古怪的烟囱;而宽阔的浦东滨江大道上,则放着一枚锈迹斑斑的铁锚,它们是当地某个大型工厂和船厂搬迁后的遗迹。希望“江南”遗址最后不会悲凉如斯。 “我国对自身工业文明的历史,一直不够重视;最近一二十年来,国家、地方、企业才开始逐渐重视起来。作为我国现代工业文明发源地的江南船厂,虽然早就有着‘老建筑不能拆,更不能动结构’的禁令,然而具体怎么保护,我们自己心里也不清楚”。 由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金海、上海船舶工业公司党委副书记谢中全、上海外高桥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孙鉴政三位政协委员共同提出的《吁请对江南造船厂百年厂址内尚存少数特殊老建筑予以保护》的提案,已在市政协立案,并得到市文管委等部门的回应。 由于“江南”遗址与世博会的密切关系,记者就此致电上海市申博委办公室,希望能了解到这些老建筑的最终下落,但是这里的工作人员表示,申博委目前对江南造船厂厂地并未开始任何规划,对所谓的建立工业博物馆、船舶博物馆及商业博物馆等设想,他们也只是在提案见到,正式的规划和设计,现在还未启动。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