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11月9日出生的王文甫老人经历了太多的人生坎坷,也看过了太多的物是人非,但令她想不到的是,已经暮年的她竟又卷入了一场家庭是非之中。6月12日,作为被告,她到法庭应诉。把她告上法庭的不是别人,而是她的亲儿媳和两个孙子。上路
6月12日一大早,王文甫老太太就起床了。吃过早饭,65岁的二儿子张全安和老娘一起动身了。
刚出门,老太太就因腿痛走不动了。张全安劝娘,不行今天就不到庭了。老太太一口回绝:“说话咋能不算数呢,去!”返回家里,老太太两手颤颤地从瓶子里倒出4片止痛片,脖子一扬咽了下去。
在儿子的搀扶下,王文甫老人拄着几乎与身等长的竹竿做成的拐杖,迈动裹着的小脚,一步一步挪到郑州市南阳路上张寨村口等车。
7时,老太太艰难地登上了4路公交车。
刚上车,温情便向老太太扑来。“老奶奶,坐我这儿。”坐在车里的老太太对街景充满了新奇,这儿看看,那儿瞧瞧,脸上的忧郁也一扫而光。
车停停走走,走走停停,老太太渐渐觉得路太漫长了。还没有走三分之一的路程,老太太便烦躁不安起来,车到大石桥,竟忍不住流出了泪。儿子扭头一看,内急的老太太已控制不住,尿了一裤子。为了在8点半赶到法庭,老太太和儿子没有声张,也没有下车回家去换衣服。
倒了3次车,中途上了3次厕所,将近9点的时候,老太太出现在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大门口。正在这儿等候老娘的三儿子张全福迎了上去。
张全安、张全福兄弟俩搀着母亲进了法院的门,刚踏上二楼的楼梯,老太太一个趔趄差点跌倒,两个儿子半架半拉地把母亲扶到设在二楼的法庭。
开庭的时间早已过了,3位原告却没有到庭。苦等
法官让等等原告再开庭。
站不住的老太太坐在地上,一脸无奈地等着儿媳和两位孙子的到来。
在等原告的漫长时间里,王文甫老人和两个儿子向记者讲述了老人打官司的前前后后。
王文甫老人说,她一共生了7个子女,但因生活困难,把其中的5个送了人。身边的老二全安和另外两个女儿是后来找回来的,至今她还有两个儿女不知下落。她非常偏爱长子,含辛茹苦把大儿子养大。大儿子在外工作了20年,又是老太太把两个孙子张天、张正(均为化名)带大。老太太算是养育了他们父子两代人。大儿子倒也孝顺,但不幸于今年1月17日病故。就在老太太还没从失子悲痛中解脱出来之时,去年的阴历腊月二十三,儿媳和孙子却把老太太“请”出了家门。无奈,老太太只好把儿媳和两个孙子告上了法庭。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老太太依法享有在原居住地沙口村房子的居住权。儿媳和孙子不服判决,上诉到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今天我就是来看看他们还有啥说道。”老太太说。
记者从老太太递过来的金水区人民法院下达的判决书上看到,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被告未予答辩”。张全福和张全安说,是他们无脸见老人了。
据二审原告--儿媳和孙子此前向法庭提供的答辩状称,儿媳和老太太不能相处的主要原因是婆媳关系不好,儿媳身体不好。
据老人的两个儿子张全安和张全福说,当时看大哥生活过不下去,张全安就把大哥的二儿子张正过继过来了。张正就是吃着奶奶没有奶水的奶长大的。可在金水区人民法院下达判决书后,张正的妻子和两个妹妹来到老奶奶的住处又打又骂。记者从老太太手持的司法鉴定书上看到这样的文字,“(王文甫)3天前不慎被人打伤,左手背、胸部、右侧肋部皮下淤血,呼吸、咳嗽时疼”,“上述损伤属轻微伤”。张全安和张全福说到痛处,王文甫老人哽咽不已。
10点过去了,11点过去了,3个原告始终没有露面。老太太已无力支撑了。判决
等待无果。主审法官娄尚文说:“按法律规定,法院向3名二审原告下达过传票,且也有回执。现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只能按撤诉处理,继续执行原判决。”
王文甫老人听到法官的话,不禁失声痛哭,向法官连连作揖,感谢法律主持公道。
由于二审原告拒不到庭,王文甫的儿子张全安、张全福代为母亲准备的答辩状也没有派上用场,他们要法官给老太太的孙子们补一补法律课的请求自然也无法实现。
走出法庭,老太太挺直了腰杆。11时10分,法官娄尚文与老太太在法院大门口道别。
看到老太太走不成路,记者开车亲自送她回暂居地张寨村。
回去的路上,老太太望着车窗外晴朗的天空,若有所思。蓦地,她说她想看看曾给予她道义上支持的人们。致谢
11时40分,老太太拄着竹竿来到大石桥附近的沙口村社区办公室。
看到老太太进来,社区办公室的9位同志齐刷刷地站起来为老人让座,大家纷纷说道孙子的不是,要求记者把老太太孙子的名字和工作单位点出来,让他们的单位督促一下自己的员工,让道德规范进万家落到实处。
王文甫老人哭着向社区办的工作人员道谢,感谢社区办的同志在她最困难的时候给她的支持。社区主任孙蔚春得知法律已支持王文甫老人回原居住地后,十分高兴。孙主任说,这事太典型了。两个孙子都有房子,老太太和儿媳共住80来平方米的房子。在今年春节前,他们竟要把老太太“请”出家门。为让老太太过个平安年,社区办只好给老太太找了个出租房让她住下。她的另两个儿子住的是五层以上的高楼,老太太上不去,也不像原来住的一楼房子有暖气,老太太要求回去居住,可就是办不到……
社区办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他们想请求法院到他们社区再开一次庭,让更多的人受受教育。
11时57分,老太太在孙主任的搀扶下走出了社区办公室。回家
20分钟后,王文甫老人在儿子张全安的搀扶下下了车。驻足张寨村村口,老太太手搭凉棚痴痴地望着200米外同乐小区中孙子的住房……
“啥时候能回家呢?”记者问。
“啥时候能回家呢?”老太太也在问……
昨天下午,王文甫老人的两个孙子张天、张正来到本报,向记者阐述了他们对此事的态度,并答应今天接受记者的专访,把他们的想法和盘托出。敬请读者关注本报关于此事的后续报道。(记者孙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