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次试验结果证明:“哥伦比亚”被泡沫击落(图)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7月08日05:10 人民网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人民网7月8日讯 调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解体爆炸之谜的独立委员会宣布,有关人员7日向模拟的航天飞机机翼发射了一块泡沫绝缘材料,结果在机体表面形成了大约2英尺长(60多厘米)的大口子。据悉,这是为确定“哥伦比亚”号失事原因而进行的第七次(最后一次)模拟撞击试验,也是破坏效果最为惊人的一次,让现场观看人员惊讶不已。这次试验最终确定了造成飞机解体的罪魁祸首(软呼呼的泡沫材料)。据悉,本次空难的最终调查报告将在七月份晚些时候向社会公布。
电视录像显示,在“哥伦比亚”号发射升空过程中,一块重量不到两公斤的泡沫材料从机身下部的燃料箱上脱落后,击中了航天飞机的左翼前端。此后,就有人怀疑,这次撞击可能对机体表面隔热瓦构成了伤害,但美航空航天局(NASA)高层认为,本次事件并不严重,“哥伦比亚”号可安全返航,结果在航天飞机重新进入大气层后,超高温空气从破损处进入机身内部,并造成飞机爆炸,七名宇航员丧生的悲剧。各方因此指责NASA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在此事中难逃罪责。
在试验中,研究人员使用高压枪将泡沫以每小时将近1000公里的速度,发射撞击到模拟的机翼上(来自“亚特兰蒂”号的真品)。现场共有12部高速摄像机(六部在机翼内部,六部在外部)负责捕捉具体撞击过程。此外,还有数百个传感器承担着收集相关震动数据的任务。同此前试验不太一样的是,本次承担撞击任务的泡沫“整体拍到”了航天飞机表面,此前则是“小角度撞击”,因此破坏力更为惊人。有关方面正在研究机体表面强化碳纤维材料未能抵抗住类似撞击的原因。
为弥补自己的损失,NASA近日曾宣称,有意设计出一款新型航天飞机“替身”(太空轨道飞机),并将于2008年投入使用。与传统的航天飞机相比,这种号称“最先进技术结晶”的宇宙飞行器安全性更高、操作更加简便,甚至不需要长期准备就可反复升空作业。可惜,目前除了NASA以外,竟然没人对这种宇宙飞行器“感兴趣”。负责拨款的国会议员甚至强调,自己对上述计划“了解太少”,其他专家也指出,这种飞机只能往返地面和国际空间站,为“缺乏远见的短期行为”。
据悉,新型太空轨道飞机应该具如下特色:第一,这种飞机不安装航天飞机那样大推力引擎,将由运载火箭被送入轨道,并且通过其自身携带的小型推进系统在太空中活动。第二,这种飞机的主要用途就是将宇航员送入国际空间站,并承担在紧急情况下向地面转移宇航员的重任。第三,由于载重量太小,这种飞机不能替代现有航天飞机。专家估计,完成上述太空轨道飞机研究发展计划需要90到130亿美元。并可能要比设计航天飞机替代型号的花费还要昂贵许多。
美国目前剩下三架航天飞机“奋进号”、“发现号”和“亚特兰蒂斯号”。NASA表示,将尽早制定切实可行的太空抢修方案,以便实现在今年底或者明年初某个时候恢复航天飞机的载人太空飞行的目标。NASA负责人宣称,有关部门已开始着手研究上述“抢修计划”的可行性,并强调这一任务并非“高不可攀”。他指出,NASA将“竭尽全力”确保剩余三架美航天飞机的飞行安全。(高轶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