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5月19日消息 美国《时代》周刊发表文章,谈天才儿童问题,认为天才儿童虽有天赋,但天赋的发展仍需要进一步培养。 转自搜狐 越南的神童 转自搜狐 快三岁时,阮山(音)喜欢在湄公河三角洲破旧不堪的家中看爸爸妈妈下棋。像所有蹒跚行走的孩子一样,他缠着他们让他也玩玩。他们同意了,以为不一会儿他就会把棋子扔得满地都是。令他们吃惊的是,小阮没有把象棋当玩具。他不仅知道怎么摆棋子,而且,通过仔细观察,他还学会了许多复杂的规则。 转自搜狐 一个月内,他便轻松地战胜了父母。4岁时,小阮参加了越南全国锦标赛,与比他大好多的孩子同台竞技。7岁时,他已经能战胜他们。现在,12岁的小阮是越南年纪最小的全国冠军,未来的国际象棋大师。 转自搜狐 小阮的父母都是教师,谈到在其他方面都很普通的小阮,他们也无法解释孩子怎么会具备国际象棋方面的天才。他父亲认为这纯属巧合。而小阮自己似乎认为这个问题不值得考虑。对他来说,国际象棋复杂的战略就像嚼泡泡糖一样自然。 转自搜狐 大脑运转活动高于普通儿童 转自搜狐 小阮这样的天才儿童如何获得异乎寻常的能力,科学家们还无法解答。直到最近,他们才开始探寻天才儿童的文化和生物根源。新的研究证明了科学家们长期以来的猜测:就大脑的运转方式而言,天才儿童与普通孩子明显不同。 转自搜狐 美国心理学家迈克尔·奥博伊尔利用磁共振扫描仪对具有数学天赋的儿童的大脑进行了扫描。结果令人惊异:有数学天赋的儿童右脑的代谢活动是普通孩子的六至七倍,而右脑是协调图形识别与空间认识的,这正是数学与音乐所需具备的重要能力。扫描还发现,这些儿童的额叶活动频繁,额叶在协调思维与提高注意力方面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普通孩子在完成同样的任务时这部分大脑几乎是不活动的。 转自搜狐 奥博伊尔认为,虽然天才儿童的大脑与普通儿童在结构等方面没有区别,但天才儿童的专注能力似乎更强———更善于利用必要的脑部资源来解决问题和学习。他说:“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这些孩子的大脑与其他人一样,只是运转的速度是别人的两倍,工作量是别人的两倍,这种量的解释看来是不正确的。他们的区别主要是质量上的。” 转自搜狐 天赋的发展在于培养 转自搜狐 那么神童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天才是遗传决定的,还是通过环境造就的?科学家们对此还没有定论。 转自搜狐 研究表明,原始的智力(通过智商测试)在很大程度上是遗传决定的。但智商高与天才行为之间没有绝对的联系。例如,所谓的白痴学者在某个领域具有异乎寻常的技能,如果不是因为总的智力较低的话甚至可称为天才。弗林德斯大学的教育专家麦卡恩说,许多有创造力的孩子不一定智商高,因为他们在标准化测试中得分并不高。她说:“有创造力的孩子往往寻找不同的方法来回答问题。” 转自搜狐 研究人员认为,抚养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天赋得到发展还是抑制。心理学家温纳的研究表明,天才儿童的父母往往能给孩子提供鼓励性的环境:他们的家中有很多很多书;他们在孩子很小时就给孩子读书;他们带他参观博物馆或听音乐会。他们不是居高临下地跟孩子说话,而是给他很多的空间与自由。如果孩子表现出天赋,他们会想尽办法鼓励这种天赋,当然,这种鼓励应该是适度的。 转自搜狐 神童推动父母 转自搜狐 人们通常以为,每个神童的背后都有一位苛刻的父母,换句话说,就是“喜欢孩子的成功多过孩子本身”的父母。然而麦卡恩说,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实际上,就神童而言,不是父母推动孩子,而是孩子在推动父母。印度12岁的钱德拉·谢卡尔就是一个例子。6岁时,小谢卡尔就偷偷地在家里玩电脑,这使父亲苏布拉马尼扬非常吃惊。他回忆说:“一开始我担心谢卡尔会触电。”但很快,谢卡尔在编程方面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天分。于是父亲给他请了一位计算机老师。 转自搜狐 似乎没有什么难题可以把小谢卡尔吓倒。当他听说一个17岁的美国人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合格微软系统工程师以后,就下决心打破这个记录。苏布拉马尼扬说:“起初,我和他的老师都认为这是个不现实的目标,但谢卡尔非常坚决。”经过6个月的训练,谢卡尔于2000年通过了考试,当时他才10岁。 转自搜狐 现在,12岁的谢卡尔已被安纳大学破格录取。他笑着说:“我喜欢板球和足球,跟同龄的孩子没什么两样。” 转自搜狐 但天才儿童也要为自己的天赋付出代价。13岁的日本孩子大野安静,沉默寡言,跟他的年龄很不相称,在一群吵吵闹闹的同学中很不起眼。但自从他6岁第一次去纽约时随手画了第一幅画“自由女神像”以后,大野一举成名。他8岁时举办第一次画展;此后出版了好几本书,见过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和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大野的母亲说,她曾打算让大野与几个美术学院的学生合办画展,“但没办成,因为他们每年只创作一两幅作品,而大野要上学、做作业、和小朋友们玩———一年至少完成300幅作品”。(完) 转自搜狐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