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哭无泪。舟山海洋渔业局曾编制了一份《赤潮ABC》的宣传手册,记录了东海海域发生的历次赤潮危害,发放给渔民和养殖户。舒云华说: “赤潮的威胁从来就没停止过,一次的大意,可能后果就是严重的。”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透露:近年来我国海域赤潮发生次数逐年增多,发生时间不断提前,3年间增加5倍之多。去年,全国海域共发现赤潮77起,累计面积达15000平方公里。对沿海地区的渔民而言,赤潮简直是场挥之不去的噩梦。
今年5月下旬,赤潮又来。发生在浙江舟山附近海域的赤潮逐渐扩大,已达1500平方公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警告说,引发此次赤潮的优势藻种为无毒性的具齿原甲藻,同时还有一定数量的具有毒性的亚历山大藻,要求各地政府引起关注、尽早防范。上海人也许不知道,随着赤潮来临次数的增多,说不准哪天对虾,刀鱼等水产品,会像大黄鱼一样绝迹餐桌。
记者赶到舟山时,距赤潮出现仅过7天,怎么也想不到会与其失之交臂。当地人说:前几天,舟山连下两天暴雨,雨后,方圆数百里的赤潮顿失无踪,这就是赤潮的神秘。王明海,桃花岛附近的老渔民。据其回忆:在赤潮的范围内,海水都呈赤红色,表面是一堆泡沫似的杂物。
舟山海洋渔业局养殖处舒云华说,赤潮的颜色取决于引发的藻类,有时甚至会出现无色的状况。从某种角度说,将赤潮比作癌症不仅是一种类比,两者在原理上有诸多相同之处。在一定条件下,赤美丽赤潮暗藏杀机潮生物被诱发疯长、繁殖,引发海洋生态过程发生异变,打破了海洋食物链,如癌细胞的滋长吞噬人体自身生理平衡一样。
夜光藻是舟山附近海域引发赤潮的常见生物之一,它在自身繁衍中能分泌大量黏液,在赤潮所到之处,大量的黏液附在鱼和贝类的鳃上,阻碍呼吸,令其窒息而死。更让人恐惧的是,某些藻类还含有生物毒素,鱼虾、贝类等摄食了这些有毒的海藻后,会引发中毒乃至死亡。倘若这些水产品流入市场,被人食用,就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爆发的赤潮还在海中消耗了大量养分,厚度可以达到数十厘米,其遮蔽海面,抢先吸收阳光,让水下生物得不到足够阳光,从而造成大面极死亡。窒息、释放毒、争夺阳光,这正是赤潮色彩斑斓的美丽外表下暗藏的杀机所在。
“赤潮现象虽然早就有,但近年有明显增多的迹象”。舒云华带着忧虑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舟山附近海域已先后发生了四五次。5月26日,东海附近的爆发赤潮面积最高达1500平方公里,并向舟山桃花岛附近蔓延,正当渔业部门提高警惕,发出警报时,一连2天的暴雨化解了危机。 欲哭无泪。舟山海洋渔业局曾编制了一份《赤潮ABC》的宣传手册,记录了东海海域发生的历次赤潮危害,发放给渔民和养殖户。舒云华说: “赤潮的威胁从来就没停止过,一次的大意,可能后果就是严重的。”虽然,这并不是今年舟山海域第一次发生的赤潮,但舒云华仍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说:这2年,发生赤潮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与前几年相比,增幅明显,给养殖业带来的威胁也越大。
作为抵抗“赤潮”的第一道防线,舒云华承认:渔业海洋部门的压力很大。浙江沿海海域赤潮造成的危害让舟山人记忆忧新,1987年舟山枸己海区发生赤潮,使得该区域养殖的扇贝、鲍鱼大量死亡,由中科院海洋局高价从美国引进的海湾扇贝死亡过半,幼扇贝死亡70%,稚扇贝死亡40%,养殖户养殖户欲哭无泪大连芦岛根据舟山市渔业部门的经验,即将到来的夏季将是赤潮爆发最严重的季节,温度持续升高,营养物质的丰富,台风季节尚未来到,让水流相对平稳,这些都给赤潮生物提供了繁衍的重要条件,也是赤潮爆发的温床。专家坦言,对于赤潮,没有好的办法,唯一避免和减少损失的方法就是:提前预警。
赤潮的警报在发出后,养殖户通常可以采取的做法是关闭进水口,等待赤潮过去;笼养的扇贝、鲍鱼等,则将其沉入深海,避免与赤潮接触。尽管舟山有关部门对赤潮的发现率很高,但危害仍不能完全避免,在茫茫大海上,赤潮有时的爆发速度极快而且飘忽不定,“今天它可能消失,明天又可能出现,今天它朝南面漂,晚上一起风,方向就可能改变。”据渔业部门人士介绍,今年以来,受赤潮影响,当地养殖美国对虾的育苗率极低,甚至1000万的虾苗最后育种只有几十万。
这样的养殖场,舟山有12个,亏损严重。 赤潮是大自然给人们的一个警告。采访中,有关专家不断对记者感叹。
源头来自内陆江河
研究一下我国赤潮频发区的分布不难发现:这些区域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河口和内海湾海域,而这些海域正是沿岸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排水、江河泾流的排放区,废水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盐、铁锰微量元素和有机物为赤潮提供了物质基础。早在1999年,舟山市海洋局在对沿海海域的调查报告中就发出警报,全海域的磷、氮等指标全部超标,无机氮超标率达86%,总磷全部超三类水质标准。舟山海域是长江、钱塘江口和出海口的交会之处。调查报告也证实:海域污染的源头,是内陆江河将大量化肥、农药、工业和生活废水带入海域,而内海湾水体相对稳定,加上适宜的温度,为赤潮的爆发创造了最佳条件。
“赤潮”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异常地急剧增殖,爆发性地繁殖聚集,随海浪漂移,使海水被生物染色而改变颜色的现象。赤潮是指海水变红得名。实际上赤潮海水不一定都是红色的,随着形成赤潮生物种类的颜色不同,赤潮颜色是不同的。如夜光藻引起的赤潮是粉红色的,虫缢虫引起赤潮是红色的,绿色鞭毛藻如眼虫引起的赤潮是黄绿色的,骨条藻引起的赤潮是灰褐色的,赤潮异弯藻引起的赤潮是酱油色的。形成赤潮的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据统计,世界上赤潮生物大约有200多种,除属于细菌和原生动物外,大部分属于浮游生物。如兰藻、甲藻、硅藻、绿色鞭毛藻、绿藻等。我国沿海赤潮生物有80余种,有毒赤潮生物38种,甲藻就占了31种,绿色鞭毛藻5种,定金藻有2种。
赤潮新闻背景
相关链接
■1999年,我国赤潮通报1999年,中国海域共记录了15起赤潮,比1998年减少7起。15起赤潮中,以7月13至21日发生在辽东湾的夜光藻赤潮面积为最大,达6300平方公里,持续9天。赤潮生物仍以甲藻类为主。1999年的赤潮未造成人员中毒事件。
■2000年,我国东海海域发生大面积赤潮2000年5月18日,东海海域发生大面积赤潮,其面积约4千平方公里。中国海监总队出动“中国海监40”船及“中国海监B3808”飞机对北纬30度11.2分,东经122度20.7分处赤潮发生海域进行应急监视。经对赤潮样品和水质环境分析确定,赤潮生物厚度2-6米,密度最高值在水下2米处,赤潮生物物种以原甲藻为主。平均密度6×1000000/升,另一种为有较大毒性的多甲藻,平均密度8×100000/升。
■2000年,我国福建海域发生大面积赤潮2000年5月19日下午17时15分,“中国海监62”船,在福建省北部海域,距沙埕港16公里的海域,即北纬27度01分,东经120度27.3分处发现面积约200平方公里的赤潮。赤潮生物呈赤红色,形状为条状和片状。
■跟踪监视东海区赤潮现象2000年5月20日,“中国海监B3808”
飞机继续对发生在东海区的大面积赤潮进行跟踪监视,海洋监察员于12:52时在29度4分N、122度27分E(舟山沈家门北偏东50度方向约11海里)附近海域发现大面积赤潮现象,海监飞机对赤潮进行了航测,测出赤潮发生面积约为5000平方公里,赤潮发生海域与前一天基本相同。
■浙江省舟山渔场海域遭遇赤潮2000年5月19日,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在连续实施海空联合动态跟踪监视监测后,上午10时,“中国海监B3808”飞机和“中国海监40”船在岱山岛至中街山列岛海域巡航时发现大面积赤潮,形状呈条状、块状,暗红色、褐色,面积、区域与此18日相同。5月20日下午1时,“中国海监B3808”飞机又一次在舟山渔场海域内发现大面积赤潮,据测算面积约为5800平方公里,发生区域比18日有所扩大。
■象山港、三门湾海域发生大面积赤潮2000年,国家海洋局“中国海监B3808”飞机5月19日上午8点在舟山、宁波附近海域巡航时,在象山港海域发现大面积赤潮,颜色为褐色、紫红色,形状呈条状,面积近200平方公里。另外在三门湾海域发现赤潮,颜色为褐红色,形状呈条状,面积大约为5-6平方公里。近年来,赤潮的频频爆发也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重视,环渤海地区采取了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的措施,其中辽宁、山东两省已在全省范围内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天津和河北沿海城市自2002年1月起也开始实施禁磷。但赤潮一次次的悄然降临也正提醒着人们:保护海洋环境的路还很长。 (特派记者任荣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