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1日电(记者吴晶 刘江) 在中国,文艺常常是社会和政治问题的风向标。《黑洞》、《大雪无痕》等一系反腐电视剧的全年热播似乎向人们诉说:中国的腐败现象仍处于高发期和持续期,而中国反腐力度也日益加大。
成克杰、胡长清、马向东、慕绥新,他们的名字背后都是触目惊心的金钱数字。这些高官们以自己掌握的政治权力,进行财色交易,引发了信任危机。
中国社科院的调查显示:腐败已成为中国城乡居民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届“两会”期间,“腐败”在网友“提案”中列居前三位。
“权钱交易”、“黑金政治”需要特定的土壤。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马鞍山市金家庄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童海保长期工作在反腐第一线。他说,腐败与体制有一定关系,特别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重要历史时期,经济犯罪率上升是很正常的。世界各国在发展过程中都有类似的经历。
近年来,中国已把“反腐”提升到关系党和国家存亡的高度。国家主席江泽民指出:腐败犯罪的存在置党和人民于水火之中。只有惩治腐败才能融洽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才能把经济建设、民主与法制建设向前推进,才能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国家安定富强。
人大代表、中国优秀检察官方工说:中央纪委集中了纪检、检察、公安、税务等部门,形成了强大的反腐合力。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韩杼滨11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做工作报告时说,过去5年来,中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207103件,其中,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百万元以上的大案5541件,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干部12830人,依法查办了成克杰、胡长清、李纪周等一批严重腐败分子。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说,“反腐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
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政府提高了“寻根纠错”的能力。2002年3月,北京率先实施“阳光政策”,首次将建房、买房、子女结婚、出国等纳入领导干部重大事项申报范围。这是中国首次将涉及多项个人“隐私”的内容纳入反腐视野,从此“腐败无处藏身”。
政府直面“暗疮”的勇气鼓励了公众反腐的积极性:群众举报和监督的机制不断完善,信访、上访人数不断增多。互联网的介入使开放、互动的反腐机制不断完善,群众对反腐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国家统计局2002年在30个省、区、市的入户调查显示,73.5%的群众对反腐工作表示认可,69.1%的群众认为腐败现象已在一定范围内得到遏制,78%的群众表示对反腐败斗争有信心。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老祖宗”传下的治理名言更具有现实意义。2000年,全国通过公开选拔方式任职的干部达2万多名,相当于前5年的70%。2001年至今,竞聘上岗的领导干部达19万多名,相当于前5年的68%。
刚刚于10日通过的政府机构改革方案专门指出:政府部门还要规范、透明,不能搞暗箱操作。按照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的计算,这将使腐败减少50%。
中国人自古信奉“廉洁光荣、腐败可耻”,但“丑恶”从不因人们美好的主观愿望而自生自灭。层出不穷的“腐败”触角伸向文艺、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警醒着人们反腐无“禁区”。
过去3年,童海保与他的同事们立案侦查57件腐败案件,共计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100多万。与电视情节一样,童海保遇到过恐吓、威胁和利诱。腐败分子采用诽谤、诬蔑等多种手段,甚至在当地举行的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中搞静坐。
童海保说:“我干的是让他们倾家荡产的事,维护的是社会公正和人民权益。”方工说:“反腐要一靠制度,二靠教育,实际就是‘他律’和‘自律’”。
专家认为,与国外相比,中国在立法和运行机制上对反腐保障不够,应该尽快建立责任、权利和监督三位一体的“大反贪格局”。
中国检察官们说:老百姓是天,腐败的“黑洞”永远大不过天。腐败的丧钟终究会响起。(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