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藏铁路建设成一流高原铁路 火车开进昆仑山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2月11日06:17 人民网 |
|
|
修建青藏铁路是党中央在新世纪初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青海、西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2年是青藏铁路建设的攻坚之年。各参建单位和全体建设者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拼搏奉献,依靠科技,保障健康,爱护环境,争创一流,冻土工程有所突破,铺架初步经受考验,质量环保再创佳绩,实现了2002年的攻坚目标。全年累计完成投资53.2亿元,完成路基土石方2340多万立方米,桥梁51800多延米,涵洞10780多横延米,隧道4400多延米,铺道砟11万多立方米。重点控制工程接连突破,捷报频传。全线头号控制工程昆仑山隧道和海拔4905米的风火山隧道贯通;三岔河特大桥和雪水河大桥建成铺轨,11.7公里的清水河以及长江源特大桥主体工程完工;昆仑山至楚玛尔河段路基基本完成;西藏境内羊八井隧道进展加快。去年6月29日开始铺轨,进展顺利,共完成铺轨121公里。
回顾2002年攻坚战的实践,我们深深地感到,只要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全局,始终把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作为我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良好精神状态,组织和带领参建员工扎实工作,奋发进取,就会不断夺取青藏铁路建设的新胜利。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确保队伍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上得去、站得住、干得了
青藏高原被喻为“地球第三极”,一半以上地处无人区或人类生存极限的“生命禁区”。我们坚持“兵马未动,保障先行”,“先生存、后生产”、“生存重于施工”的原则,相继建立了物资生活储备基地和主食品加工车间,配备生活供应车和大型冷藏车,每天将洗净加工并经卫生包装后的各类食品,源源不断地送往施工现场,既解决了山上缺氧蒸煮食品夹生的“吃饭事大”的难题,保证了饭菜质量、品种多样和营养需求,又避免了在山上加工食品和净菜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从建立营房基地,到完善基本设施;从购置生活资料,到发放劳保用品,时时处处体现了对参建员工的人文关怀。
加强卫生医疗工作,建立健全了三级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斥巨资配置了先进适用的常规医疗设备958台(件),建造制氧站10个,购置医用高压氧舱17台;已收治住院患者4840多人次,接诊9万多人次,抢救各类危重病人408例,未发生高原病死亡现象。定期对员工进行全面体检,完善员工健康档案,坚持工地昼夜巡回医疗,实行全线动态健康监护,及时掌握每个员工的生理变化和身体状况,保证了2小时以内使各类突发性病症得到有效救治。由于医疗卫生、生活保障工作比较扎实,职工高兴地把民谚“过去是上昆仑山,到了鬼门关,过了五道梁,哭爹又喊娘”,修改为“现在是上昆仑山,一步一层天,过了五道梁,再创新辉煌!”
依靠科技进步,切实加强管理,攻克技术难关和搞好环境保护
青藏铁路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新工程,要努力攻克高寒缺氧、多年冻土和生态脆弱“三大难题”,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我们瞄准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目标组织攻关,取得了可喜成果。对昆仑山、风火山隧道,清水河、北麓河、沱沱河5个冻土试验段的39个课题的研究试验表明,设计思想正确,各种工程措施基本可靠,部分成果用于指导设施和施工。片石通风路基、片石通风护道、通风管路基、铺设冻土路基保温板等措施效果明显;在一些重点地带采用了以桥代路;对地震带路基、桥梁工程设计结构抗震性能进行综合论证;在全线推选了低温早强耐久性混凝土。着眼于将来铁路运营的需要,在全线建立路基变形观测系统。参建单位积极围绕冻土施工技术立项近80个课题,投入数千万元,先后在多年冻土隧道开挖、支护、衬砌、通风成套技术等多方面取得新成果,昆仑山、风火山冻土隧道施工达到先进水平。
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等江河的发源地,植被覆盖率不高,且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在可可西里生存着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动物,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先后建立健全了环境管理体系,在铁路建设史上首次引入环保监理制度,并委托青海省环境监测中心对施工期长江源水质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在青藏两省区聘请专业工程师担任环保监督员,对所有参建各方的环保工作实施监督。2002年新开工的14个标段共优化施工场地和营地159处,取土场和施工便道均选在无植被或植被相对较少的地带。各施工单位制定环保细则,落实了保护野生动物和禁止采集珍稀植物的措施,使施工活动范围及行为得到了有效控制。在2002年夏季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迁徙期,各单位主动停工让道,保证了几千只野生动物的往返通过。
始终把工程质量创优作为第一生命,精心打造世界一流高原铁路
没有制度的管理是无序的管理,没有科学的管理是无效的管理。我们按照“精心设计,科学施工,严格制度,规范管理,质量创优”的目标,共制定和健全了22项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坚持工期、投资服从质量,精心打造优质工程,大力推广样板引路。我们成立了青藏铁路建设创优领导小组,提出了“开工必优、一次成优、全面创优”的质量目标,严格按照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制定创优规划、评比办法和奖惩制度,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控制,层层建立创优体系。同时,我们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创优要求,不断优化施工方案,改进施工工艺,创新施工方法,及时向全线推广。还多次组织现场工程质量观摩,评选样板工程,互相学习交流,促进共同提高,影响和带动了工程创优向更高层次推进,涌现出43项优质样板工程,被誉为“高原铁路的丰碑,筑路工人的杰作”。
强化现场监督监理,建立质量评估机制。为使工程质量建立在科学评价和综合认定的基础之上,确保工程质量的可造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一方面,铁道部专门成立了青藏铁路工程质量监督站,履行政府依法监督的职能,监理单位对工程施工的关键部位或工序实行旁站,建立旁站记录台账,并由施工单位签认,我们定期对旁站台账进行检查。为使监理工作更加客观公正,我们还在全线选择了4家具备资质、信誉良好、设备齐全的工地试验室作为中心试验室,承担有关监理单位的混凝土试件、砂浆试件、原材料及土工等单项试验工作,保证了施工过程中各项数据的科学合理。另一方面,委托第三方利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对线下工程进行无损检测和质量评估,对达不到质量要求的,责成施工单位返工处理或进行质量补强,最大限度地消除工程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隐患。特别是在铺轨前,对线下工程质量全面评估,评估通过后才能进行铺架作业。真正使这项宏伟工程成为放心和过硬的工程。
充分发挥政治优势,把管工程、管队伍有机结合起来,努力营造全体员工建功立业的生动局面
为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青藏铁路公司成立了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党工委,负责全线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发挥参建单位党工委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了“雪域高原党旗红,我为党旗添光彩”、“创党员先锋岗、建红旗责任区”等形式多样和生动活泼的活动,大力弘扬新时期火车头精神和开路先锋精神,培养“吃苦奉献,立功高原”的青藏精神,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有的怀揣加急电报仍然坚持在工程一线;有的昏倒在现场又偷偷从医院回到了工地;有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等方方面面的生动事迹和感人场面,充分展示了“一个支部一面旗,一个党员一团火”的良好形象和崭新风貌。
针对青藏铁路工程建设自然环境艰苦、科技含量高、施工任务重的突出特点,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在火热的工程建设实践中善于发现、培养和选树典型用典型的力量激励带动群体奉献。在他们当中,既有顽强拼搏的质量先锋,又有奉献爱心的环保模范;既有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又有除恶扬善的公安干警,涌现出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申平、“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李金城等一批先进典型,充分展示了工人阶级的崇高品德和高尚情操。
为积极探索建路育人的新路子,我们坚持把管工程建设和管队伍、管思想有机融合,采取行政、经济手段和思想政治工作结合等办法严格队伍管理。特别是在劳务工管理上,我们提出的管理目标是队伍稳定,身体健康,无大的劳资纠纷,无高原病死亡事故,无违法现象发生;劳务工管理的核心是一视同仁,自觉地把他们视为青藏铁路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工人阶级的重要部分,努力做到与职工“三统一”,即:统一卫生保障、统一居住条件、统一饮食标准,确保工资发放到位,确保职工的基本权益不受侵犯。
2003年是青藏铁路建设全面攻坚之年,也是实现青藏铁路建设总目标的关键之年。建设队伍将挺进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自然环境更加恶劣,工程地质更加复杂,后勤保障更加困难,建设任务更加繁重。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加大管理力度,攻克冻土难题,顺利推进铺架,加快站后工程,搞好环境保护,确保质量安全,为夺取青藏铁路建设的新胜利作出新贡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