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安-26运输机经过近3个多小时的跨区机动,稳稳地降落在山东某机场上。当扎着马尾辫、看上去文静秀气的刘洋从飞机上走下来的时候,前来接机的济空某师领导听了机长的介绍,瞪大了惊诧的眼睛:“你说她是飞行员,今天的飞机是她飞过来的?”机长何军飞笑了:“没错,人民空军第七批女飞行员,刘洋,24岁。” “飞机落地轻、姿态好、速度稳,不错。”机长回头对刘洋点了点头。 这是刘洋首次执行远程跨区重要保障任务。在18名同批姐妹中,她是第一个。 提起刘洋的飞天之路,要从6年前说起。她高中毕业后,通过层层严格的体检和考核,刘洋以优异成绩被空军某飞行学院录取。也是建国以来,空军在河南省招收的首批女飞行员。 刚入航校,在同批学员中,她身体素质比较差。为了能早日飞上天,刘洋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汗水。每天早上,别人跑5公里,她就跑7公里。无论刮风下雪从来没有间断过。在第一次野营拉练中,刘洋的脚打泡了,一着地,就钻心地疼。队长让她上车,倔强的刘洋摇了摇头,宁愿一步一步地往前挪。150多公里拉练回来,右脚水泡全部连成一片,到医院时,医生没有办法,只有把她右脚脚底板的整块皮全部切除。就是凭着这种执着,从飞行学院毕业时,她的体育成绩是全优。 第七批女飞行员中80%都是独生女,刘洋也不例外。但刘洋从来不娇气,4年的航校学习,从来不让父母去看望她。第一次跳伞之前,她打电话回家,母亲在电话那头轻描淡写地说:“不就是跳伞吗?没问题,安全得很,何况有教员在,我们很放心。”刘洋当时还有点委屈,跳完了,反而不急于打电话报平安了。到晚上打电话,才知道,爸妈一天都等在家里没有上班。听到刘洋的声音,爸爸在电话那头激动地说:“好、好、好,平安下来就好。”妈妈拿起话筒,一句话也没有,双泪长流。 4年航校毕业后,刘洋被分到了素有“女飞行员成长摇篮”之称的运输航空兵某师,成为作战部队的一名女飞行员。从此,刘洋更加刻苦地钻研飞行技术,珍惜每次飞行机会。 今年9月10日,是一个让刘洋刻骨铭心的日子。那天天气多云,能见度只有2 公里,按说气象比较复杂,刘洋驾驶着银鹰在进行仪表飞行,起飞离地10米左右,刘洋刚发出口令“收起落架!”便听到“嘣”的一声巨响,一股鲜血直喷到风挡玻璃上。瞬间,座舱内便充满了焦糊味。刘洋凭直觉判断:飞机撞鸟了。在危急情况下,刘洋没有一丝慌乱,她和机组成员密切协同,在能见度不好的情况下,采取超常规紧急着陆办法。11分钟后,终于使飞机在跑道上迫降成功。下飞机一检查,飞机一共撞上了18只信鸽,有两只被吸进了进气道。如果当时处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 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女飞行员,刘洋并不仅仅满足于“两杆一舵”的生活。在飞行之余,她坚持学英语、计算机。在学院举行的一次英语演讲比赛中,她无限憧憬地说:“只要坚持到最后/推开窗外/就会发现你的玫瑰正在盛开/作为一名女飞行员/祖国的蓝天就是我心中最神圣的玫园。”(丁艳丽 本报记者 张金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