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援助千里寻子的父亲 传销窟里营救山东少年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5月27日01:10 时代商报 |
|
|
昨日上午,三名从山东来的家长一下火车就给记者打来电话求助,他们17岁的孩子深陷沈阳传销窝点,不停地往家里打电话要钱,可能已被人挟持。记者迅速与有关方面取得联系,在知情人的引导下直捣传销窝点,但是,孩子没在屋中……
焦急的父亲在颤抖
下午1点,记者与三名家长迅速赶往位于沈阳市于洪区杨士乡的传销窝点。在路上,记者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原来,他们要找的孩子姓张,今年刚刚17岁。3月中旬的时候,张某通过朋友介绍来到沈阳打工。不久,张某往家里打电话说要学电脑,让家里汇3000元钱。谁知,一发不可收拾,前后要了将近4500余元。期间,张某将在同村的同学,17岁的王某也叫到沈阳打工。不久,王某也叫家里往沈阳汇了3000元钱。5月20号左右,张某父亲的朋友孙某接到了张某从沈阳打来的长途电话,在电话里张某说,他在沈阳打工,老板是做裘皮生意的,一个月能赚1000多块钱。孙某听了此话深信不疑,便和妻子打点行装于5月21日赶到了沈阳。
到了沈阳后,孙某发现张某和王某原来已经落入了传销窝点,当天就携妻子逃出来,并给张某的父亲去了电话。5月25日,返回烟台的孙某领着张某的父亲和姑父坐船又倒火车辗转赶到沈阳。
赶赴传销窝点
下午2点15分,记者赶到于洪公安分局杨士公安派出所。派出所的章副所长一听情况立即指派程警官等两名值班民警,会同杨士工商所的工作人员,在孙某的指引下,2点半左右,赶到了位于沈辽路的传销窝点。
一进门,6名年轻人在屋子里面。张父仔细地找了一遍,但是没有张某的身影。同学王某也没在。统一放衣服的衣橱里,张父认出了张某从家里带出来的银白色的行李箱。屋里的6个人都说自己是昨天才来的,不认识张某。孙某一看马上认出这几个人他到这里那天就在,其中的两个人还上台讲过课。但这几个人面对民警和工商人员的询问都缄默不语,张某和王某不知去向。
在屋中等了一会,又等来了两名回到屋中的“传销虫”,他们都说不知道两个孩子的去向。其中一个女子说在上午还在附近的邮政储蓄所见过张某。无奈之下,记者陪同张父和孙某到邮政所和附近的街道看看能不能找到孩子。半个多小时后,孙某突然指着一个带墨镜、刚刚走入一家超市的矮个男子说,“就是他,他就是窝点的头儿!”矮个男子在超市里打电话,记者一行就躲在门口等他出来。他打完电话一出来,就让执法人员逮个正着并押回了传销点,在执法人员严厉审问下,他才慢吞吞地说张某在附近的一个公园里,他可以带着去找。
执法人员又赶紧驱车赶往2公里以外的开发区公园。焦急的张家人和记者跑步四处奔走,却仍不见孩子的踪影。就在这时,孙某大喊一声“在这呢!”询声望去,三个少年坐在一个假山上,其中一个穿白衬衫的孩子见状转身想跑,让孙某一把抓住。听到喊声的张父赶忙跑了过来,一见孩子,他眼睛红了,“现在咋这么瘦啊,出来的时候还胖胖的!……我一个月300块钱能禁得起你这么折腾……”
头目名叫“李嘉诚”
张某对记者说,他在烟台打工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叫王颖(音)的女孩子。今年春节过后,王颖给他打电话,说是与姐夫在沈阳做化妆品生意每个月能挣800块钱,叫他也来。当他到了沈阳后就开始和这个窝点里的人一起听课。不久,加入了这家名为“沈阳新田公司”的“企业”。传销窝点里吃住是要花钱的,每月200元,每天吃的就是白菜。
两个孩子还说,姓李的头儿以前叫李玉春(音),但现在已经改名字叫“李嘉诚”了。
截至记者发稿前,传销点被执法人员捣毁,李某还在工商所里接受审查。两个孩子也即将与家人一起踏上返乡的道路。
主任记者 王晓静 记者 马宏罡
转自搜狐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