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评台■邹建锋 转自搜狐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用这句话来形容人们对尽快战胜SARS的迫切心情并不为过。但是,急切一旦变成了急躁,事情的发展就会脱离正确的轨道。回顾一个时期以来的“衣原体—冠状病毒之争”、“疫苗研制热潮”,以及这些天的“果子狸风波”,不能不让人深切地感受到:美好的愿望代替不了残酷的现实,谬误经常披着科学的外衣…… 转自搜狐 关于SARS的病原体究竟是衣原体还是冠状病毒,现在终于水落石出了。尽管原先坚持“衣原体说”的科学家事后在检讨自己失误的时也陈述了相关的客观原因,但是人们在庆幸错误在较短时期内得到纠正的同时,还是对有关人员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因为无论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因素导致了这个失误,其造成的后果毕竟是严重的。按照这个错误的结论对SARS病人进行治疗,正好是走向了“对症下药”的反面。 转自搜狐 对“衣原体说”负有主要责任的科学家事后也承认,这里有一个学风问题,“很多医学研究者情绪浮躁,包括我们自己”。“不要有浮躁情绪,要冷静!” 转自搜狐 这位科学家最近正致力于SARS诊断试剂及疫苗的研究。可能是为了弥补先前的失误,也为了告诫同行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他对媒体说:对于SARS疫苗研究有一些夸大的说法,比如,几个月就会取得成功等等。事实上,疫苗研究难以速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一年、两年甚至更长时间。希望科学界实事求是,向社会讲清真实情况。 转自搜狐 可是就在这位科学家试图给急躁情绪泼冷水的同时,“SARS疫苗试剂研制成功”、“在10月底前获得SARS病毒灭活疫苗”、“SARS疫苗试剂研制成功,6月内初步完成动物测试”、某市“一天内报批6个抗SARS新药”的新闻却此起彼伏。 转自搜狐 笔者不是科研工作者,但是具备一点医药常识的人都知道,任何医学研究从取得初步成果到正式定型,再到成为可用于临床的合格产品,这中间有很长的路要走。“好苗子”中途夭折是很正常的。所以尊重科学精神的科研工作者应该是“耐得住寂寞”的,否则各种“好消息”表面上是鼓舞了人心,其实会产生误导。如果轻率地将错误的“成果”抛出来,则可能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转自搜狐 这几天,可爱的小动物——果子狸也不幸卷入了这场带有急躁色彩的纷争之中。 转自搜狐 自从5月23日有科研机构宣布“从6只果子狸标本中分离到3株SARS样病毒,进行基因分析后,证明动物SARS样病毒是人类SARS病毒的前体”后,“果子狸是携带并传播SARS的元凶”的消息不胫而走。事实上,有关研究人员当时还指出“要确认这是不是原始病毒,还要在生物圈里大量采样研究”。但是果子狸已经从“小可爱”变成了魔鬼,各地纷纷“隔离”果子狸…… 转自搜狐 仅仅过了3天,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消息却对这个说法提出疑问:首先,目前的样本都取自一个市场;其次,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病毒传染可能性也有待研究,因为这些被取标本的果子狸有可能是被其他携带病毒的动物感染。所以,目前对野生动物在SARS病毒传播中所起的作用下结论为时过早。 转自搜狐 “别着急,慢慢来。”这是一位伟人所说的一句后来被写进历史的话。SARS疫情容不得“不着急”,但是我们却必须尊重科学,该“慢慢来”的时候只能慢慢来。 转自搜狐 5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致信网上开幕的2003年科技活动周指出:科学是战胜SARS的有力武器,战胜SARS最终要靠科学,靠在疾病诊断、治疗、预防等科学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转自搜狐 在SARS疫情威胁着人们安宁生活的日子里,温家宝总理的这封信值得我们好好体味。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