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诚信度直接关系到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在一个诚信度普遍不高的社会里,调查的可信度相应地也就偏低。 “注水统计”小而言之是干部不够诚信,大而言之是违法。大到关乎国民生计的统计数字都能有假,普通的调查掺点儿假又有什么不行? 经调查,四成大学生支持婚前性行为;经调查,八成中国人不“性”福;经调查,一成京城大学生成了“校漂族”;经调查,九成中国人缺维生素A、B…… 听到“经调查”三个字,读者不由得肃然重视,原因是那句至理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人家拿出的数据都是经过调查得来的,当然有“发言权”。既然如此,那些由调查数据而引发的议论、建议等“忧国忧民”之举,就该得到重视和落实。但是,在把那些“建议”付诸实施之前,有必要先弄清楚“调查”的真伪。 调查报告可信与否的关键在于真实。也许会有人问:既然深入实际进行调查了,还有不真实的吗?有,而且还不少。很多卖药、卖保健品广告里的“病情”就是不可信的调查。调查报告真实的基础是社会诚信,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被调查者的诚信。如果被调查者是对社会责任有担当的人,而且调查氛围适宜他说真话,他配合调查,由此得出调查结果就会真实可靠;相反,如果调查者本身就缺乏诚信,加上调查氛围不适合讲真话,那他填写的调查表(说的话)就不那么可信。例如,在大学生中调查婚前性行为,被调查者可能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说真话,这就有可能得出不真实的调查数据。 其二、调查者的诚信。调查者带着什么样的意图去调查,常常左右调查的结果。有些调查者,为了达到既定的调查结果,会在调查对象、调查手段、统计方法等方面创造有利于自己目的和要求的条件。这在一些商业调查中尤为显见,比如,卖牙膏的希望被调查者说牙疼,就会去选择有牙病的人来作为被调查对象……调查者自身的不诚信也会严重影响调查结果。 不管是调查者还是被调查者,只要其中一方对调查持有不诚信的态度,就会直接影响调查结果。这也就是说,社会的诚信度直接关系到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在一个诚信度普遍不高的社会里,调查的可信度相应地也就偏低。 当然,调查大多数采取的是不完全归纳法,允许有适当的误差,但误差率要求很低。因为调查者和被调查者诚信度的因素,如今不少调查报告不可信,不足以反映问题已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一些有商业目的的调查,歪曲事实、假托民意,已到了让人无法容忍的地步。 说到调查,就不能不说一说“注水统计”,因为它也与调查相关联。统计采用的是完全归纳法,不但要求真实,还要求准确,它是绝对化的调查。因为统计反映了政绩民情,影响到干部的任职情况,所以就有了“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情况。“注水统计”小而言之是干部不够诚信,大而言之是违法,违反了《统计法》。大到关乎国民生计的统计数字都能有假,普通的调查掺点儿假又有什么不行? 不诚信的调查引出不真实的调查报告,不真实的调查报告又反过来破坏了社会的诚信度。在这种情况下,谁还能完全相信调查报告,并以此为据提出建议?很显然,我们已经不能完全拿“调查”说事了。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修正的恐怕不只是数据,还有深层次的社会诚信。(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