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牵百姓的搏击:上海地铁4号线事故抢险纪实 |
|
|
| NEWS.SOHU.COM 2003年07月07日00:51 新华网 |
|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推荐】【字体:大 中 小】【打印】 【关闭】 |
|
|
新华网上海7月6日电(记者 黄庭钧 俞丽虹)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险情,这是一场情牵百姓的搏击:中山南路,黄浦江边,上海南北交通的咽喉要道。酷暑之下,推土机、起重机机声隆隆,运土车、运沙车车来车往。繁忙的人们在与渗水流沙赛跑,在与江潮涨落争锋。
6日,专程来沪的建设部专家组考察后认为,目前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抢险措施到位,险情明显缓和。上海市所制定的重点针对地下隧道、防汛墙、周边建筑和道路等的抢险技术方案是有效的,险情已处于安全的受控状态。
险情突发在静谧的夏夜
7月1日凌晨,夜幕下的黄浦江边车少人稀,四周显得那么静谧。谁能够料到,一场险情正在地下悄然发生。凌晨4时许,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浦东南路-南浦大桥区间隧道,在用一种叫“冻结法”的工艺进行上、下行隧道的联络通道施工时,突然出现渗水,隧道内的施工人员不得不紧急撤离。瞬时,大量流沙涌入隧道,内外压力失衡导致隧道部分塌陷,地面也随之出现“漏斗型”沉降。
“不好啦,水泥地陷下去了!”工地值班人员连声惊呼。不到半个小时,成块的水泥地仿佛被一双巨手硬生生地掰裂,紧挨着施工点的楼房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倾斜……
险情来得十分突然。事后,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设计长度为7.8米的联络通道当时已经完成了7米的施工量,没想到在最后0.8米功亏一篑。从梦中惊醒的居民被要求迅速撤离现场,一名杂货店店主甚至来不及从仓库里搬出刚刚采购的货物。多亏报警及时,险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但是,突发的险情开始出现连锁反应:1日上午9时许,位于中山南路847号的一幢8层楼房裙房坍塌;2日凌晨开始,董家渡外马路段长约30米的防汛墙受地面沉降影响,开始沉陷、开裂。水泥防汛墙开裂、沉陷时发出令人揪心的“咔、咔”声响。靠近事故现场的20多层的临江花园大楼也出现沉降,最紧张时,高楼1小时沉降超过7毫米,最大累积沉降量达到15.6毫米。
最让人担忧的是防汛墙的险情。负责现场抢险指挥的上海市水务局副局长汪松年告诉记者,这堵原本6.9米高的防汛墙从“一”字型下陷成“V”字型,最终变为槽状,最低处还不到3米。由于江底隧道不断塌陷,防汛墙地基不稳,抢险难度非常高。7月,上海已进入汛期,黄浦江的高潮位超过4米。“防汛墙一旦失守,后果将不堪设想。”
紧急抢险与险情同步展开
险情如火,十万火急!关键时刻,紧急抢险与突发的险情同步展开。1日19时20分,武警上海总队接到抢险指挥部发出的紧急指令,19时40分,九支队300名官兵组成的抢险突击队火速赶到事故现场。一面是滔滔江水,一面是防汛墙内董家渡地区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武警官兵用沙包和身躯,筑起了抢险救灾的第一道坚实防线。
隧道内江水、流沙涌入,官兵们二话不说跳入齐腰深的江水,把每只近百斤重的沙包一一垒起,阻挡肆虐水流;江堤裂缝处发生管涌险情,机械设备一时难以到位,官兵们就用肩扛背驮,在防汛墙外、江水之中筑起了一道74米长、5米宽的“U”型围堰,并且经受住了几次高潮位的考验。仅7月1日19时50分至2日16时,短短20多个小时,武警官兵装填搬运的沙包数量就超过5万只,累计土方3000多吨。
武警部队的抢险指挥中心就设在堤岸上,一张方桌,几把折椅,距离黄浦江水仅有四五米。“江水涨到多高,我们的围堰就要筑到多高。为了让抢险决策更及时、更有效,指挥员必须离抢险一线近些,更近些!”现场总指挥、武警上海总队总队长辛举德大声说。由于连日通宵督战,这位50多岁的少将已经累得喉咙沙哑。
与此同时,另一场抢险战斗在水下打响。上海建工集团与上海隧道股份公司的近千名员工,在险情发生后的最短时间内,出现在抢险战场上,根据指挥部的指令,实施隧道内封堵抢险施工。在能见度不到10米的隧道内,用肩膀,用推车,员工们将近4000吨25公斤一袋的水泥,筑成4道10米长、5.5米宽、5米高的梯形水泥堤坝;随后,他们又在直径5.5米的隧道口,凿开隧道内壁,挖出钢筋,再用直径28毫米的螺纹钢与之焊接,绑扎钢筋之后,“编织”出一个格栅状骨架。四周加上模具,便开始浇注与隧道管片强度一致的水泥,同时加入“早强剂”使水泥尽快凝固,再用粗重的槽钢给封堵墙加上“保险杠”。经过100多个小时的鏖战,近2公里长的轨道交通4号线上下行越江隧道,就筑起8堵钢筋混凝土墙,形成四道坚固的防线,抢险人员又实行了灌水回输,以恢复隧道内外的压力平衡,控制了地底流沙涌入地铁隧道,防止了地面继续沉降。
运筹帷幄成就高效抢险
事故发生后,上海市委、市政府在第一时间内启动紧急抢险预案程序,立即成立由一位主管副市长担任总指挥的现场抢险指挥部,召集公安、城市管理、电力等有关部门和权威专家,科学决策,运筹帷幄,协同作战,谱写了一曲群策群力紧急抢险的合奏曲。
指挥部一成立,就指令注意事故区域内纵横复杂的地上地下管网安全。于是,在最短时间里,该关闭的及时关闭,该切割的及时切割,既充分保障抢险战场对供水、供电、通信的严格要求,又保证事故不因管网可能受损而扩大。厚厚的工作服,被汗水浸透,又被烈日晒干,泛起一层白花花的盐花。负责管网抢险的于福林和他的同事们,已经熬了几个通宵,眼睛通红,嗓子也喊哑了。到目前,无论是抢险战场,还是周边市民,用电、用气、用水、通信等都没有因为突发事故而受到影响。
事故现场附近的临江花园大楼,是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办公地,楼内的资料,涉及全市劳动者、退休人员和外来从业人员的养老金发放数据、参保人员的缴费数据、失业、医保等重要数据;在这里办公的上海市购房者个人所得税税基抵扣结算处,更储存着市民收入等涉及个人隐私的重要档案。一旦丢失或损坏,势必损害所有市民的个人利益。当时,情况十分危急,指挥部果断决策,紧急转移有关资料和设备。接到命令后,抢险工作人员迅速上阵,忙而不乱,及时完成了资料的转移任务,确保了这个“上海信息库”的安全。
抢险决战,决不仅是黄浦江畔的事故中心点;抢险,也决不能只局限于事故现场。必须科学决策,周密安排,全面综合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不仅要“抢”已经发生的险情,更要防患于未然,“抢”那些尚未发生但随时有可能波及的险情。因此,在事故中心的周围,同样展开着一场争分夺秒的战斗!正是内外一心的协同作战,成就了此次紧急抢险的高效率。
“必须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坚决贯彻中央领导的指示,采取有效的措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止险情进一步扩大,力争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上海市委、市政府在情况危急的险情面前,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科学决策,果断指挥,终于赢得了这场突击战的初步胜利。(完)(来源:新华网) |
|
|
|
|
|
|
|
|